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都景德镇:危机与突围

2012-04-20 02:58崔银娜
民生周刊 2012年13期
关键词:瓷土瓷都瓷厂

□ 崔银娜

千年瓷都景德镇:危机与突围

□ 崔银娜

景德镇——世界闻名的千年瓷都,如今却面临着瓷土枯竭的尴尬。

2009年3月,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上,景德镇赫然在列。在这个写满了煤炭、森林、矿产等资源城市的名单上,景德镇的名字显得另类而孤独。

景德镇因出产制作优质瓷器的材料“高岭土”而闻名于世。然而,随着一千多年的开采,这里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尴尬和行业的危机。

非典型的资源枯竭

在景德镇市的瓷都大道有一家规模庞大的国营瓷厂——景德镇华风瓷厂,这个厂见证过景德镇的辉煌,也经历了它的落寞。泥泞的道路、破旧的窗户,已经很难想象到它曾经的辉煌。从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的国营瓷厂开始因为经营不善而陆续停产。

华风瓷厂的厂房也被租给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家们。

徐瑞鸿,这位因为热爱陶瓷艺术台湾人,在2001年就来到了这里,并开办了自己的陶瓷工作室“三陶轩”。他告诉记者,景德镇本市的瓷土已经挖完了,这些陶瓷工作室仍从数公里外的浮梁、乐平等县挖土,那里还有瓷土矿。

浮梁县曾是景德镇高温瓷土的主要产区,曾经探明的总储量达500多万吨,然而随着多年的挖掘,这里的瓷土资源也将很快就被挖完了。浮梁县的情况只是景德镇瓷土资源的一个缩影。

时任景德镇市发改委工业科科长的刘忠平在景德镇入选资源型枯竭城市名单后,曾向媒体介绍说,作为制瓷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景德镇的瓷土曾探明储量共5000多万吨,经累年采掘,现仅存约100万吨。

徐瑞鸿说,如果景德镇的瓷土用来生产建筑用瓷,那么很快,目前景德镇的瓷土两三年就被消耗殆尽。

曾经的辉煌

然而,并不是一定要有瓷土、一定要有瓷土泥才能做陶瓷。徐瑞鸿告诉记者, 由于现代技术的进步,无论什么瓷土只要通过恰当的配方,都能成为优质的制瓷原料。再加上景德镇周边有大量的瓷土产区,这些地方可以通过便捷的交通,将瓷土源源不断地运到景德镇。

因此,在现代社会,瓷土的多寡对于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严重。

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中心工程师黄武清也持有类似观点,用来加工瓷器的泥土只是在成本上对瓷器有所影响,但是对于生产优质工艺瓷器并不大。

沿着景德镇瓷都大道往北,用不了十分钟就会来到一处旅游景点——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这里是专门向游客介绍景德镇陶瓷文化和传统制瓷工艺的旅游景区。古窑见证了景德镇千年瓷都的辉煌,这种辉煌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后。上世纪60到80年代,景德镇制瓷工业的产值一度占到全国的20%以上。在那时,无论潮州还是与景德镇并称三大瓷都的福建德化均难望其项背。

用传统的制瓷工艺,生产一件瓷器需要经过72道工序,而每位老工艺人只掌握两三道工艺。在国营瓷厂最辉煌的时候,景德镇有超过1/3的人在从事着与陶瓷产业有关的工作。

魏金苟是一位80多岁的老陶瓷工匠,他的主要工作是拉坯。当时能够进入国营瓷厂工作,是让人人都羡慕的。魏金苟就曾经是当时景德镇十大瓷厂之一的光明瓷厂的一名工人。他没有想到,那样红火的瓷厂也有倒闭的一天。

1995年景德镇市政府对景德镇人视为骄傲的“十大瓷厂”进行改制。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案,划小核算单位,自负盈亏。原有职工有1/3退休,1/3下岗,只留下1/3维持工作。自此,整个景德镇的陶瓷行业开始沉沦。

黄武清介绍,以前景德镇陶瓷行业主要是计划经济,开发能力比较差,10年、8年都是一个样子,没有革新,产品积压,陶瓷厂慢慢就陷入窘境。随着十大国营瓷厂的慢慢倒闭,从1995年到2007年,曾经遍布景德镇街头的瓷厂也越来越少,据统计,从原来的316家,减少到157家。而这157家也包括了不少名存实亡的“空壳”企业。

也就是在这几年里,魏金苟和儿子也陆续下岗了,为了供养正在上大学的儿子,他不得不每天到旅游景区靠表演制瓷手艺赚钱。

资源枯竭背后的深层危机

漫步在繁华的景德镇市区,这里被各种各样的陶瓷店铺挤满。在市中心,景德镇最大的陶瓷交易中心国贸广场,最多的莫过于各式各样的瓷器。这些瓷器有的产自景德镇,有的产自潮州,有的则产自山东。然而,它们有唯一的共同点:都打着“景德镇制”的名号。

然而,景德镇陶瓷行业产值的落后是事实。2003年到2004年,各个机构先后评出了6个“瓷都”,潮州、唐山、德化都榜上有名,唯独没有“千年瓷都”景德镇。1995年,潮州陶瓷产业规模与景德镇大致相当,到了2007年,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拉大到了接近5倍:景德镇的产值为42亿元,潮州则已经超过了200亿元。这样的数字应该说让拥有正牌瓷都名号的景德镇有些尴尬。

在徐瑞鸿眼中,景德镇更像一位“没落的贵族”,保留着千年留下来的“金字招牌”,缺乏前进的动力。谈到景德镇后继人才方面,徐瑞鸿说,景德镇在人才培养上较为薄弱。很多时候,拿来转一下就可以变为金钱,因此根本不需要努力,也很少有人会去努力去做它。“几乎每一家人做的东西都一样,青花釉上彩、青花釉上彩,其他能够见到的比较少。”

对于政府而言,2009年入选资源型枯竭城市让景德镇获取了中央5亿元的资金支持以及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然而不少从事这个行业的当地人担心:当地剩下的为数不多的资源因为要去生产一些低价值的产品而正在被快速地消耗着,这对于景德镇未来持续的发展并没有好处。

景德镇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因为它有特殊的一种资源,而在运输如此便捷的今天,资源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创意还有技术。对于景德镇而言,大多人希望这里的人能够热爱瓷器,能够热爱瓷都这个名字,除了硬件的投入,更多的还是在软件上的提升。

应政府部门邀请到景德镇来做创意文化产业调研的一家北京投资公司董事长刘亚军说,意大利、西班牙都不产陶瓷原料,但却成为陶瓷产品设计、研发中心。景德镇要有这样的志气和魄力,成为陶瓷艺术的戛纳。

景德镇确实具备这个条件,景德镇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3人,有上千人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有上万名陶瓷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是全国陶瓷工艺美术人才最富集的地区,这里还有全国唯一的陶瓷本科院校景德镇陶瓷学院。“但大师们现在都在干个体,灵感用于个人之作。如果让大师们的智慧贯穿于整个陶瓷产业大格局,景德镇就大有希望了。”

(部分文字录自《景德镇:非典型危机》)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一位老陶瓷工匠正在向游客表演传统制瓷工艺。

猜你喜欢
瓷土瓷都瓷厂
八十年代陶瓷作品
介福水洗瓷土的开发与应用*
千年瓷都如何再续传奇?
SHARDS OF HISTORY
利用花岗岩骨料制作瓷土的实验探索
五六七瓷 时代的印记
一种新的电锥加工线*
——连续式钢制电锥瓷土加工线
西部瓷都 千年纸乡
大国工匠与历史的“对话”
——走进景德镇 “皇家瓷厂”
瓷都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