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
民办教育存在于中国教育体制之内,却游离于“禁锢”之外,他们有足够的胆量和魄力为教育梦想放手一搏。
未来的教育应该是真正的知识、文化、思想、素质与视野的交融和交锋。
教育不仅仅要开发孩子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尊重潜能、完善人格。然而,当今中国的教育仅仅完成了智商中对考试能力的开发,甚至连学习能力的开发都谈不上。在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中脱颖而出的高考尖子,至今还没有问鼎世界级研究成果的人才。当然,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不在少数,可惜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国外。
究其原因,中国的教育体制、机制性障碍是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发生偏差的重要原因。很多学校囿于各种限制,没有魄力,甚至有些也没有能力推行面向国际化的教育。而且,许多学校与家庭之间水火不容,孩子们缺乏自由发展的空间,被禁锢在校园与家庭里,没有发挥自己个性的机会,也没有奔放于天地之间的机会,学习、学习、再学习成了阻碍孩子快乐成长的“咒语”。
中国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但是,近年来一些民办教育学校的出现,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他们存在于中国教育体制之内,却游离于“禁锢”之外,他们借鉴国际最科学、最人性化的教育模式,并有足够的胆量和魄力为自己的教育梦想放手一搏。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就是最好的实例。
十几年前,在中国还几乎没有“国际化教育”概念的时候,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简称“海外”)董事长李健就迈出国门,多次参加国际教育博览会和国际教育展,并走访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世界各地的优秀学校,借鉴国际上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用来建设自己的学校。
今天,当你走在“海外”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里不仅是一所硬件设施齐全的学校,它也是一座大花园,还是一座童话世界。你甚至可以在这里寻找到《爱丽丝奇遇记》中活生生的兔子……
学校的外观以及各项功能设施是李健参考迪斯尼和国外优秀学校风格设计的,学校里有动物园、百鸟园,孩子们除了可以近距离接触猫、羊这类常见的可爱动物,还可以在这里看见美丽的天鹅。学校还设有“英语城”,里面有模拟的海关、邮局、医院等场所,这是为孩子出国留学前熟悉国外的生活而建设的,学生可以模拟扮演各种角色,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他乡异地的生活。
除此之外,在7年前,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与美国密歇根州湖区公立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学生交换、教师交流、冬令营等活动。2011年4月,湖区公立学校在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建立了分校,使“海外”的学生在中国国内学习中国课程的同时,又学习到了美国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优秀的美国文化。2012年1月,“海外”在美国密歇根州又建立了分校,满足了“海外”的学生在湖区公立学校生活和学习上的需求。
但是,“这些仅仅是‘国际化教育的小小的细节而以。”李健说,“真正的国际化教育不仅是硬件上达到国际化标准,在理念上也应该冲破中国教育体制的一些限制,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科学的、人性的,也应该是和谐的。”
“我们培养的是学生,
不是‘考生”
中国还存在一种特殊的现象,大学生毕业后创业的人才比例仅为1.6%,而考公务员的毕业生却逐年增多。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恰恰想反。而且,近年来,因为中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的不足,“海外孵化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成为中国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这也是对教育体制提出的一个质问。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基,中国人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个性,应该从教育本身寻找答案。中国的课程设置窄而深,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是依据考试内容来设置的,考什么学什么。而且过重的课业负担,也让孩子失去了自由,甚至阻碍了孩子个性的发展。与之相比,国外的课程宽而广,虽然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孩子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但基础知识没有中国孩子学得扎实。中西教育各有利弊,但若将二者综合,也许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因此,“宽而深”是“海外”课程设置的特色。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学到很多“特殊”的本领。比如,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外,在“海外”的小学,钢琴课和游泳课也被列入必修课的范围。除此之外,孩子们还可以选择两项自己喜爱的艺术和两项体育项目作为专长来学习,比如高尔夫、网球、棒球(“海外”是北京市学校中唯一有棒球场的学校)、跆拳道、体操以及足球、篮球、排球等等。这就是“海外”进行得如火如荼的“2+2”工程。
这些特色的课程初中生也同样可以享受。但因为初中的学习压力要比小学大,所以初中将“2+2”工程变为“2+1”工程。其中有所变化的是,初中的艺术专长不再是钢琴和绘画等,而是集体组建的乐团。“我们乐团的演奏水平很高,学校最大的乐团有三百多人,他们的演奏非常有感染力。今年年初汇报演出的时候,我眼泪都掉下来了,他们两年前连五线谱都不能识,到现在可以演奏出这么美妙的曲子,很让我感动。家长们也哭了,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孩子进步这么快。”李健说。
到了高中,学校安排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模式也是从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中借鉴而来。当然,中国的普通公办学校也会为学生组织一些社会实践的活动,但形式却非常简单,比如去敬老院实践一天。而外国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挑战项目,比如野外徒步20天,锻炼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项目启动之前,学校与家长先签订“生死协议书”,一旦发生意外,学校不负任何责任。这种在国内看来不可思议的项目在国外进行的非常顺利,这缘于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整个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在“海外”也完全寻得到!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去四川山区支教一个星期,这项活动是单独收费的,每个孩子要交两千多块钱,包括往返的机票以及在山区生活和住宿的费用。“但我们的家长没有一个说‘不字,反而非常支持。”这种在中国公办学校完全做不到的事情,在“海外”却每年都上演。今年,高一的学生们一共去了四川山区的7所学校。原本活动是“英语节”,由“海外”的学生到当地给孩子们讲英语课,但到后来,连数学课、语文课都一起讲了,学生们的收获非常大。李健还告诉记者:“我们自己也建设了一所希望小学,那里也是我们的实践基地。每年,小学六年级的孩子都要去那里支教。”
演讲课、领袖课、社会实践课、“2+2”工程、“2+1”工程……当一个孩子在这里成长,科学的教学安排能让一个孩子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学生,而不是单纯只会考试的“考生”。今年,学校有一位热爱核物理的孩子考上了美国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他叫李响。在学校的6年里,他是学生会主席,而且对音乐颇有造诣,并立志在核物理事业上冲击诺贝尔奖。也许在他们成长起来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才会真正有所改变。
保留每个孩子的个性
虽然中国教育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取得“好成绩”依然是孩子功成名就的唯一“正当”出路。
2011年,“超级中学”衡水中学70人考取北大、清华。2012年,衡水中学“再接再厉”,高考600分以上2109人,本科一批上线率达87.8%。衡水中学连续12年稳居高考第一,成为“教育界神话”。
“成功”从何而来?衡水中学搞的是所谓全封闭、军事化管理的教学模式,早上五点多起床,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就寝。这样一种生活图景不禁让人想到了现代化的养鸭场——生产线上的圈养。不知道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进步,还是中国教育不进反退产下的极致怪胎!
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智慧,尊重人的思想过程,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独立的人格与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动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育必须转向人性化,教育过程必须符合而不是违背人类本性。
如今,人性化教育深入人心,“小班制”就是在人性化教育提出后推出的一个最切实际的概念。在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国际班只有二十多人,国内班也仅仅三十多人。其中国际班还是双班主任,即一名中国老师,一名外国老师,并且以外国老师为主。而且,外教不仅仅教授英语课,美术课和音乐课也是外教任教。
采访中,记者看到了2011年“海外”小学国际课程实验班的一本画册,当我一页一页地翻阅后,心被深深地触动了。画册的第一页,是全班26个孩子的签名。后面的每一页分别记录了一个孩子,一共26页。虽然每页只有一张照片和短短的一两句话,却充分地反映了学校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怀,充分展现了每个孩子的个性。这里有“勇敢”的孩子秦子均——在入学2个月的一堂全英文课,26位瑞典老师旁听,26名同学参与,秦子均勇敢地举起了手,所有的瑞典老师为他鼓掌……有被称为“浪里黑条”的小游泳健将林憬垚,有计算机“小博士”张致远,有国际象棋高手周梓超,还有小书法家杨子墨……
李健说,我们保留孩子的特点,当他们长大后,这个特点将会使他们变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相信那个时候中国才能出现乔布斯、扎克伯格。
和谐的教育
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我翻阅了一些“海外”的学生家长的来信,第一封信就让我有所触动:
尊敬的校领导:
你们好!
好久了,想写这么一封信,今天终于拿起了笔——我要为六(4)班的数学老师孙老师致以由衷的感谢!
我是六(4)班学生郭若凡的妈妈,就在一年前,她的数学老师孙老师对我说:“郭若凡最近有点小状况,虽然学习成绩没下降,可是从她做卷子的字迹上看,有点不在状态,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情?”是的,爷爷身患癌症,爸爸一直奔波于北京与老家,我的工作又特忙,在照顾孩子上就少了许多细致,而且我一向以为孩子的学习是从来不用操心的。孙老师的提醒促使我静下心来观察并思考,我开始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啊,在这个年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家长的动态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郭若凡状态改善,成绩提升,心情也好了,我又听到孙老师高兴地说:“郭若凡特别在状态”。这样的状态正源于孙老师对学生细心地观察与细微地关心,在这里,我们由衷的对您说一声:谢谢您,孙老师!
祝孙老师工作愉快!万事如意!
郭若凡的爸爸妈妈敬上
2012年3月29日
故事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反映出的却是一种和谐的师生与家长的关系。这种教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是我很少耳闻的。
问起缘由,也许这种细腻缘自学校全日制寄宿的制度。学生们在学校与老师相处的时间大于与家长相处的时间,于是老师仿佛转变了一种角色,呵斥与批评的情况少之又少,老师们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引导”上来。可能正因如此,家长才对学校产生了信任感。
众所周知,中国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改变,计划生育就是之一,它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结构和家庭的结构,对教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就相对较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教育的理念就是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与人相处。在普通的学校里,通过集体的生活,可以教会孩子们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但是在目前日渐流行的寄宿制学校里,这种友情延伸至宿舍后,可能会转变成一种特殊的亲情。这种相处,可能更深入了一步。
和谐的教育是教育国际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身心健康地成长,才能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会。
“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十三年的发展,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从最初的4排平房,119个孩子,发展成为今天占地20公顷,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拥有4000多个学生的全国教育首善之区海淀的名校之一。“海外”并没有享受任何特殊的待遇,它同其他民办教育机构一样依靠自力更生来生存。当记者问及在这13年的成长之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的时候,李健思索半天,给出的答案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这让记者充满了好奇。
在过去的13年里,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许多知名的民办基础教育学校,但很多都没能走到今天,就连赫赫有名的南洋教育集团的十所分校也在2005年底到2006年初的短短数月内接连倒闭,成为教育界当时最大的新闻之一。
南洋集团也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办学理念也比较先进,也是小班制,也坚持国际化。但是最后依旧走向了死亡之路。
李健说,南洋集团注定不会成功,因为它把教育当成了敛财的工具,集团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比如股份制,他们还曾收取学生的储备金,大量调动学校的费用到集团去开工资,把公益性和盈利性完全颠倒了过来。教育机构一旦以盈利为目的,就做不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也得不到任何来自社会的支持,必死无疑。
细数世界上优秀的教育机构,毫无例外地都是公益性的组织。著名的哈佛大学就是不盈利的,他们的钱从哪儿来呢?学费仅仅是一部分,而多数费用全靠校友的捐赠和社会的捐赠。李健的高中同学就在哈佛基金会工作,据这位友人介绍,2011年哈佛大学接受的捐赠高达371亿美元。其中只有5%用在学校一年的日常经费补充,剩下的钱全部由基金会来运作,以及资助贫困学生,没有任何一位领导以及个人动用这部分钱款。设想,如果所有的盈利都揣进个人的腰包,谁会支持你?失去了支持与信任,困难便会接踵而至,必将走向末路。
此时,我脑中的问号终于解除。李健正是中国教育界中真正爱教育、懂教育、憧憬教育的有识之士之一,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教育理想,他们希望靠自己的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驱动中国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