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探索实践甘宁品

2012-04-26 09:15田丽影
人民论坛 2012年5期
关键词:毛泽东革命农民

田丽影

【摘要】毛泽东在青年时期追求进步思想、寻求爱国真理,表现出既接受新思想新理论的朝气,又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既严格按照党的要求投身革命,又不随波逐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去探索农民革命运动的勇气。毛泽东在革命一开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毛泽东青年时期独立思考实践探索

反叛精神与独立思考是毛泽东在求学中的与众不同之处

少年时候的毛泽东接受的是传统的私塾教育,背诵的是“四书五经”。毛泽东虽然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背诵,但他并不喜欢,而是想方设法偷看自己喜欢的书,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并对小说中的人和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小说里为什么没有种地的农民?活动的人物为什么尽是一些将相官绅?后来通过分析才发现“它们颂扬的全都是武将,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①所以,毛泽东在少年时期就思考以后书里应该有农民的舞台,这是毛泽东最初农民运动思想的种子。

青年时候的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勤奋好学、广交朋友,知识逐渐丰富起来,为以后的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大多数的学生不愿意过问政治、过问社会,只是想多读点书,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作将来吃饭的本钱。毛泽东却相反,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社会科学上面,并抽出时间到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报刊。毛泽东对学校的一些制度很不满意,在1917年的《新青年》杂志上,他就痛斥道:“吾国学制,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乎?况弱者乎?观其意,教育者若特设此繁重之课,以困学生,有不受者则罚之!”②

1918年,毛泽东从长沙第一师范毕业后,同样面临选择:是像大多数进步青年那样,去留法勤工俭学?还是在国内坚持自学呢?毛泽东本人是不反对出国留学的,他积极组织学生去法勤工俭学,但他自己却没有盲目地出去。他认为求学不一定非要出去,“看译本较原本快迅得多,可于较短的时间内求得较多的知识。”③

改造国家、追求救国真理是青年毛泽东思想上的主旋律

青少年毛泽东所处的时代,正是清政府腐朽统治的晚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但革命的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篡夺了,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控制、内有军阀的黑暗统治,人民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这样的思想潮流也同样影响着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盛世危言》中关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变法主张,毛泽东十分喜欢。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倡导的民主进取精神和康有为的改良运动,同样让毛泽东很感兴趣,康、梁二人成为他最钦佩的人。可以说,这个时期毛泽东开始有了“政治意识”。

青年时候的毛泽东在新文化运动中思想上发生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新青年》出版以后,他受到这个刊物的极大影响。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和“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等对封建旧礼教的批判,正与青年毛泽东的“反叛”精神相符合。这个时候毛泽东确定了“反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除旧布新”的政治观念。

但是,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除旧布新”?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反对军阀、反帝国主义”?这时的《新青年》也没有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因此,毛泽东还要继续探求救国的真理。1918年毛泽东到北京后,他一方面在图书馆阅读了大量进步的书籍,另一方面积极参加了各种研究会,并与陈独秀、李大钊讨论了相关的政治思想问题,尤其是有关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五四运动”发生后,毛泽东在湖南积极组织学生响应并创办《湘江评论》来传播新的革命思潮。1920年,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认真读了《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建立起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1921年1月的新民学会长沙会员集会上,毛泽东更是对怎样改造中国及应采取的方法和道路进行了说明:“启民主用俄式,我极赞成。因俄式系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④在此前后,毛泽东和蔡和森讨论建立一个领导中国革命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毛泽东到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从此开始投身到“改造中国”的革命道路中。

立足于国情的实践活动是毛泽东早期革命思想的根基

早在求学的时候,毛泽东就很注重实践活动,提出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知而不行,等于不知,只有实践才能产生真知,才能考察自己所知正确与否;如果不经过亲身的实践,就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1917年暑假,毛泽东邀请了他的朋友肖子升,去做游学式的旅行。这次“游学”,是一次大的丰收,毛泽东获得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后,为了统一领导全国工人运动,成立了公开从事工人运动的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毛泽东被任命为书记部湖南分部的主任,在湖南组织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去了解他们、发动他们、组织他们。但如何才能深入到工人中去?如何才得到工人的信任呢?毛泽东在后来回忆中说:“那时,我成天在铁道上转来转去,心想这样下去怎么行呢?我想了很长时间,才有些明白,自己的思想立场还没有转过来嘛……”。⑤于是,毛泽东抱着“要做人民的先生,先要做人民的学生”的态度去向工人学习。如为了领导安源路矿大罢工,他多次到安源考察,亲自下到矿井里去,了解工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要求,为安源大罢工的胜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和指示下,湖南的工人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人干部。毛泽东也从工人运动的实践中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1923年以后,中国的革命继续向前推进,与国民党进行合作、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大革命,党的主要干部和党员都投身到这个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去了。此时毛泽东却开始把主要的精力转向农民运动。192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提出了要开展农民运动的建议。1925年初,毛泽东回到家乡,看到了家乡农民运动的发展,再次受到了启发。他离开家,发动了一场把农民组织起来的运动。正是因为有了这次农民运动的经历与实践,毛泽东于1925年11月“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中,在学业一项里填的是:“现在注重研究中国农民问题”。

诚然,在党内,毛泽东不是第一个提出农民运动的人,但当毛泽东把农民运动当作主要工作来抓的时候,他就做得特别细致和深入。首先,在廣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的农民运动骨干;其次,主办《农民问题丛刊》,为农民运动提供宣传活动,并把农民运动当作关系国民革命是否成功的关键。第三,为了反对当时国民党右派对农民运动的污蔑和党内一部分人认为农民运动“过火”错误的言论,毛泽东在1927年初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个县的农民运动情况,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用事实反驳了所谓的“糟得很”和“痞子运动”,称赞农民运动“好得很”并鲜明指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站到反革命立场上去了。”⑥

毛泽东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的实践活动,认真分析了中国农村中的阶级成分和阶级关系,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广大同盟军,中国的革命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毛泽东在革命初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所得出的结论,这为他以后能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领导权”这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胜利之路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注释

①[美]斯诺:《西行漫记》,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第109页。

②③李锐:《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7、252页。

④⑥《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16页。

⑤胡哲峰,孙彦:《毛泽东谈毛泽东》,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第33页。

猜你喜欢
毛泽东革命农民
耕牛和农民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农民
中国的出行革命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