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敬春,指导:刘平夫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腰痛”“虚劳”“尿血”范畴。以血尿为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复杂,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西医往往单纯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治疗,但是临床效果不佳,很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且容易导致人体菌群失调[1]。刘平夫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验证、分析,认为以血尿为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气阴两虚型最为多见,故而提出“益气养阴、化瘀止血”治疗方法,以益气养阴汤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本组50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符合2002年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3~62岁,平均38岁。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12~65岁,平均35岁。2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治疗组 服用益气养阴汤。药物组成:黄芪50 g,生地黄20 g,知母15 g,茯苓20 g,泽泻15 g,山茱萸20 g,山药20 g,牡丹皮15 g,茜草根20 g,牛膝20 g,侧柏叶15 g。偏脾气虚,加党参、白术,偏肾阴虚,加菟丝子、枸杞子、赤芍。每日1剂,水煎150 mL,日2次口服。
2.2 对照组 肾炎灵胶囊(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2021662),每次6粒,每日3次。
2组均连用2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基本停用其他药物。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拟定。结果见表1、表2。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例(%)
表2 2组治疗前后尿潜血比较 例
刘平夫教授认为,本病以气阴两虚证型居多,益气养阴汤具有益气养阴、化瘀止血作用。方中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二药一补气、一滋阴,为君药,共奏益气养阴之功。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二者同为臣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共为佐药。知母、牛膝、生地黄、茜草根、侧柏叶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化瘀止血之功。
[1]王永钧,张敏鸥.IgA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10):559-5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