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民共”的实践与思考

2012-04-19 02:37黄业斌
民生周刊 2012年43期
关键词:惠州惠民民生

□ 黄业斌

“五个民共”的实践与思考

□ 黄业斌

黄业斌在网友见面会上。

近年来,作为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批试点单位之一的惠州市,围绕“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这一总目标、总任务,大力实施“人本立市”战略,在长期实践中梳理形成了“五个民共”的发展理念,推动惠民之州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实现了民生幸福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五个民共”的基本内涵

“五个民共”是指,在推进科学发展中,要始终坚持民共建、民共富、民共享、民共乐和民共治。“五个民共”内涵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建等各个领域。民共建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回应建设惠民之州的动力源泉问题;民共富强调在做大做好经济“蛋糕”的同时,推进居民增收创富,实现强市与富民相互促进,回应建设惠民之州的物质基础问题;民共享强调不断提高民生质量,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回应建设惠民之州的根本目的问题;民共乐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环境,培育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回应建设惠民之州的重要内容问题;民共治强调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扩大群众有序参与,回应建设惠民之州的政治保障问题。

“五个民共”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民共建是先导,是实现后面“四个民共”的前提;民共富是重点,是民共享、民共乐的基础;民共享、民共乐是目的,是共建、共富和共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民共治是保障,是共建、共富的动力之源。

“五个民共”的惠州实践

在培育惠民文化中践行“民共建”。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机关作风建设等活动,开办“惠州学习论坛”、“干部网络大学堂”,把惠民利民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评体系,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把为民谋幸福作为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大力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和惠州精神,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活动,群众对建设幸福惠州的信心和决心与日俱增。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践行“民共富”。一方面,通过转型升级富市强市。实施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拉动和科技创新驱动,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为支柱的“2+8”产业体系,经济总量实现“四年翻一番”。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共富”路径。实施全民创业五年行动纲要,大力推进“双转移”、扶贫“双到”,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增收,43.2万人就近就业,74个省级贫困村全部脱贫,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践行“民共享”。惠州是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市。在推进均等化过程中,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民生财政全民共用,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连续三年达60%以上,每年办“十件民生实事”;坚持公共服务全民共享,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教师待遇“两持平一鼓励”,全面实施“一村一站一医一护补贴一万元”,市区景点、公园全部免费开放;坚持基本保障全民共有,率先推进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三网合一”,探索在房地产项目中按一定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让保障户住得上、住得好。

在推进“三宜”建设中践行“民共乐”。牢固树立“环境资源是最大资源,环境优势是最大优势”的理念,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建设。着力维护优美生态环境。创建国家生态城市和森林城市,每年否决环评不达标项目达10%以上,空气质量和饮用水源优良率始终保持100%,连续3年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全省第一,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力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开展文明创建“五个全民行动”和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定期举办“感动惠州人物”、“十大孝子”、“金牌工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形成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知足常乐的良好社会心态。

在发展基层民主中践行“民共治”。引导全民参与科学决策。连续多年开展“万众评公务”、“行风热线面对面”等活动,率先打造“惠民在线”论坛、“惠州发布”微博、书记微博、党政领导信箱等网络问政平台,做到让群众“有话可以说、有话有处说、说了不白说”。推动全民参与社会治理。打造“四民主工作法”、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社区约请部门现场办公等基层工作品牌,创办“复退军人之家”等“特色之家”。

“五个民共”的探索体会

惠州的实践表明,牢固树立和践行“五个民共”,有助于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

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推进的问题,惠州的实践表明,只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耐得住暂时落后,舍得牺牲短期利益,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率先实现转型。当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少地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举步维艰。惠州围绕“强市”与“富民”相统一,以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第一考量,为了引进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惠州宁愿将大亚湾的大片土地“抛荒”10多年,也不愿引进小项目分块开发,“十年磨一剑”,最终成功引进中海壳牌、中海油等大项目,引领惠州产业结构全面调整优化。

针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冲突的问题,惠州的实践表明,只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为人民谋长远福祉,就能处理好“舍”和“得”的关系,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得。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规避污染、保护环境,这是地方发展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多年来,惠州市把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作为“民共乐”的前提,坚持实施“绿色生态工程”,绝不以经济增长指标牺牲宜居生态。既在环保审批上舍得否决,避免了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又在生态建设上舍得投入,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针对改善民生与财力有限的矛盾,惠州的实践表明,只要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财力薄弱地区可以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差共富,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改善民生,最难的问题就是财力不足。为突破这一难点,惠州围绕民共享,坚持打造“民生财政”,“主动找钱办民生实事”,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连续3年获评“中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态浮躁问题,惠州的实践表明,推进文化惠民,培育幸福认知,是加强社会建设、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有效途径。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信任危机、诚信缺失、仇官仇富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惠州正视这些社会现实,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明素养,全市人民积极参与扶贫济困、义工服务等活动,培育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幸福认知和良好心态。在惠州,本地人不欺生,外地人没有被排斥感;社会包容和谐、安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积极向上,广大市民既是文化惠州的建设者,也是和谐文化的享受者。

针对当前社会矛盾纠纷频发的问题,惠州的实践表明,坚持“民”字为先,创新社会管理,畅通民意渠道,努力满足群众多元化利益诉求,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诉求呈多元化趋势,社会矛盾纠纷呈多发态势。惠州坚持民共建、民共治,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既疏通群众表达意见和诉求的渠道,又搭建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促进了不同社会群体的自我管理与政府管理的良性互动,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有效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针对当前政府存在职能“越位、错位与失位”的问题,惠州的实践表明,“五个民共”形成的倒逼机制,有助于推动政府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成为目前经济社会领域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体制性根源。惠州践行“五个民共”,充分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进而倒逼各级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做到依法行政,解决政府管理和服务越位、错位、不到位的问题,有效推进了服务政府、民生政府、效率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

针对当前党的基层组织较为薄弱的问题,惠州的实践表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有利于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个别基层组织还存在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较弱,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惠州以每年开展一个党建主题年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创新,以民生为目的抓党建,以基层为重点抓党建,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作者系中共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编辑 崔靖芳 □ 美编 王 迪

猜你喜欢
惠州惠民民生
奔跑惠州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惠州一绝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因地制宜 推惠民举措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