马人人
灵与肉的距离
《羞耻》
导演:史蒂夫·麦奎因
演员:迈克尔·法斯宾德、凯瑞·穆里根
英国;剧情/伦理
推荐指数★★★★■
2008年,史蒂夫·麦奎因和迈克尔·法斯宾德第一次联手,就带来了实验室作品般的《饥饿》。极端、凛冽,兼具艺术性和人性思考,用唯美的镜头语言,挑战观者的视觉神经和心理防线。
在导演身份之前,史蒂夫·麦奎因还是个艺术家,作品里喜欢探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饥饿》中,灵与肉的关系是矛盾的,饿是身体的直观反应,而绝食则是理念层面的决定。到了《羞耻》中,灵与肉的矛盾升级,当肉体被欲望牵扯堕落,灵魂却依然停留在既有的高度,就产生了所谓羞耻感。
在探讨羞耻的过程中,导演大胆地选取了“性瘾”这个特别的切入点。男主人公表面光鲜,却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在不断的一夜情、性尝试中,麻痹身体,逃避与任何人发生感情。对外界强烈的不信任,甚至让他开始怀疑自己,他并不幸福,却找不到别的宣泄出口。
唯一能唤醒男主人公人性一面的,是他的妹妹茜茜。两人拥有相似的基因,和相似的成长曲线。茜茜是他唯一想保护的对象,他害怕妹妹变成和自己一样的人。
酒吧里,镜头静止地记录了茜茜吟唱《纽约,纽约》的过程。这本是一首欢快的歌,却被演绎出了哀伤的氛围。“如果我能在这儿立足,我便能横行天下。”绚烂的歌词在悲催的现实面前,成为了沉重的自嘲。在这里,纽约是个图腾,代表外界对优质生活的评判标准。兄妹俩拼命拥有了这样的生活,却迷失了自我。听歌时的男主人公,第一次眼神里有了情绪,不再空洞。
男主人公发现,自己已经丧失了爱的能力。性瘾带给他的,只剩下羞耻,他可以和任何陌生女人狂欢,却不敢让肮脏的身体,玷污了心爱的对象。灵与肉越行越远,撕裂了他的精神世界。
《羞耻》是一部感性多于理性的电影,更多的时间用在情绪探索,而几乎放弃了讲述完整的故事。史蒂夫·麦奎因不是弗洛伊德,也没有说教式地分析人性弱点背后的成因,只是赤裸裸地展现当事人的痛苦。在充斥着物欲、肉欲的时代,这是每一个人的痛苦。
迈克尔·法斯宾德在电影中,带来了惊为天人的演技,得到了威尼斯等好几个电影节的演技表彰。他始终徘徊在伟岸的外表和猥琐的内心之间,由伪装、不安、孤僻组合而成的羞耻感,与影片精致的镜头、配乐、剪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唯美而空虚的乌托邦,足以触动每一个在各种“瘾”中迷失的灵魂。
北欧来的冰冷青春
冰岛与英国联合摄制,被称为电影版《皮囊》。冰岛导演Baldvin Zophoniasson把自己的处女作,献给了欧洲青少年的迷离青春。
腼腆冰岛男孩加百列到英国做交流生,与洒脱的马科斯成为室友。马科斯开《颤涌》
导演:Baldvin Zophoniasson
演员:Atli Oskar Fjalarsson、Hreindis Ylva Garearsdottir
冰岛;青春/同志
推荐指数★★★★★启了加百列内心叛逆和酷的一面,某晚两人喝过酒后,在树下情不自禁发生了亲密接触。当加百列回到冰岛后,发现自己已无法融入原来的朋友圈,等待他的是一张爬满困惑和躁动的成长地图,原本躁动而美好的青春期,瞬间陷入了冰冷的窟窿中。在经历了家庭战争、爱情迷局、友情纠结之后,大家都一夜长大,带着成长的伤痕。
寻找台湾电影之魂
由金马影展发起之《10+10》电影联合创作计划,汇聚二十位台湾电影导演,每人分别拍摄5分钟短片,以“台湾特有”为中心题旨,但不限形式与剧本内容,完全授权给每一位导演自由发挥、想象与创作。
这20部“台湾特有”的短片,类型有温馨、有纯爱、有惊悚、有纪录、有荒谬、有黑色喜剧、有社会写实亦有魔幻想象,有旧日重现亦有当代现况,议题包含了城乡差距、时代变迁、自我嘲讽、校园暴力、家族情感、青春情怀、媒体力量、历史回顾等等,全面观照了台湾社会过去这百年来的变迁,也从中掏洗出历史洪流里不可或忘的记忆与情感。
10+10》
导演:朱延平、侯孝贤、张艾嘉、陈国富、戴立忍等
演员:舒淇、梅芳、张韶涵、高捷等
中国台湾;剧情/短片
推荐指数★★★■★
勇敢者的游戏
一帮不要命的家伙,在世界各地不可能滑雪的地方进行滑雪运动,最喜欢在雪崩前面飞驰,经常被埋在雪里面,或者跳过十几米高的树林。一个关于极限运动和滑雪的电影,该小组由滑雪高手特拉维斯体现其最疯狂的体验,前往全球最危险的滑雪场冒险,展现难以想象的滑雪水平。
极限运动大片,在莽莽高山之中,在皑皑白雪之上,随着勇士们一起飞翔。从阿拉斯加到南美安第斯山脉,无限的美景伴随着运动的激情,记录飞过的痕迹。
飞翔的艺术》
导演:Curt Morgan
演员:Jake Blauvelt
美国;纪录片
推荐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