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耦条件下均匀线阵DOA盲估计

2012-04-29 06:38:28胡增辉朱炬波梁甸农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盲源流形估计值

胡增辉 朱炬波 何 峰 梁甸农

①(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 410073)

②(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 长沙 410073)

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 732750)

1 引言

经典的高分辨波达角(DOA)估计算法,如MUSIC[1]算法,其高精度通常是建立在导向矢量精确已知的基础上。在阵元间存在互耦等情形下,经典的 DOA算法通常性能恶化非常严重,甚至是完全失效。而在实际测向系统中,阵元间互耦等因素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互耦条件下 DOA估计一直是阵列信号处理的难点与热点问题[2-17]。

早期的研究中,互耦的校正和补偿通常是通过硬件实现的,如增加互耦精确已知的校正阵元,或采用低互耦的阵列单元。然而,这类方法在许多应用场合中不易实现,且成本相对较高,精度可能也并不是很高。随后的研究逐渐将互耦的补偿和校正转化为一个阵列参数估计问题,其基本思想是将DOA和互耦系数进行联合估计[2,4]。

均匀线阵在 DOA估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过去二十多年间,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互耦条件下的均匀线阵DOA估计方法[2-4,6-9,11,12,16,17]。然而,很多算法需要进行多维搜索或多参数优化[2,4],全局收敛性无法保证;或所需的阵元数目非常大[8];或只能应用到互耦系数较少(相对于阵元数)的情形[6,8]等等。

基于盲源分离[18,19]方法和均匀线阵互耦矩阵为带状、对称 Toeplitz[2,3]的特性,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互耦条件下均匀线阵 DOA估计算法。算法通过盲源分离方法实现广义阵列流形矩阵估计,利用互耦矩阵为带状对称Toeplitz矩阵的特性,将DOA估计问题转化为多个可分离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无需进行互耦系数的估计,直接通过1维频域峰值搜索得到 DOA的估计。与现有算法相比,新算法对互耦系数的个数约束条件更少,当 DOA相邻比较近时,分辨性能更好。

2 信号模型及假设

考虑p个独立窄带平稳信号入射到一均匀线阵,波达角分别为θ1,…,θp, -π/2 ≤θ≤π/2。均匀线阵由N个阵元组成,相邻阵元间距为d,d≤λ/ 2,其中λ为信号波长。

假设阵元间的互耦自由度为L(即两个阵元间间距大于(L-1)d时,互耦系数为0),互耦矩阵第1行的非零元素分别记为。由文献[2,3]可知,均匀线阵的互耦矩阵C可建模成为一带状、对称Toeplitz矩阵:

考虑互耦时,以第1个阵元为参考点,阵元输出信号可以表示为

式中x(t)= [x1(t),…,xN(t)]T,s(t)= [s1(t),…,sp(t)]T和n(t)= [n1(t),…,nN(t)]T分别表示阵列输出信号矢量、源信号矢量和噪声矢量,上标T表示转置算子。A= [a(θ1),…,a(θp)]为阵列流形矩阵,a(θk)为第k个源信号对应的导向矢量,1≤k≤p。

记G=CA,式(2)可以简化为

称G=CA为广义阵列流形矩阵。显然,G包含了所有互耦系数和波达角的信息。

本文,为了从阵列输出信号x(t)中得到波达角θ1,…,θp的估计,我们对信号模型作如下假设:

(1)源信号s1(t),…,sp(t)是相互统计独立的远场窄带平稳信号,最多有一个源信号为高斯信号。

(2)噪声为加性复高斯白噪声,噪声与信号是相互统计独立的。

(3)阵元数N,源信号数p,互耦矩阵自由度L之间满足如下关系:N>p,N>L。源信号数p和互耦矩阵自由度L均为已知的。

(4)阵列流形矩阵A是列满秩的,或者说,1≤i≠k≤N时,θi≠θk。

3 波达角估计算法

3.1 基于盲源分离的广义阵列流形矩阵估计

由模型式(4)及信号模型假设,我们可以首先通过盲源分离(或独立成分分析)[18,19]方法得到广义阵列流形矩阵G的估计。由于信号模型式(4)为线性瞬时混合模型,本文只考虑线性瞬时混合盲源分离。

盲源分离(或独立成分分析)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是当前信号处理领域中的热点课题。其基本思想是利用源信号的统计特性(非高斯性,独立性,非负、稀疏性等),在混合过程未知的情形下,实现源信号的分离(和/或混合矩阵的估计)。

独立成分分析是盲源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迄今为止发展最为成熟的。独立成分分析利用源信号的非高斯性和独立性,实现源信号的分离和混合矩阵的估计。其基本处理流程是利用优化算法,寻找某个混合矩阵,使得经矩阵作用后的输出信号互信息最小。或者利用高阶累积量或时延协方差矩阵,通过多个矩阵的联合近似对角化实现混合矩阵的估计。

盲源分离(独立成分分析)在阵列信号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0,21]。线性瞬时混合盲源分离(独立成分分析)模型和式(4)一致,利用源信号的相互统计独立特性,可首先利用独立成分分析算法,如 JADE[22]或复数 FastICA[23]算法,实现广义阵列流形矩阵G的估计。

本节,我们以 JADE(Joint Approximate Diagonalization of Eigenmatrices)算法为代表,简单介绍独立成分分析算法。JADE算法通过对一组高阶累积量矩阵的联合近似对角化,实现混合矩阵和/或源信号的估计。

对于式(4)所表示的线性瞬时混合模型x(t)=Gs(t)+n(t),定义如下的高阶累积量矩阵:

式中xi和x分别表示xi(t)和x(t),为表示方便,省略参数t。表示xk的共轭,上标H表示转置共轭算子,E{x}表示随机变量x的期望。

在源信号相互统计独立且非高斯,加性噪声为高斯噪声且与源信号统计独立的假设下,式(5)中矩阵Fik具有如下形式:

如式(6)所示,N(N+ 1 )/2个矩阵Fik具有相似的结构,可以通过联合近似对角化技术(Joint Approximate Diagonalization, JAD)得到混合矩阵A的估计,这就是JADE算法的基本思想。除基于高阶累积量矩阵联合近似对角化实现混合矩阵A估计外,还有许多其它的联合近似对角化算法,如基于一组时延协方差矩阵的联合对角化等。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介绍。

理想情况下,利用盲源分离方法,广义阵列流形矩阵G的估计具有如下形式

式中P为p×p维的置换矩阵,Λ为对角线元素非零的对角矩阵,Λ= d iag{λ1, …,λp}。P和Λ分别对应于盲源分离算法的顺序和尺度不确定性。

3.2 DOA估计

上节,通过盲源分离方法,得到了广义阵列流形矩阵G的估计。记的第k列为1≤k≤p。

由于置换矩阵P的存在,下标k和m并不一定相同。由式(7)可以看到,的每一列只与某一个波达角θm有关。

由文献[2]的结论,Ca(θm)可以重新写为如下形式:

其中

式中T( :,1:L)表示由矩阵T的第1到第L列组成的矩阵。T1(p,q)表示T1第p行第q列的元素,a(p+q-1 )表示矢量导向矢量a的第p+q- 1个元素。

将式(9)代入式(8)中,有

式中cm=λmc。

显然,式(11)中TL(θm)的变量为θm,cm的变量为λm,c1, …,cL-1,它们的变量相互间并无耦合。利用来得到θm,λm,c1, …,cL-1的估计,是一典型的可分离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24]。

式(11)中,当给定某个θ时,由线性最小二乘可得,cm的最小二乘意义下的估计可以表示成的伪逆,通常取。

式中IN为N×N维的单位矩阵。

通常,波达角θm的估计可以通过寻找的最小值来得到。将代入的表达式中,Fk(θm)可以继续简化为

其中Q2通过TL(θm)的QR分解得到

综上,对广义阵列流形矩阵G的估计的第k(1 ≤k≤p)列,通过在[-π/ 2,π/2]内求如下的优化问题,可得到某个源信号对应的波达角的估计为

式(15)可以通过经典的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来解决,也可以利用搜索步长将[-π/ 2,π/2]等分,寻找在[-π/ 2,π/2]的最小值对应的角度来得到波达角的估计。为对比方便,与MUSIC[1]算法和文献[6]中算法一样,我们也可以构造如下的空间谱估计器

然而,与 MUSIC和文献[6]中算法不同的是,本文所提算法对每个源信号构造一个空间谱函数,通过搜索该谱函数的最大值来获得波达角的估计,而不是如 MUSIC算法那样,构造一个谱函数,通过搜索多个极大值或谱峰来得到波达角的估计。

上述算法过程中,利用盲源分离得到广义阵列流形矩阵的估计,通常要求观测数大于信源数,即N>p。而在式(11)所代表的可分离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中,通常要求观测矢量维数大于等于总的变量维数,即N≥1+L。因此,在本文的信号模型假设中,我们仅要求N>p和N>L。

显然,以上假设比大多数现有文献的假设都要宽松。如文献[6]中,首先就要求L≤ [N/ 2]-p。换句话说,在一定的信号模型假设(源信号之间相互统计独立,非高斯信号)下,本文算法适用范围更广。其根本原因在于本文所提算法利用了源信号统计特性,或者说,利用了更多的先验信息。

实际应用中,互耦矩阵的自由度L可能并不能准确获得。本文所提算法对L并不敏感:L已知时,直接利用已知的L;而当L未知时,式(9)-式(16)中,直接用大于L的整数代替L即可。最简单地,直接利用N-1作为L的估计值。

3.3 算法流程

本文算法流程总结如下(参数定义:N为均匀线阵阵元个数,p为源信号数,L为互耦矩阵的自由度):

(1)利用盲源分离(独立成分分析)算法,如JADE[22]或复数FastICA[23],得到广义阵列流形矩阵G=CA的估计,记为。

(2)对的每一列,利用可分离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法,构造式(13)所表示的函数F(θ)。

(3)将区间[-π/ 2,π/2]等分,搜索F(θ)的最小值对应的角度,即为某个源信号的波达角。

由上述算法流程可以看到,本文算法中,波达角估计并不是通过多维空间搜索得到的,而是通过p个闭区间内的1维最大值搜索问题得到波达角的估计。

4 仿真实验

为验证本文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将本文算法与王布宏等人[6]提出的算法及 MUSIC[1]算法进行比较。仿真中,为简单计,称文献[6]中算法为MUSICLMC。

仿真实验中,源信号取为si(t)=ej(0.2πt+ϕi),其中ϕi为[0,2π]内的均匀分布,ϕi间相互统计独立。互耦矩阵系数取为ci= ( 0.8j)i,i=1,…,L-1,L为互耦矩阵自由度。噪声为复高斯白噪声。输入信噪比(SNR)定义为其中分别表示信号和噪声的方差。仿真中,本文算法采用JADE[22]算法实现广义阵列流形矩阵G的估计。

仿真结果为1000次蒙特卡洛仿真的平均数据,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波达角估计性能衡量指标。

实验1波达角估计RMSE随SNR变化关系。均匀线阵由5个阵元组成,相邻阵元间距为半个波长,互耦自由度为L=2,采样数为 1024,两个源信号波达角分别为-10◦和10◦。图1为SNR从-10 dB变化到25 dB时,本文算法,MUSIC-LMC和MUSIC算法波达角估计RMSE随SNR变化曲线。仿真中,搜索步长均为0.1◦。由图 1可以看到,本文算法估计性能始终优于 MUSIC-LMC算法和MUSIC算法。SNR>20 dB时,MUSIC-LMC算法估计性能与本文算法非常接近。

实验2波达角估计RMSE随信源相隔角度的变化关系。均匀线阵仍由5个阵元组成,相邻阵元间距为半个波长,互耦自由度为L=2,采样数为1024, SNR=10 dB,信源1的波达角固定为θ1=0◦,信源 2波达角由1◦变化到15◦。图 2为波达角估计RMSE随信源相隔角度的变化曲线。从图2结果可以看到,本文算法性能优于MUSIC-LMC和MUSIC算法。另外,信源 1和信源 2相隔角度大于等于θ1=2◦时,本文算法波达角估计RMSE基本保持不变。

实验 3互耦自由度估计不准时不同算法波达角估计RMSE。前面我们提到过,本文算法即使在互耦自由度估计不准时仍旧有效。考虑由6个阵元组成的均匀线阵,两个独立源信号波达角分别为-1 0◦和10◦,采样数为1024, SNR固定为10 dB。真实的互耦自由度为 2。仿真中假设互耦自由度是未知的,由互耦自由度的取值,互耦自由度估计值可能的取值为2, 3, 4, 5。图3为波达角估计RMSE随互耦自由度估计值的变化曲线。由图可以看到,无论互耦自由度估计值如何,本文算法性能始终优于MUSIC算法和MUSIC-LMC算法。互耦自由度估计值变化时,本文算法和 MUSIC算法基本保持不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USIC-LMC算法只有在互耦自由度估计值等于其真值时,波达角估计RMSE比较小。由图3可以看到,当互耦自由度估计值为3, 4, 5时,MUSIC-LMC算法估计RMSE非常大。事实上,由MUSIC-LMC算法所需满足条件,互耦自由度估计值为3, 4, 5时,估计出现模糊,基本很难获得精确的波达角估计。

5 结束语

图1 波达角估计RMSE随SNR变化曲线

图2 波达角估计RMSE随信源相隔角度变化关系

图3 波达角估计RMSE随互耦自由度估计值的变化曲线(互耦自由度真值为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互耦条件下均匀线阵DOA盲估计算法。算法首先通过盲源分离方法得到广义阵列流形矩阵估计,然后利用可分离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法,由多个1维峰值搜索得到DOA的估计。该算法无需任何校正源,也无需进行多维搜索,无需考虑收敛性问题。仿真实验表明,即使在DOA相差非常小的情况下,算法性能仍非常高。另外,新算法在互耦自由度未知的条件下仍旧适用,稳健度高。

[1]Schmidt R. Multiple emitter location and signal parameter estim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1986, 34(2): 276-280.

[2]Friedlander B and Weiss A J. Direction finding in the presence of mutual coupling.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1991, 39(3): 273-284.

[3]Svantesson T. The effects of mutual coupling using a linear array of thin diploes of finite length. Proceeding of 8th IEEE Signal Processing Workshop on Statistical Signal and Array Processing, Portland, USA, 1998: 232-235.

[4]See C M S and Poh B K. Parametric sensor array calibration using measured steering vectors of uncertain lo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1999, 47(4):1133-1137.

[5]孙长果, 熊兵, 张晓丽, 等. 考虑互耦影响下的 DOA 估计算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3, 25(7): 995-999.Sun Chang-guo, Xiong Bing, Zhang Xiao-li,et al..Performance of DOA estimation algorithms including mutual coupling.Journal of Electronics&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3, 25(7): 995-999.

[6]王布宏, 王永良, 陈辉, 等. 均匀线阵互耦条件下的鲁棒DOA估计及互耦自校正. 中国科学E辑, 2004, 34(2): 229-240.Wang Bu-hong, Wang Yong-liang, Chen Hui,et al.. Robust DOA estimation and self-calibration of mutual coupling using uniform linear array.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2004, 34(2):229-240.

[7]Sellone F and Serra A. A novel online mutual coupling compensation algorithm for uniform and linear arrays.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2007, 55(2): 560-573.

[8]张静, 廖桂生. 基于ESPRIT的均匀互耦线阵DOA及互耦参数估计.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9, 31(8): 1805-1809.Zhang Jing and Liao Gui-sheng. ESPRIT-based DOA and mutual coupling estimation of ULA.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09, 31(8): 1805-1809.

[9]Ye Z F, Dai J S, and Xu X. DOA estimation for uniform linear array with mutual coupling.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2009, 45(1): 280-288.

[10]Wang B, Hui H T, and Leong M S. Decoupled 2D direction of arrival estimation using compact uniform circular arrays in the presence of elevation-dependent mutual coupling.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Propagation, 2010, 58(3): 747-755.

[11]Liao B, Zhang Z G, and Chan S C. A Subspace-based method for DOA estimation of uniform linear array in the presence of mutual coupling.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SCAS 2010, Paris, 2010: 1879-1882.

[12]Huang Z T, Liu Z M, Liu J,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USIC for non-circular signals in the presence of mutual coupling.IET Radar,Sonar&Navigation, 2010, 4(5):703-711.

[13]Liu H S, Hui H T. Improved mutual coupling compensation in compact antenna arrays.IET Radar,Sonar&Navigation,2010, 4(10): 1506-1516.

[14]吴彪, 陈辉, 杨春华. 基于L型阵列的方位估计及互耦自校正算法研究. 电子学报,2010, 38(6): 1316-1322.Wu Biao, Chen Hui, and Yang Chun-hua. Study of DOA estimation and self-calibration algorithm for L-shaped array in the presence of mutual coupling.Acta Electronica Sinica,2010, 38(6): 1316-1322.

[15]吴彪, 陈辉, 胡晓琴. 基于Y型阵地互耦矩阵与DOA的同时估计方法. 通信学报, 2010, 31(6): 119-126.Wu Biao, Chen Hui, and Hu Xiao-qin. Simultaneous estimation of mutual coupling matrix and DOA for Y-shaped array.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2010, 31(6): 119-126.

[16]王鼎, 李长胜, 吴瑛. 两均匀阵型在互耦影响下 MUSIC算法的性能分析.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0, 8(2): 163-176.Wang Ding, Li Chang-sheng, and Wu Y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MUSIC algorithm for two uniform arrays in the presence of mutual coupling.Rad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8(2): 163-176.

[17]王鼎, 邬钧霆, 叶国华, 等. 一种均匀线阵互耦和幅相误差校正算法. 信号处理, 2010, 26(1): 38-45.Wang Ding, Wu Jun-ting, Ye Guo-hua,et al.. A mutual coupling and gain-phase errors calibration algorithm for uniform linear array.Signal Processing, 2010, 26(1): 38-45.

[18]Hyvarinen A, Karhunen J, and Oja E.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First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2001, Chapter 8.

[19]Cichocki A and Amari S. Adaptive Blind Signal and Image Processing: Learning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First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2002, Chapter 4.

[20]Coviello C M and Sibul L H.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and beamforming: algebraic technique analysis.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2004,40(1): 221-235.

[21]Pourrostam J, Zekavat S A, and Pourkhaatoun M.Super-resolution direction-of-arrival estimation via blind signal separation methods. IEEE Radar Conference, Boston,USA, 2007: 614-617.

[22]Cardoso J F and Souloumiac A. Blind beamforming for non-Gaussian signals.IEE Proceeding-F: Radar&Signal Processing, 1993, 140(6): 362-370.

[23]Bingham E and Hyvarinen A. A fast fixed-point algorithm for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of complex-valued sig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al Systems, 2000, 10(1): 1-8.

[24]Goulb G H and Pereyra V.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seudoinverses and nonlinear least squares problems whose variables separate.SIAM Journal on Numerical Analysis, 1973, 10(2):413-432.

猜你喜欢
盲源流形估计值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紧流形上的SchrÖdinger算子的谱间隙估计
一道样本的数字特征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交汇问题
迷向表示分为6个不可约直和的旗流形上不变爱因斯坦度量
Nearly Kaehler流形S3×S3上的切触拉格朗日子流形
统计信息
2018年4月世界粗钢产量表(续)万吨
中国钢铁业(2018年6期)2018-07-26 06:55:00
改进的互信息最小化非线性盲源分离算法
电测与仪表(2015年9期)2015-04-09 11:59:22
基于多故障流形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
盲源分离技术在化探数据处理中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