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峰 上海铁路局上海铁路装卸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在经济领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这就对单位财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实现了从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编制过程的全部自动化,各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基本能满足投资者、债券人、税务部门等各方的需要。
(1)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绝大部分会计人员已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但对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以及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知识还相当欠缺。
(2)操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差。使用的电脑一旦出现故障或病毒侵入,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受到严重威胁。保密意识淡薄也易造成巨大损失,实际工作中很大程度上存在操作人员权限设置不当,操作管理不严,口令密码不严等多种问题。
(3)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长期以来,会计工作主要以事后记账为主,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然而,绝大部分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而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对各种管理模块,如:财务指标分析、应收账款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等缺乏重视,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功能的应用。
(4)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或是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数据盘的备份和清理不规范。
(1)做好系统实施工作。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编制实施策略和方案,制定具体规划、实施的步骤与进度安排、实施机构的设置、实施各阶段的任务、实施经费预算等。对各个处理环节的功能、数据处理特点、权限和职责作出规划,从而提高实施的成功率,充分体现会计电算化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
(2)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培训,使财会人员熟练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同时,挑选和培训专业会计电算化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用于软件应用和维护,并充实到财会人员队伍中。
(3)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制定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严禁未经授权人员上机操作,禁止与互连网连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安装“防火墙”,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
(1)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线索不能满足传统审计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中,会计人员只需录入原始数据,就能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总分类账、明细账,中间会计处理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完成,传统的手工审计线索中断消失,审计中即使发现可疑之处,对其进行追查也是比较困难。
(2)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内容更复杂,技术性更强。会计电算化下数据处理环节减少,并且由计算机接程序自动集中处理,尤其是许多会计软件有取消出纳签字、取消审核、反记账和反结账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对会计资料进行无痕修改。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序被人非法篡改,嵌入非法程序,使得计算机只会按照给定的程序处理会计事项,造成资产的不明流失,这些都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3)会计电算化下审计标准和准则有待完善。传统的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审计标准和准则。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审计对象和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审计的技术和手段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故在原有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基础上,还应建立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
(4)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系统更加复杂。手工会计中,内部控制的测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大部分控制措施都是以程序的形式建立在会计电算化中,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控功能是否恰当有效,会直接影响系统输出数据的真实和准确。
(1)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系统由一般控制系统和应用控制系统构成。一般控制系统是对系统运行环境方面的控制;应用控制系统是指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功能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可以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2)应用程序审计。应用程序的审计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审计中比较困难复杂的任务。对应用程序的审计,可以对程序直接进行审查,借助于流程图,用标准的符号和图形等反映处理的逻辑;也可以通过数据进行间接测试。
(3)数据文件审计。对数据文件的审计,可以将文件的数据打印出来检查,也可以在计算机内直接进行审查,同时采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审计,降低审计风险。
(4)系统审计。系统审计是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进行的审计,它是一种事前审计。系统开发审计实际上是审计人员参与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调试。审计人员可以借此熟悉系统的结构、原理,并对系统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
(1)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电算化审计是综合了会计、审计和计算机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因而,各级审计机构应重视电算化审计的应用,积极引进既有审计经验又具备高层次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对现有会计人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计算机的后续教育,提高他们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开发的电算化审计软件更科学,更有效。此外高校对审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加大计算机程序,数据库相关方面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
(2)建立、完善电算化审计的软件环境。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绝大多数还是手工审计,实施电算化审计的也只是停留在“使用计算机审计”的阶段,严格的说我国还没有较好的与电算化会计软件相配套的审计软件,当务之急就是开发审计软件。根据不同的信息化系统,研制适合不同计算机平台和运行环境的电算化审计软件,从中采集审计所需的原始数据,提高电算化审计的工作效率。
(3)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会计信息化导致原有的审计体系和审计技术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的需要,新的标准与准则急需建立。要不断总结现有的电算化审计经验,特别是对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线索、审计技术的研究,建立完善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相适应的审计标准与准则,规范电算化审计工作,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还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建立的电算化审计准则应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保证我国的审计工作与国际审计工作协调一致。
会计电算化突破了传统会计的观念与理论,为财会人员提供了众多机遇,提高了财会工作效率,加强和改善了财务管理职能。审计电算化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要求不断提高和改进的,这将是一种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