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梅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延安716000)
2009年3月~2010年9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6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急性湿疹患者60例,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47.5岁,均有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损初期皮肤潮红,轻度肿胀,继而粟疹或者片状水疱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薄白或黄,脉玄滑等证。发病时间3d至1周不等。6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 西替利嗪片10mg,每日1次,5%葡萄糖注射液加复方甘草酸苷8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3%的硼酸溶液冷湿敷,每日3次。2周为1疗程。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清热除湿汤。主方:胆草、黄芩各10g,白茅根、生地、大青叶、车前草、生石膏、六一散各30g,瘙痒剧烈者加白鲜皮、苦参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周为1疗程。
疗效标准 治愈:皮损完全消退,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皮损消退>50%,症状显著改善。有效:皮损消退30%~50%,症状稍有减轻。无效:经治疗基本无改善或者加重。有效率为治愈例数加显效例数的百分比。
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痊愈6例,显效20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7%;
对照组30例,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3.3%;经统计学处理,X=8.5217,P<0.01有显著性差异。
讨 论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形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旁风等类似急性湿疹、耳周湿疹、阴囊湿疹、肘膝窝部湿疹等,本病常有饮食失节、或过食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造成脾胃湿热所困,复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奏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湿”性重浊粘腻,易耗血伤阴,化燥生风,故缠绵不已反复发作。因而健脾利湿是治疗湿疹的必要治则。本中药汤剂方中,胆草清肝胆热,黄芩清肺热,白茅根、生地、凉血清热;车前草、六一散利湿清热,生石膏清胃热、大青叶清热解毒;白藓皮、苦参清热利湿,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明苦参中所含有效成分氧化苦参碱有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其主要是抑制环核苷磷酸二酯酶(PDE),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大青叶有广谱抗菌的作用。
复方甘草酸苷,是复方甘草甜素原创产品,是日本美能发源制药公司研制并生产的,在国外,应用将近50多年的历史;主要应用于皮肤病与肝病的治疗。临床疗效可靠,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首肯、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其主要成分:β体甘草酸,将甘氨酸与半胱氨酸进行复方组合应用后,原有的抗炎抗变态反应药理作用加强[2~7],并通过抑制磷脂酶(Phospholipase)A 2 活性作用,影响了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在初级阶段的代谢。并且对补体的经典过程具有极其强大的抑抗功能,及抗补体的活性作用 ;[3]同时也具有细胞膜稳定的作用[8]。抑制皮疹 Arthus、Schwartzman现象的作用。通过以上几种作用,解决了湿疹的炎症反应过程及变态反应等问题。
复方甘草酸苷有增强氢化可的松的作用:即类固醇样协同作用。[9,10]复方甘草酸苷对人体内类固醇激素代谢酶11β-羟甾醇脱氢酶(11β-HSD)有较强的抑制性作用[10,11](IC 50 为0.3μm/L),从而影响到类固醇代谢速度、增强了作用。其类固醇样协同作用,在湿疹治疗的过程中,对减轻炎症反应及渗出与角化,起到强化作用(甚至纤维化作用),但复方甘草酸苷本身并不属于类固醇类物质。所以,引起伪醛固酮副作用很少见。并且在其复方成分中,甘氨酸能降低伪醛固酮副作用。半胱氨酸具有较强的抗过敏反应,以及解毒等作用[12]
通过以上的治疗方法效果观察:治疗2周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治疗组治疗急性湿疹疗效优于对照组。因标本兼治,中西药互补,又可有效地降低了疾病的复发。是目前对湿疹病采取的,较为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应该成为临床治疗湿疹的研究方向。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5.
[2] in Habu snake venom by glyˉcyrrhizin(GL)affinity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indentification of a GL-sensitive enzyme[J].Bio Pharm Bull,1998,21:57,4.
[3] Kroes BH,Beukelman CJ,Vandenberg AJJ,et al.Inhibition of human complement byβ-glycyrrhetinic acid[J].Immunology,1997,90:115.
[4] 木村雅一.美能注射液治疗100例皮肤病的经验[日本].医学与药学,1982,8:4.
[5] 西胁宗一.甘草甜素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J](日本).西日皮肤,1988,50:3.
[6] 中山秀夫.长期服用美能片为主治疗顽固性脱发的效果[J](日本).西日皮肤,2001,63:2.
[7] 宋方闻,白永敏,陈玉祥,等.美能(β-甘草酸复方制剂)的分子构型及临床疗效[J].中国药房,2003,14(5):304.
[8] Shiki Y,Shirai K,Saito Y,et al.Effect of glycyrrhizin on lysis of hepatoˉcyte membranes induced by anti-liver cell membrane antibody[J].Gasˉtroenterol Hepatol,1992,7:12.
[9] Horikago H.药物による11β-HSDの调节と免疫细胞のァボトシス[J].Horumone to Rynsho,2000,48(suppl):188.
[10] Mackenze MA.The influence of glycyrrhetinic acid on plasma cortisol and cortisone in healythy young volunteers[J].Clin Endocrinol Metab,1990,70:1637.
[11] Teruaki A.Inhititory effects of glycyrrhetic acid derivatives on11β-and3α-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s of rat liver[J].Chem Pharm Bull,1992,40(11):3021.
[12] Shiro Iino,Toshiro Tango,Takashi Matsushima,et al.Therapeutic efˉfects of cirrhosis[J].Hepatology Research,2001,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