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安 李冰浩
现今很多企业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有些企业甚至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诺基亚广告说的好:“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由此可见,目前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以人为本”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然而“以人为本”理念虽然字面上容易理解,但要真正把握其内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企业在宣讲时往往不能讲解透彻,以致很多员工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认识存在偏差。那么,究竟如何认识“以人为本”,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又怎样做到“以人为本”呢?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谈一下对此问题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如何认识“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首要强调的是“人”重于“物”。在农业、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力诸要素中,人们更关注的往往是“物”,人只被视为物的附属品;而知识经济时代,人则被摆放在了首要地位。之所以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由于物质资源与知识资源在资源使用特性、流通特性、可加工特性以及交易特性上的显著不同。就使用特性而言,物质是有限的、排它的;而知识则是可以共享的。就流通特性而言,物质资源是不易流通的;而知识资源则易于流通。就可加工特性而言,以物质为主要资源的产品,是低附加值的;而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的产品则是高附加值的;就交易特性而言,物质是脱离人而存在的,价格容易确定,所有权属性明确,所有权的转移也比较容易实现;而知识常常是难以脱离人而存在的,价格往往难以确定,所有权的转移亦非易事。正是因为知识资源有异于物质资源的上述特性,而人又恰恰是知识的鲜活载体,拥有知识的人可以在一夜之间消失于此公司,而活动和贡献于昔日的竞争对手。因此,人的重要性就变得非比寻常。也正是因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比尔盖茨才坦言:“如果把我们公司20个顶尖人才挖走,Microsoft就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
2.“以人为本”其次强调的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自由化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人性的认识发生了新的裂变:人们的世界观已由崇拜机械竞争论向主张“自然—社会”生态平衡转变,价值观体系也由基于上下支配地位关系而向基于合作伙伴关系转变,在这种条件下,人性得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从欧洲发达国家公司在“以人为本”方面的具体实践来看,它们的创新和超越主要集中体现在尊重股东价值,加速企业改组重建;推行认股机制,扩大员工的参股面;提倡“知识超越管理,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全面协调顾客关系,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等方面。
3.对企业来说“以人为本”要充分地认清以下两个问题。①我是员工,员工不是我。员工和我个人是一个宏观和微观概念的区别,你是员工,但员工不是你。企业讲究“以人为本”,是以全体员工或“核心层和骨干层”员工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不是以你这个具体的员工为根本。所以企业宏观上强调“以人为本”和你个人觉得有没有受到满意的照顾并不矛盾。事实上“以人为本”中的员工是标准员工的概念,标准员工是老板心目中希望或赏识的员工,公司制定的政策、策略是以标准员工为根本,其实在企业里面只有少数标准员工是满意的。因此企业员工要有这样的心态:我们都是员工,但可能不是标准员工,安心工作,努力成为标准员工,不要抱怨“以人为本”,因为对于标准员工来说它是对的。②标准员工是不断变化的。标准员工是老板心目中希望或赏识的员工,为适应市场的发展,老板必然一方面引进更加专业的员工,又希望老员工不断成长,所以标准员工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今天你是企业的标准员工,明天可能就不是了。所以有时候你感觉企业很温暖,确实是“以人为本”;有时候感到企业很冷酷,但老板一直都在宣传“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二、现代企业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历史进步的结论和经验教训的结晶,是一切思考和行动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胜利,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发展企业文化,才能把广大职工的思想、行动引导到企业的奋斗目标上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具体来讲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是人,人是企业的主体,一切技术设备都是由人来掌握,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靠人来进行;其次,增强企业竞争力最根本的一环是提高人的素质;再其次,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的全体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领导者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全体员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上下一条心,劲往一处使,才能加快企业的发展。实践证明现代企业只有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用“以人为本”的视角,企业思考和行动的目的才会明了,方向才能明确,内容才会明晰,否则就无所适从。
三、现代企业如何实践“以人为本”
从发人深省的口号到人尽皆知的共识再到身体力行的具体实践,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体会到人力资本是一种有潜在回报率的资本,对人的重视归根结底是对投资回报的重视。然而,有了口号和理念并不等于就有了有效的行动。如何实践“以人为本”才是现代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生存乃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实践“以人为本”必须具有系统观和整体观。系统论中著名的木桶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把系统比喻成用一块块木板箍起来的木桶,则每一块板代表一个子系统,这样就存在高板、短板和疏板三种效应。但在实践“以人为本”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这一著名的木桶效应理论,常常简单地、盲目地克隆,既不顾及企业本身的种种约束条件,又忽略被克隆的东西之所以成功的基石,导致“南橘北枳”现象的频繁出现。事实上,Cisco、Dell和Microsoft这些企业成功之处在于所采取的种种“以人为本”的管理举措都是适应各自独特系统环境的,简单的克隆是不可能复制出另一个Cisoco、Dell和Microsoft的。以Microsoft为例,它在价值观上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在员工招聘方面遵循的是“知识支配一切”,“智力高于一切”的选人模式,强调智力比经验更重要;在人才使用上聘用的是有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顶尖人才,然后把权力和责任连同资源一并交给他们,以使他们能更出色地完成任务。此外,Microsoft还不惜用价值达亿万美元的期股权这样一条“金锁链”来笼住一流的人才队伍。如此环环相扣,才铸就了比尔盖茨今天的辉煌。
2.实践“以人为本”必须构筑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得朝气和活力的源泉,也是其灵魂所在。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市场经济日益自由化以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要想适应诸多挑战,就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16字方针,构筑独特的企业文化。改革开放,使我国的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创立了不少优秀的企业文化。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如:企业文化单纯地为“文”而“文”, 中看不中用;企业文化不反映企业的独特经营,形同一付空架子;事实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应当成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构筑独特企业文化的根本。
3.“以人为本”的各项措施必须制度化、规范化。市场经济是残酷的竞争经济,当企业规模很小,外部竞争不是很激烈的時候,几个人凭着一腔热情去经营企业,尽管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也是有可能把企业搞好的。但当企业规模扩大,竞争激烈以后,则一定要讲规则,明确每一个人的职责,然后在规则范围内发挥德的作用。中国有两句古语:一是“上行下效”,二是“正人必先正己”。组织管理层,特别是领导人自己说一套,做一套,把“以人为本”仅仅当作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幌子,失去的将不只是现实的人心,还将失去企业的未来。因此,“以人为本”的各项措施一定要制度化、规范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心齐,泰山移”的效果。
“以人为本”是我们一切思考和行动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言治学有三大境界:第一层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层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层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在认识和实践“以人为本”的过程中,人们也许会有同样的心路历程,但愿更多的现代企业能真正悟出“以人为本”的“道”之所在!在各项工作中切实的做到“以人为本”,把企业做强、做大。
(作者单位: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天颐临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