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开君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 316000)
教学行动研究在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丁开君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 316000)
教学行动研究是教师通过思考观察,发现自身教学行为存在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执行以观其效,随后不断地调整策略,在此过程中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本文结合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逐步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
听说教学;行动研究;口语表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对外贸易活动日益频繁,一个重商的时代到来了。商务英语作为国际商务环境中的特殊用途的语言工具,其主要特点是应用性强。而商务英语听说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用英语沟通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深入分析当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以“听”为主的听说模式,以行动研究教学模式为理论依据,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将学生真正置于一种“商务环境”中,达到全面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美国学者Mckernan(李静纯)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解决课程问题系统的自我反思探究。”①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审视,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的种种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这种反思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超越 ,既能让教学永远充满改革与创新色彩 ,也让教学永远处于一种科学合理的理智状态之中 ,成为教师“学会教学 ”(Learning how t o teach),学生“学会学习 ”(Learning how t o learn)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凭其有丰富实际教学经验的优势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 ,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再从具体操作中来审视该策略是否能有效地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并进一步改进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Kurt.Lewin最早在他的团体动力学理论中提出行动研究。在勒温看来,行动研究包括:“(1)分析问题、收集资料;(2)制定并执行行动计划,然后收集更多资料并予以评价;(3)整个行动循环重复或螺旋性重复。”②20世纪50年代,勒温提出的“螺旋式”行动研究方法被外语研究者运用到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中,研究者们试图借助行动研究来反思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且这种方法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主要研究活动和方法。在我国,行动研究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学者吴宗杰指出:“教学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③在这种探索过程中,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尝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教授者又是研究者,更重要的是行动研究把课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了对教学实践的理性认识,从而更好的改进课堂实践,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这种在实践中反思、研究的探索性活动对职业教师的自我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学行动研究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分析、反思等环节。
McNiff把这几个环节描述为五个步骤:“1)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感受,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3)制定、实施教学方案以解决问题;4)评价教学行动结果;5)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教学问题,以便进行下一轮研究。”④因此根据上述五个步骤,设计出以下研究方案。
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商务英语听说课中,教师以听力训练为主,大多数学生注重听力技能,而口语教学缺少一种氛围,教师除课堂用语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讲英语的氛围没有形成。这样老化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将学生真正置于一种“自然语言学习环境”中,缺乏实践锻炼机会,学生学习到的口语技能和商务专业英语仍十分有限。再加上课时有限和缺乏合理的学生评价标准等因素,致使学生在真正的商务场合空有商务知识而无法与国外商业伙伴交流。对某高职10届2个商务英语班级的新生(约6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5个同学进行访谈,大多数学生认为商务英语听说在以后的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开口说英语时经常被老师指责有错误而害怕进行口语交流;另一方面,由于课时有限,老师上课时以灌输为主,学生缺乏开口的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笔者在商务英语视听说课上对所任课的这两个班级进行了教学行动研究的尝试。
第一阶段
由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来自省内各地,英语地方口音非常重,发音很不标准,很难被他人听懂,学生也害怕开口。因此首先对他们进行口音模仿训练和口语表达练习,目的是为了纠正同学们的语音,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讲解读音规则,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知识,识别英语语音中的连读、重读、吞音、同化、弱化、失去爆破、语音语调及英美语音差异等。然后示范标准发音,让学生聆听,初步分辨,再放视频,让他们边听边跟读模仿,同时教师监听学生发音,留意个别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并给予纠正,要求学生多听,多练,多模仿。然后去掉原声,播放视频,要求学生根据字幕来进行对话练习。使其学有所获,从而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这种方法在起初的一段时间确实引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兴趣。有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甚至自发地从网上下载了英语动画片进行配音。(针对这种良好的势头,笔者在学院内组织了一次英语原声配音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比较轰动的效应)但是有一半的同学在失去了新鲜感后,觉得这种训练方法比较枯燥,难以坚持。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训练除了继续进行口音模仿训练和口语表达练习外,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观看英文原版电影、电视剧、教学录像片,如:《老友记》、《越狱》、《绯闻女孩》等。对于学生的口语交流以正面鼓励的评价为主。大多数老师有教师的典型职业病,课堂上往往是多数时间都是自己口如悬河讲个不停,把学生当成“茶杯”,可惜老师的知识无法像倒水一样倒到茶杯中,因此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开口的机会,才能使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而且对于学生的口语交流,老师如果一发现有错误就纠正的话,使学生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从而不敢开口,甚至对课程失去信心。因此可以通过采用录音笔录音的课堂观察法来加强对教师自身的监督,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正面鼓励性的评价,给学生更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有慢慢提高放松心态的轻松氛围。如在商品特点描述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在各位学生说出不同的特点后,再由一、两位学生进行总结。这样做,一方面降低了口语表达的难度,激起了同学们发言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可以监督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是否集中。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在教学设计上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口语作业。对于性格外向、语音好、发言积极的学生,让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口语对话练习和演讲机会;对于性格内向,基础一般的学生在每次课结束后,可以给出相关的若干个商务场景,要求学生以此为话题参考视频材料中的对话在课余组织,训练对话,并在第二次的课堂上,挑选几组值日生进行汇报。教师对汇报进行点评。这样让学生学有所成,获得学习的信心,也使大家充分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行动研究,多数学生已经在商务英语视听说课上有了较强的口语表达的欲望,课堂氛围好。但是由于增加了口语训练的时间也就是在有限的课时中削减了听力训练的时间,而且听力能力的提高也不能依靠短时的训练。因此在接下来的行动中要增加听力训练的方法指导和加强课外听力训练的监督。行动研究的动态研究能使执教者发现并解决具体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行动研究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灵活性和创造力。因此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并随时进行反思。
注 释:
①李静纯.导读[A].华莱士.语言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②Kemmis,S.Action research[A].In Education Research:Current Issues[C].Hammersley.H(ed.).London:Paul Chapman Publishing Int.,1993.
③吴宗杰.行动研究:外语师范教育新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48 53
④McNiff,J.Action Research:principles and practice[M].Macmillan Education,1988.
[1]Schon,D.A.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2]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4):56-62.
G712
A
1008-7508(2012)07-0138-02
2012-05-03
丁开君(1974~),女,浙江舟山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