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该如何存储呢,这或许是每个艺术机构都会面临的问题。水灾、火灾等突发事件,以及风吹日照、人为破坏、设备陈旧等日常磨损都有可能给艺术品带来灭顶之灾。尤其是从今年7月以来出现的强降雨过程导致的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艺术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艺术品保存的话题被再一次提起。
北京“7·21”大暴雨,不仅给无数北京周边的艺术家工作室带来不小的水灾,不少艺术家的画作被泡坏,连张晓刚这样的重量级本土艺术家也包括在内;而且历史文物也未能幸免,位于北京房山周口店附近的金朝皇陵地宫大量积水,地表多种遗址也被暴雨冲刷;不独北京,去年7月,成都的暴雨洗劫了成都老蓝顶艺术区的40多间艺术家工作室,全部损失在500万元以上。与此同时,今年7月30日晚,中国美院附中的一场大火,使很多油画付之一炬;7月11日,甘肃省博物馆展厅内一展柜玻璃发生破碎,4件一级文物和2件三级文物受损;6月25日,国家博物馆石刻文物库房内一文物柜架发生脱落,2件一般石刻文物受损。
国内艺术品天灾、人祸的集体发难,让人不禁揪心,我们在报以同情、遗憾、心疼时,也不能不对其保存现状心存忧虑。艺术家个人或许在经济条件和经验方面尚有欠缺,思考和准备不足;而大量艺术机构专业化仓库的稀缺则有点说不过去。据悉,我国艺术品仓储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艺术机构或艺术爱好者都没有将艺术品放在专业仓库中,而只存放在货物仓库或个人居所。目前我国也并没有相应的艺术品物流、仓库管理专业,相比国际发展水平,我国存在一定差距。与此同时,一些艺术单位因设备陈旧、管理不善等引起的艺术品损坏现象每每发生。
当下国内艺术品的保存,因了集体灾害发难,引发了新的关注和讨论热潮。
对付水灾、火灾等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业内人士建议,保护艺术品,首先是地点与建筑物的选择,其次是必要的防护设备f防洪闸、沙包、水泵等),以及防护措施(包装、垫高存放等),最后是预先准备好的灾害紧急预案和平时的定期演练。除了实物的保存,相关人士强烈呼吁建立艺术品数字化保存机制,包括建立作品的数字档案、数字资产的重视、数字化的保护版权等。
数字化保存艺术品,可降低突发灾难的损失,而对于艺术品的日常维护,最有效的方法则是存放于专业仓库中。专业仓库要满足防火、防水等一般仓储的基本要求。坚固的墙体和地面可防水患,专业探测器可防火,出现情的时候,会自动喷出防火气体。这种灭火气体不掺加任何化学物质,对艺术品不会有任何损害。其次,需要注意湿度和温度。最好的湿度条件是在45%—50%之间。最好的温度条件是在18℃—23℃。其他维护措施则是日常检查,避光、不要轻易挪动艺术品等。
中国当前的情况,数字化存放方式或可以自我尝试,而专业化仓库的建设则恐怕需要时日。它需要我们借鉴西方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锻炼积累和向涉及到的各行专家学习。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日前也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文物行政部门,文物、博物馆单位制定应对重大洪涝灾害预案并组织演练,对存在险情的,要采取有效的遮盖、加固、支顶、围挡、排水、防渗等排险措施。对博物馆展厅的展柜展具等展览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凡不符合文物展览、保管安全要求的,要进行更换或者维修。
艺术品保存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勇于尝试新方式、善于向西方学习、勤于安保排查,并将此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下去,杜绝随意、突击、一时等“思想小差”。假以时日,艺术品方能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