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做法及经验

2012-04-14 19:44:17郭宗群
山东水利 2012年4期
关键词:高密市农田水利农业

郭宗群

(高密市水利局,山东 高密 261500)

高密市地处胶东半岛与鲁中腹地接壤处,面积1 526 km2,辖10个镇(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人口86.9万,农村人口69.1万,耕地面积9.67万hm2,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高密市作为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切实加强领导,科学制定方案,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建管机制,使“小农水”项目建设呈现出“质量好、标准高、农民喜”的良好局面,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高密市小农水重点县规划面积6 000 hm2,分3年实施,总投资8 050.9万元。其中,2010年度和2011年度高密市分别投资2 450.3万元和2 750.9万元,完成实施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 000 hm2,改造及建设扬水站2座。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的实施,有力提高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提高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高密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1 主要做法

根据高密市农田水利规划及其他有关规划、水土资源状况、重点县建设的要求,高密市重点县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1 坚持系统化与规模化建设

规划建设的单项工程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工程与工程成方联片,安排在一个项目区内。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以灌区为单元连片建设,每片控制面积都不少于666.67 hm2。同时,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和资金,统一规划、集中治理,确保形成规模效益。

1.2 切实提高工程标准质量

工程规划设计坚持高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符合《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手册》的有关要求,努力打造“30年不过时,50年还能用”的精品工程。同时,积极采用农田水利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着力提升项目建设的科技水平。

1.3 不断完善工程建后管理机制

在搞好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建立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工程管护机制,同步推进综合水价改革,全面推行“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促进农业生产节约用水,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2 建设经验

根据高密市实际情况,从规划的法律地位、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及协调机制、工程质量监督、水资源配置、投入保障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等多方面保障本规划的顺利实施。

2.1 组织保障

为加强高密市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确保综合规划的科学性、布局的合理性、方案实施的可行性,高密市委、市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财政、水利、发改、国土、农业、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的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建立健全项目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管护制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实现建管并重,保证效益的长效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作为项目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同时,各镇街区成立了相应组织领导机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2.2 政策保障

高密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来抓,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列入对镇街区和部门的考核范围,建立了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关规定和办法,把建设好坏作为评先树优和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明确考核验收及奖励标准,对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市财政将列出专项资金予以奖励。鼓励镇村各级灵活运用“一事一议”的政策,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的作用,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

2.3 技术保障

高密市、镇两级技术力量比较雄厚,具有较强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在多年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制订了《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办法,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同时注重加强市、镇两级人员的技术培训,强化专业技术教育,提高了市、镇两级从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热心项目建设的技术人员,保证技术人员相对稳定地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高密市水利局以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聘请农田水利行业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对项目工程规划的设计、设备的检测、抽测,以及工程验收、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服务等技术性工作。

2.4 资金保障

水利的投入较大,但其效益产出又并非短期直接经济效益,而是长期社会效益,因此应有长远眼光。经济要发展,水利要先行。财政将加大水利投入,筹措相应配套资金,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支持补助,受益经济区域自筹部分资金,多渠道筹措形成全社会共同投资兴办水利。高密市为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成立了专门的项目资金管理小组,确保专款专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2.5 机制保障

一是积极推行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及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在对已有工程进行承包、租赁等方式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进行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登记移交,组织农民参与工程规划建设、筹资、投劳、运行、管护的全过程,使农民真正成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受益的主体,形成良性的工程管理机制。二是认真贯彻水利部新时期治水思路和水权理论,加快节水型农业试点建设,把明晰水权、优化配置水资源作为核心内容,逐步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逐步推进灌溉水价改革,完善农业水费计收办法,将农业供水各环节纳入政府价格管理范围,推行终端水价制度,建设计量设施,改革农业用水按亩收费制度,推行计量收费。

2.6 项目管理保障

为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严格按照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进行建设和管理:1) 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到位。2)工程项目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3)完善质量监督体系,严把材料质量关。项目建设中坚决按“四制”要求实施。公开优选投标单位,投标过程阳光操作。采购材料符合国标及技术推广要求。设计单位派设计代表现场技术指导,严格规范操作,确保优质工程。4)加强施工进度控制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制定奖罚措施,保证工程按期交付使用,杜绝“半拉子”工程出现。5)完善竣工验收制度,并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确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保证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3 结 语

虽然2010年以来高密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施工环境和迁占问题。由于项目没有迁占补偿费,由受益镇村自行解决。工程迁占中出现问题一旦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出现个别群众干扰施工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项目中增列迁占补偿费用,同时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对国民经济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彻底改造,改变水利工程吃老本的现状,切实增强水利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保障能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猜你喜欢
高密市农田水利农业
少儿书画作品3幅
小读者之友(2023年9期)2023-10-30 16:35:17
学滑板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中华建设(2019年6期)2019-07-19 10:12:46
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发展历程
雷锋(2018年6期)2018-05-14 17:41:58
山东省高密市粮食局 扎实推进粮食市场监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