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深几许

2012-04-29 00:44古方
艺术品鉴 2012年9期
关键词:后妃内务府宫女

古方

宫廷生活,尤其是清代故宫里帝后妃嫔们的生活,皇家文献中一直讳莫如深,愈发使人感到神秘。辛亥鼎革以来,以清宫生活为题材的野史、小说、电影、戏剧固多,但往往有寄想托情之作,使人难以置信。文学作品只能作艺术欣赏,终不能代替历史,很多人领略了艺术的芳香之后,更加想知道历史的真实:“日理万机”的皇帝日常起居是怎样的?帝后们的衣食住行是如何安排的?妃嫔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状态?宫仆们又捱着怎样的苦日子过活?此文或许能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些答案。

紫禁城前朝三大殿的后面,是一个小广场,又名横街。广场正中的乾清门,并左侧的内左门、右侧的内右门以内,座座宫殿,栉比相连,各成院落。这里是皇帝及后妃居住的寝官。小广场西面隆宗门外有皇太后、太妃等居住的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东面景运门外有曾经是皇太子宫的毓庆宫,以及为太上皇帝修建的寝宫宁寿宫,皇子居住的撷芳殿等。这些宫殿统称内廷,也称后寝。

位于内廷正中的是乾清门内的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称为后三宫;后面是坤宁门。这是一组廊庑回绕的宫殿群。两旁有东、西六宫。

乾清宫在明代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清初仍沿明制。雍正帝移居养心殿后,这里仍是皇帝临轩听政和行内朝礼的地方。乾清宫东面的昭仁殿,康熙朝时是皇帝读书的地方。西面的弘德殿是皇帝传膳、读书、办事的地方。乾清宫周围的廊庑,除设置有关政务的机构,也设有关于皇帝生活起居的机构。东庑北头三间,康熙帝题匾为“御茶房”,实际上也是乾清宫太监的值房。再南三间为端凝殿,取端冕凝旒(指皇帝冠冕要端庄严肃)之意,系沿明代旧称。康熙帝题有匾曰:“执事”,御用的冠、袍、带、履均存放在此殿内,以备更用。再南三间仍属于端凝殿范围,是放置自鸣钟的地方。此外还贮有藏香及各前朝皇帝用过的冠服、朝珠等。日精门之南为御药房。西庑北部,中三间为懋勤殿,康熙帝幼年时曾在这里读书。凡御用图书、史籍、纸墨笔砚等皆藏于此。月华门南有尚乘轿,专司侍奉皇帝出入乘舆。以上都是与皇帝起居有关的设置。

皇帝平时起居的情况,据乾隆初年的记载,大体如下:皇帝每天起床后,常常是先进一碗冰糖炖燕窝,然后御乾清宫西暖阁或弘德殿或养心殿暖阁,翻阅以前各朝实录或圣训l中的一册。八时前后或更早一些进早膳,同时阅王公大臣要求陛见名牌。进膳毕,披览内外臣工的奏折,然后召见和引见庶僚,到下午二时左右进晚膳,再阅内阁所进各部院及各督抚的本章。晚间再随意进晚点。皇帝若在瀛台或其他御园居住时,起居亦大体如此。

坤宁宫,是明代皇后起居的正宫。清代按规定也是皇后的正宫,但是清代皇后实际不住在这里。皇后只有到交泰殿受贺前,在这里休息一下。清初,这里按照满族的习惯仿沈阳皇宫的清宁宫改建过。殿内明间和西部作为祭神地方;间隔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临时洞房。

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为交泰殿,明代也是皇后的居所。清代则自乾隆朝始,一直陈放皇帝的二十五枚宝玺,铜壶滴漏和自鸣钟。千秋、元旦等节日,皇后在这里受妃嫔、公主等人的贺礼。每年仲春,皇后赴先蚕坛行躬桑礼的前一日,在交泰殿阅视采桑工具。顺治帝为禁止太监擅权而铸造的铁牌,有一块即陈放在这里。

皇帝居住的养心殿,在西六宫之南。顺治帝及雍正帝以后各代皇帝都住在养心殿后殿。后殿是皇帝的寝宫、卧室设在东暖阁的最里间,其他各室是皇帝休憩的地方,陈设着各种珍贵的工艺品,后殿的东耳房,是皇后休息的地方,西耳房及东、西围房,是妃嫔暂憩的地方。同治帝年幼时,慈安皇太后曾住过东耳房,慈禧太后住西耳房。同治帝长大后,两太后就分住钟粹宫和长春宫了。以后同治皇后、光绪皇后部曾住东耳房。传说,只有皇帝传见后妃时,后妃才能入皇帝寝官,至于皇帝是否去后妃宫,不见记载。

在后三宫的左右两侧,就是东、西六宫。明代是妃嫔居住的宫。清代皇后、妃、嫔等都住在这里。清代规定皇后在后宫主内治。以下有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佐内治。另外还有贵人、常在、答应,无定额。事实上各代皇帝的妃嫔不受此约束。康熙帝先后有后、妃、嫔二十五人,贵人、常在、答应在内为五十四人;乾隆帝先后有后妃二十四人,贵人、常在十六人。光绪帝只有后妃三人。后妃分别在十二宫居住,嫔以上为各宫主位,贵人以下随后妃居住。阿哥(皇子)、公主多另有住处,平时可以出入母亲的居处,有的还随其母居住到成年。例如咸丰帝幼年时就随母住在钟粹宫。但宫中的家庭气氛并不浓厚,要在节日里,帝后才与子女欢聚一堂。

东、西六宫内各有两条笔直、南北走向的长街、每条街旁排列三座宫,各宫有自己的院墙。院门外东西走向有巷,巷东、西有门交于街,街巷交叉,规划整齐,井井有条。东六宫的长街,由内左门至琼苑东门,左列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二长街由麟趾门至千婴门,左列延禧宫(清末已毁)、永和宫、景阳宫。西六宫的一长街,由内右门至琼苑西门,右列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二长街由螽(音终)斯门至百子门,右列太极殿(启祥宫)、长春宫、成福宫。西六宫的格局与东六宫稍有不同,东西走向的巷划分不够明显。原因是咸丰以后,为了扩大储秀宫和长春宫,将储秀门、长春门拆除;又改建翊坤宫的后殿和太极段的后殿为体和殿、体元殿,形成西六宫现在的格局。东、西六宫每座宫院占地约二千五百多平方米,由举行仪式的前殿,寝居的后殿和东、西配殿等二十二间主要房屋组成。还有耳房、水房,一般是太监、宫女居住的地方。

清乾隆帝曾于东、西六宫内每宫正中悬挂御笔匾一块;又于十二宫前殿各设屏风、宝座,角端、香筒一份,供后妃在本宫接受请安行礼等仪式用。又规定每年十二月在宫中张挂门神、春联;同日在各宫前殿西墙和东墙分别张挂宫训旧和御制赞,至次年二月收门神时一并撤下收贮。宫训旧、赞的内容,取古代以美德著称的后妃为题,宣传封建的妇道,以教训后妃,作为效法的榜样,在十二宫曾居住过清朝九代皇帝的后妃,然而她们的居住情况没有留下详细记载,仅从有关史料中反映出一鳞半爪。现将十二宫的匾、宫训旧、赞以及后妃居住情况列表如下:

现在故宫博物院内的前三殿、后三宫和养心殿,西六宫的长春宫、太极殿、储秀宫及翊坤宫等,均根据陈设档案,陈列着当时帝后居住的情景。

皇帝及宫眷在紫禁城里生活起居,要役使大量的太监和宫女等人。这些宫仆也就成了清宫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清初设内务府管理皇室事务,仍沿用太监管理宫内生活事务。顺治帝鉴于明代宦官擅权的弊病,除大量裁减太监外,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还下特谕严禁太监干预朝政,犯者凌迟处死,并铸铁牌陈放在内务府、交泰殿、敬事房等处。康熙十六年(1677年)为加强对太监的管理,在内务府管辖下设敬事房管理太监。雍正年间,更规定太监官衔,分别为:正四品总管为宫殿监督领侍衔;从四品总管为宫殿监正侍衔;六品副总管为宫殿监副侍衔;首领为七,八品,后又规定太监品级不分正从。敬事房的职责,是遵奉上谕,办理宫内—切事务。包括甄别、调补、赏罚宫内太监,履行宫内应行礼仪,讨取外库钱粮,察视各门启闭,巡察火烛、坐更、关防,承行内务府及各衙门来文,记录皇子、公主生辰、帝后妃嫉死亡情况,备修玉牒(皇帝族谱)之用等等。敬事房设在乾清宫的南庑,嘉庆朝后迁至东六宫东北的北五所。敬事房下有太监机构一百二十多处。

清代太监的人数,各个时代有所不同。在宫中及外围等处,一般有二千六百多人,晚清只有一千五、六百人。招募太监,由内务府会计司会同掌仪司办理。太监大多来自河北省的昌平、平谷、静海、沧县、任邱、河间、南皮、涿县、枣强、交河、大城、霸县、文安、庆云,以及东光等地的贫苦人家。他们有的六、七岁就受到残酷的生理摧残,经过招募太监的牙行申报,挑选入宫。其中少数到王府服役。另有一部分太监来自“谋逆”等重犯家属,其父判死刑,要诛连子孙,但因年龄不够十六岁,不能行刑,即监禁狱中,候长到十岁左右阉割为太监。大多数终身在宫中当牛做马,有的被折磨致死。他们只有老病无力当差时,方可出宫为民。然而老病以后,因久别家乡和往往被社会冷眼相待,多无人相认,最后悲惨地死去。只有极少数上层太监可以捐款修庙,年老之后得以居于寺庙以终生,有的还可在寺庙继续作威作福。清末太监李莲英得宠于慈禧太后,破格加给二品顶戴的总管太监衔,既有权势又有钱财,才能在宫外安家享福。

新太监入宫,要拜有地位的太监为师,学习宫中当差的礼节规矩,开始受师博的役使,然后又受各宫主位、总管和首领的役使、欺压。太监一般在各宫管理陈设、洒扫、坐更等事;有的可传递内务府及各衙门的来文、奏事、传旨等;有的管理宝玺、上用冠袍带履和上用武备;有的则在膳房、茶房、药房服役;有的当喇嘛,在宫内佛堂唪经(诵经);有的当道士;有的在升平署学戏,唱戏等等。

清代宫廷对太监定有严格的宫规,如有太监违犯宫规,轻则受皮肉之苦,重则由内务府慎刑司惩办。有的太监在宫中不堪虐待,经常逃跑。宫中便规定凡太监逃跑,第一、二次自行投回的,处分较轻,责打后交吴甸(南苑)铡草。若被拿获或逃跑三次以上的,责打后交慎刑司,要枷号一两个月,并发黑龙江给兵丁为奴,永远不得返回。凡逃跑的,很少有不投回或不被拿获的。有的因偷东西被当众打死。有的无法忍受折磨,走投无路,惟有自杀。宫中认为自杀不吉利,处理更严。规定如有太监在宫内自杀,经人救活者,本人绞监候(绞刑待秋后执行);身亡者,将尸骸抛弃荒野,其亲属发伊犁给兵丁为奴。

清宫的宫女来自内务府包衣(家奴)家的女孩。几年满十三岁的女子,每年引选一次,由内务府会计司主办。她们入宫后,主要供内廷各宫主位役使,服侍后妃生活,按当时后妃使用宫女的规定皇太后十二人,皇后十人,皇贵妃,贵妃八人,妃、嫔六人,贵人四人,常在三人,答应二人。不过各宫实用宫女比规定数目要多。此外阿哥、公主、福晋下也有宫女。清宫宫女的总数未见记录,以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为例“内廷主位下使用女子一百零四人”,如果连同皇太后、太妃、阿哥、公主、福晋各宫,宫女的人数也相当可观。

宫女被选入宫后,不得回家与父母相见,父母也不得入宫看女儿,直到廿五岁才能出宫婚配。她们居住在各宫的小屋里,平时一言一行都要严守规矩,不能嬉笑,不能高声说话。宫女中也有个别被皇帝看中,得到内廷主位的封号。如咸丰三年(1853年)一名宫女被封为玫常在。咸丰八年(1858年)又由贵人晋封为玫嫔。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宫女都只能处于奴仆地位。有的经不起折磨而自尽,有的甚至被殴打致死。有的宫女在折磨下生病或变得呆笨,因而被遣出宫。这些年仅十二、三岁的女孩,只因出身在包衣家庭,就要无条件地送入宫廷去服役。

猜你喜欢
后妃内务府宫女
了却君王身边事:大清内务府
宫闱时尚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宋代后妃形象初探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伤不起的宫女
清季户部筹拨内务府经费制度的形成与确立
《乾隆皇帝的荷包》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宋代后妃与帝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