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
【摘要】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也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益,关系到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在安排练习时不仅要考虑内容的设置,还应根据内容设计多样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发散数学思维,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练习有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129-02
要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教师既要考虑练习内容的设置,还要考虑内容设计形式的多样性。
一 新知学习后的针对性单项练习
记忆和遗忘是一对矛盾体,而小学生在记忆的最初阶段往往要伴随着遗忘的产生,当小学生学习新知后,为了加强记忆,避免遗忘,需要对新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记忆的效果,使他们能正确理解所学知识。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可以对其重、难点设计出下面的题目:
(1)说出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4×0.3()6.5×0.03()43.3×4.1()
(2)在下面算式的积里点上小数点。
12.6×2.3=28981.26×2.3=28981.26×0.23=2898
(3)1.21×2.6=()0.121×2.6=()12.1×2.6=()
这样把所教的知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围绕某一具体内容进行单项练习,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知识的重、难点上,在较少的时间内加大练习量,而且信息反馈快,便于及时纠正错误,保证教学要求落实到每个学生上,达到深刻记忆的效果和当堂巩固的效果。
二 关键点的重点练习
重点练习就是针对学习内容的关键部分,进行集中的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正确的运用知识。如教学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否根据题目条件列出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应让学生经常进行根据条件写出数量关系的练习。如:男生的人数比女生多1/3,写成关系式是:女生人数×1/3=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像这样的重点练习,学生就能在解决分数实际问题时,正确的找出单位“1”。明白对应的数量关系,为顺利的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灵活运用的变式练习
“变式”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和不同方式变换事物呈现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在新授课的练习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模仿套用例题的情况,这就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在经过初步的反馈练习后为了避免机械的练习,需要精当的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技能。如:在学习乘法交换律后,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练习25×19×4、7/34×5×17这样的习题,只能起到模仿的作用。这样教师无法了解到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无法及时调节课堂进度,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就需要设计一些变式练习,从不同的侧面揭示有关算理,防止思维定势。如:(9+9+9+9)×25、88×125这样的习题,既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面对新的挑战,激发学习的激情。
练习的设计还可以变换叙述方式。如学习倒数后一般的
习题是这样叙述的:2/5的倒数是(),可以变换形式:()的倒数是2/5。叙述的方式变换了,能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 沟通知识内在联系的练习
学生对新学知识在大脑里的稳定性、有效性与大脑对新旧知识的构建和组合有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些习题的练习,使新旧知识组合融会贯通,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如在运算律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完成这样的练习: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1)49+25+8=49○(□○□);(2)49×25×8=49○(□○□);(3)(49+25)×8=□○□○□○□;(4)(49-25)×8=□○□○□○□。第(1)、(2)题练习后,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相同点。第(3)、(4)题的练习后,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乘除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引导学生比较加法、乘法结合律、交换律与乘法分配律的本质不同点。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突出了知识间的练习与发展,便于学生建立完善关于运算律的认识。
五 易混知识的练习
数学知识中任何一部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按一定的内在联系组织在一起的。由于学生辨别知识能力较弱,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知识的混淆。针对这种情况要及时地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对比中,深刻、准确地理解消化易混的知识,形成清晰的数学知识结构。
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易产生混淆。教师可设计一些对比练习。
(1)一堆煤100吨,用去2/5,用去多少吨?
(2)一堆煤用去它的2/5是40吨,这堆煤有多少吨?
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其本质属性,形成确切的科学概念,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实践证明,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及算理,通过对比练习都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六 易错知识的练习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尽管教师注意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感性材料,但毕竟学生的抽象思维尚处在发展阶段,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免会出现偏差或错误。教师要注意观察、分析学生的错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认识,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教师可以把有代表性的错题集中起来。让学生进行判断、分析。如教学“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时,学生常常出现一些典型的错误,于是我就集中一些错题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1÷ ×10=1÷1=1, × ÷ = × ×4= , ×
÷ × =1经过这样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分数乘除法计
算方法及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七 开放题的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条件开放、问题开放、思路开放、结论开放的题型,设计一些能够开拓思路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练习。如设计有多余条件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一题可以多解的、能够提出不同问题的等不同形式的题目。
如学习“倒数的认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
()=()× = ×()。这是一道开放题,有无数
个正确的答案。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倒数意义这一新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再如,学习了简便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38.36-( +3.28),这题的横线上可填6.72、16.72、26.72……这一题反简便计算之常态,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去简便,而是主动的构造算式,且思维是开放的。
通过类似的练习,在沟通知识联系的同时,使学生了解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发展了创新思维,提高了应用能力。
〔责任编辑: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