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钢华
第二次创业,元培实现了从语言服务到产业情报信息服务的转身
月8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四年前的这一天,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蒋小林,这个高个南方男人,正带领着元培翻译的团队,在为奥运赛场提供口笔译服务而奔波忙碌。
翻译新闻稿7800余篇,以十个语种计算,合计78000篇,口译新闻发布会1100多场;参与北京奥运会语言服务的译员超过了1700多名,赛时翻译服务的专业译员400多名,外籍翻译160余名,涉及44个语种;奥运赛时译员被分成早中晚三班,实行全天候24小时运行;除了赛时翻译外,还承担了奥运筹办期间大量的新闻稿、官方文件、运行规则、观众指南、安保手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各种人员简历以及比赛项目介绍等大量文稿翻译……
在奥运百年历史上,由一家企业承担整个翻译服务工作,还是第一次。元培翻译做到了,而且做得超级棒。蒋小林和他的元培翻译以黑马快剑的姿态,一战成名,演绎了一个高成长企业的成功传奇。
北京奥运会,成就了元培翻译发展的一个巅峰。
4年后的这一天,奥运圣火在伦敦熊熊燃烧。此刻,元培翻译在干什么?
此刻,蒋小林正坐在位于中关村北大街123号华腾科技大厦的元培翻译培训部开放式办公室里,会客、开会、讨论、签字、忙得不可开交,也不亦乐乎。
战略崛起
对元培翻译总裁蒋小林来说,赢得奥运会,只是一个开始。
蒋小林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前是元培的第一次创业,2008年以后,元培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历程。和第一次创业不同的是,这一次,元培翻译提供从线下服务向线上线下服务发展,产品从一个大类向两个大类发展,也就是从语言服务到产业情报信息服务的发展。
第二次创业的元培,声音小了,曝光率低了。有媒体报道元培是在转型,这被蒋小林否认了;相对于奥运之前的“快”发展,如何看待奥运之后元培的“慢”发展?这样快慢的提法也被蒋小林否定了。
“我们的发展并不慢,奥运巅峰过后的这四年,元培静下心来,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同时为下一个4年的再次腾飞而准备。”
2011年,元培完成了整体的战略崛起,成为现代化生产的全球语言服务供应商和产业情报供应商。4年来,元培翻译从最初单纯的语言服务,逐渐拓展到包括产业情报信息在内的8个板块上百项服务产品,形成了一个生产中心(南京)、四大运营中心(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十二家分公司、四十家办事处的服务格局,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并在北美、欧洲等地区设立了海外服务机构。
基于互联网大背景,元培翻译的定位将现代通讯终端和人工服务语言需求结合起来,为全球客户提供语言服务,这跟传统翻译有非常大的区别。蒋小林认为,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依靠技术驱动,从传统的生产企业向现代生产企业转变,这恰好是元培这几年来最核心的变化和发展优势。
对于4年来的低调,蒋小林毫不讳言,4年前,元培翻译比较关注的是品牌和营销。2008年后,元培翻译更专注于内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这是元培翻译第二次创业期间最核心的东西。
技术驱动
蒋小林希望,元培翻译担起利用语言服务实现全球信息交流无障碍的目标任务,运用现代科技,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语言解决方案,做到“知天下,行世界“,从而带领语言服务产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2011年10月,元培翻译在北京宣布推出基于云计算的多语言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在线笔译、在线口译、产业情报、译员工场、环球博览五大内容板块,可利用移动通讯工具,针对任何企业用户及个人用户开放。
据介绍,元培翻译的多语呼叫中心计算机后台能支持同时容纳上千万人在线服务。只要通过一个手机,再连接元培翻译的计算机后台,通过人机交互的模式,个人就能便捷地享受元培多语呼叫中心提供的语言服务。
语言数据库即“语料库”是元培翻译多语呼叫平台的一个亮点。截至目前,经过长期的翻译积累,元培已拥有多达4亿条实用性极强的语料库资源。“在线翻译这一块,我们的中文到外文和外文到中文“平行语料库”比Google还要强,目前这个技术我们排名世界第一。”蒋小林介绍,把习语通过数据库的技术匹配进行语义匹配,必要时增加人工修正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元培翻译的商业应用目标更明确。
对元培翻译来说,这些年的技术研发都是语言信息技术的基础性工程,是必须攻克的事情。“元培在语音信息技术上每前进一步,对后来者而言,都是垒高的一个门槛,要跨越我们,没那么简单。”
蒋小林的目标是要借助计算机系统和互联网平台,以人机结合的模式,彻底取代国内现有的在线翻译业务。
掘金情报
“从来不跟在市场屁股后面跑”,在思考市场机会时,蒋小林想法很明确,他把中国经济发展以30年为一个周期划分。他认为,企业必须找准每一个时期涉外经济的不同特质。对外开放的大时代中,涉外企业越来越多,对语言服务和产业信息情报的需要也越来越多。“这个需求,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巨大的金库。”
元培翻译的市场调研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涉外语言服务的市场价值巨大:平均每个企业每年花在语言和情报信息中的费用是18万元,中国目前有1790多万家涉外企业,以元培翻译未来在这一领域占10%份额计算,这一市场的规模上千亿元。而此前我国情报信息服务市场基本没有形成起来,元培翻译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技术、人才等优势,果断进入,开辟出产业情报信息市场。
从高端大客户,拓展到为中小企业服务,再向个体消费者延伸,元培翻译的服务群体和规模越来越大。“大客户当然是含金量最高的优质客户,但市场小,而中小企业和个体消费者,这样的客户群体非常大,消费市场也非常大。”服务对象的拓展和延伸,蒋小林的慧眼看中的是现代语言服务的市场机会和发展趋势。
当然,蒋小林认为,元培身上肩负着使命和责任,要参与语言服务和产业情报的国际竞争,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中国向世界迈进的重要平台。
截至目前,元培翻译在全国已拥有30家分支机构,其产业情报业务涵括20个大行业,100多个小产业,实时跟踪全球83个国家的产业情报,是我国目前跟踪国家最多、行业覆盖最广的一家企业。彭博社、路透社等全球著名咨询服务机构和一些跨国公司也都成了元培的固定客户。
本色追求
不懂翻译,却成功带出了一个翻译行业的领军企业;不懂信息技术,却又带着团队搞出了翻译行业首个基于云计算的现代语言服务平台,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他都敢做,能做,而且做得好。这,就是蒋小林。
蒋小林说,自2008、2009年后,他基本不接受媒体采访了,他并不想做俞敏洪、马云一样的明星企业家。他希望在生活中保留一方净土,可以像路人甲一样到哪都不被关注。
但对于企业,蒋小林希望,元培翻译是翻译行业的一根标杆,一缕风尚,一种理念,“这是元培始终不变的追求和本色。”蒋小林愿意,让更多人认识这样的元培翻译,而不是他蒋小林个人。
蒋小林笃定,元培翻译要做一根标杆,每一个产品,都要给社会和客户带来价值。在这样的信念引导下,元培成了翻译行业最早设立企业质量标准,最早在语言服务过程中进行流程管理,最早提出二十四工作流程、三审审核、五阶段质量控制体系的企业。
而风尚是元培翻译对格调的追求。蒋小林说,元培用心创造每一个产品,每一项服务,企业发展不仅仅是赚钱,它要开拓翻译业界的未来,塑造翻译的业态完美。
元培倡导的理念则是,不是简单的把翻译当成产品,而是把翻译当成手段,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也是元培翻译的产品原则。
下一个四年
元培翻译先后获得中国翻译事业杰出贡献奖、最具成长性企业、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计划”首批重点培育企业、公司总裁当选北京市政府“高端领军人才”等三十多项殊荣,元培翻译连续4年被福布斯评为最具发展潜力100强企业……
荣光环绕,时光打磨,元培翻译还在深积淀。
当企业快速稳步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会否谋求上市?对于这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蒋小林忍不住开怀大笑,原来,有朋友因为元培翻译迟迟不上市而笑称蒋小林是老油条。
对于上市,蒋小林有自己的考虑:“元培有充裕的资金流,并不急于上市,我们也没有特别严格的时间表,元培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主要是在等资本市场相对较好的时候。”
蒋小林也有他的担忧,那就是发展中的人才问题。元培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翻译公司了,她需要的人才,既要懂语言,又要懂计算机技术,还要懂行业知识,但这样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难得难求。
如果以4年为一个时间跨度,等再过4年,到下一届奥运会再开的时候,元培的发展将是什么样的?蒋小林心中或许有宏大的图景,但是他不愿意过多描述,他只是简单把北京奥运会之前的元培当作是站在发展的第一层楼上,这四年,元培站上了第二层楼,而下一个四年,元培将上升到第三层楼。
更上层楼,这是蒋小林对元培翻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