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琳 薛翠芬
(华中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习语的字面突显义研究
叶 琳 薛翠芬
(华中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本文根据一语与二语学习者理解习语的语义的不同以及二语学习者理解习语语义的特点,在心理语言学视角下,提出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语理解是以习语的字面突显义优先加工完成的,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更正确地理解习语的语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习语字面义;引申义;字面突显义
从语言学研究文献来看,习语是语言的固定组合模式,它有两个特色:语义的统一性和结构上的固定性。从语义上看,语义常常是有一定的语言文化背景的。它的意义通常不是词语的语法意义。在组成结构上习语通常是固定的结构。它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不能被替换下来。由于文化的差异,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理解二语习语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二语学习者理解习语的特点,本文认为无论习语的语义与结构如何,在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理解习语语义的时候是通过习语的字面突显义来完成的。
由Giora(2003)提出的层级突显义理论(the 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对于应用语言学和第二语言学习研究者来说更感兴趣,他们可以借此理论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理解习语语义的过程给以合理的解释。
Giora就突显义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突显义是在某个指定的时间某个指定的话语环境下优先存储在个体大脑里的意义,语言意义和突显意义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突显意义是最开始呈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意义的。其次,突显的意义既可以是字面义也可以是比喻义也可是两者都是,他们的语言意义是不相同的,它是语言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在一定的语境中经常使用的衍生意义。然后,在语言加工过程中,无论有无语境干扰,我们最先出现的意义是话语中词汇的突显义,突显义会优先自动地获取然后根据语境进行修改。其特征是突显义是以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因此它由习语的熟悉度高低来决定;突显义是动态的,随着使用者的使用、环境等的变化而变化。以下从不同内容的习语分别加以说明:
例(1)a.firm teacher/Lady严格的老师/铁腕夫人
b.firm bed坚固的床
“firm”一词在firm teacher与firm bed中所突显的意义就不一样,firm修饰老师肯定不是坚固的意思,也不是其字面义,其比喻义是“严格的”;而firm修饰床的时候也肯定不是“严格”的意思,而是“坚固”的意思。
下面看几个生活中的广告词:
例(2)Love at first site—一个网络服务的广告词
这个广告语从love at first sight(一见钟情)而来,因为是网络服务的广告词,看到网络就会联想到网址,site与sight同音,就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有关网络的宣传,由此可以告诉人们这个网络的服务会让人一见钟情的。
例(3)Sofa so good——家具店的名称
同样的,这个广告词首先突显的是“Sofa”,看到这个词就能知道这是一个关于家具方面的,而“so far so good”表达的是“到目前为止,一切进展顺利”的意思,so far与sofa仅一个字母之差,两者联系起来可以让读者认为这个家具店目前运营良好,大家可以放心购买,但对于家具店来说,这样的广告词无疑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成为头脑中突显的意义呢?由于一语学习者与二语学习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在二语习语理解过程中学习者存在中介语的问题,突显义与二语习得有什么关联呢?经验的不同会使得突显意义存在一定的差别。第二习得语言和第一习得语言是不相同的。个体母语所显现出来的意义对于非母语学习者来说就不一定是突显意义了。当加工二语意义的时候,学习者做两件事,第一,他们母语的知识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第二,学习者对目标语中某些他们遇到的意义会优先反映在头脑里。所以在二语学习者的头脑里出现的主要的突显的意义是两种语言和文化经验的结果。
个体的语言和文化经验的习惯、熟悉性和接触的频率决定了个体语言学习者头脑中所包含的突显义。Giora(2003)的研究表明,刻在大脑里的内容是很难摸擦掉的,同样的,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他们对于第二语言中的社会价值观念、信念和建议常常有一种排斥的感觉,由于第一习语的语言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了。双语与中介语理论进行对比似乎是个很复杂的系统,一般我们喜欢用中介语来解释习语,这个做法不是很正确。因为中介语言的重点是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而忽视了语言系统中与之相关的大脑表征的概念方面,中介语方法是关于二语的出现而不是两种语言的统一系统,而双语具有动态特征以及双向转换,同时具备概念的整合。层级突显假设认为,在人们理解言语的过程中,有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机制:一种机制是从下而上的(bottom to up),只对某一认知域具体的(或语言的)信息敏感,另一种机制是从上而下的(top to down),对语境(语言的或非语言的)的信息敏感。词汇通达机制是有序的:突显的意义,也就是受熟悉度和常规化等因素影响的最先在人的头脑中出现的编码意义(coded meaning),要比不太突显的意义通达的速度更快一些。从上而下的语境过程(contextual process)是可预见的,并且从初期的理解阶段就影响着意义的获得,这一猜测和推理的过程不与词汇过程相互作用,而是并行进行的。Giora的层级突显理论成功地避免了中介语所产生的问题,将习语语义的理解置于突显与非突显的框架下进行讨论。试看以下例证:
例(4)The young man thought that his brother was born with the shirt.
年轻人以为他的兄弟出生贫寒。
我们知道be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的意思是含着金勺子出生的人,说明出生富贵人家,那么born with the shirt突显的是shirt,shirt与silver spoon相比贫富差距很大,因此,在理解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判断其含义为出生贫寒。
例(5)The director called up the producer asking him to come to the head quickly of the problem.
导演打电话制片人要他快点决定那个问题。
come to the head是学习者熟悉度比较高的习语,head是指人体的关键部位,能到达关键部位说明是重要的,因此学习者可以推断出这里come to the head是做出决定的意思。从这些例证说明习语在理解过程中,突显义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学习者理解习语的字面义与比喻义的问题上,层级突显假设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就是认为最突显的意义不一定总是表面层的意义,词语的语法层面的意义和比喻的意义是有所区分的,有时候甚至两者都包含其中。那么这一理论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也同样适用吗?有研究表明,在理解二语习语过程中,无论这个二语习语对于学习者来说是熟悉还是不熟悉,也无论在何种语境下,学习者更易于先理解习语的字面义而后理解比喻义。
例(6)Non-native speaker:Why are you late?
你怎么迟到了?
Native speaker:Sorry,I was held up at a gas station.Not literally though.
很抱歉,我在加油站被堵了。当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
hold up在字面上突显的意思是“拦住,使停顿,耽搁”,母语说话者认为非母语说话者会理解她所说的hold up是字面突显的意思,怕他误以为她真的在加油站被堵了,因此后面特别加上了“Not literally though.”事实上,母语说话者想表达的是在加油站被打劫了。这个例子说明了习语的比喻义在一语与二语说话者/学习者的脑海里是不一样的,二语学习者的问题是他们常常认为二语习语的字面义就是习语的突显义,因为在二语的使用过程中,字面义是他们最熟悉和常用的意思。再如:
例(7)The child protested because he didn’t want to go bed with the hens.
孩子提出抗议因为他不想那么早睡觉。
初看这个句子,从字面上会理解为孩子提出抗议因为他不想和母鸡一起睡觉,这样的理解肯定是错误的。hen是“雌禽,母鸡”的意思,从生长过程看,还没有长好,但与时间联系后可理解为时间的早晚,因此,with the hens可以理解为早,而不是与雌禽一起睡觉。
以上从习语的不同内容,如表示人物个性、情感、行为、肢体、物体的颜色、味道等,举例说明了习语可以通过其字面突显义来理解,首先是从字面义理解,然后脑海中突显的意义进行分析,最后做出判断,到达习语理解的准确。
综上所述,字面突显义理论的提出避免了第二语言学习者理解二语习语语义中对习语的字面义、非字面义、比喻义之间易产生模糊概念的问题,更解决了二语中中介语存在的问题,使二语学习者更容易更准确地理解习语。
[1]Abel,B.2003:English idioms in the first language and second language lexicon:a dual representation approach.[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19,32958.
[2]Cacciari,C.and Tabossi,P.1988:The comprehension of idioms.[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27,66883.
[3]Gibbs,R.W.and Nayak,N.P.1989:Psycholinguistic studies on the syntactic behavior of idioms.[J]Cognitive Psychology 21,10038.
H317
A
1008-7508(2012)07-0150-02
2012-03-20
叶琳(1967~),女,江苏苏州人,华中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薛翠芬(1964~),女,山西人,吕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