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Daily Beast”新闻网站4月12日文章,第一眼看上去,何德威似乎并不像是一名电视明星。这名26岁的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生正在南京大学攻读中文硕士学位。然而3年前,当他穿梭于各个班级之间时,一名来自江苏电视台综艺频道的制片人邀请他参加一场娱乐节目录制。
他说:“他们正在找外国人。我想,能够了解一下中国的电视产业、认识更多的中国朋友,将是一个有趣的经历。”何德威是偶然贴上中国娱乐艺人标签的外国人之中的一员。随着交换生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外国面孔在中国电视荧屏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外国人的数量不断增长。根据2010年统计,有超过7万名美国人生活在中国内地。此外,这一趋势还与中国放松限制有关。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道格·扬说:“这是中国变得更加开放的产物。在过去四五年中,政府放松了对媒体的限制,这可能是外国人面孔增多的原因。”
在中国工作的美国导演奥勒·谢尔称:“随着中国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成熟,许多中国人把西方元素的加入视作获得认可的标志或者恭维的形式。”香港城市大学的迈克·姚则表示:“增加外国人元素并不是要哗众取宠,但这的确收到新颖的效果。”
在前几十年,由于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能够适应中国式喜剧,加拿大人“大山”成为中国最知名的西方人。追随他脚步的外国人都是较为偶然成为演员的。比如,40岁的美国作家林瑞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从事公关工作,因出演《洋妞在北京》成为演员。
尽管中国政府在过去6个月中推出限制穿越剧和谍战片的禁令,但西方演员仍然受到欢迎。香港城市大学的沈非(音)表示:“与不道德和轻浮的内容相比,外国人在媒体上的出现并不会惹恼政府。如果你利用外国人出镜提升中国人的民族感或爱国心,政府可能会喜欢。”▲(作者本杰明·F·卡尔森,伊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