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市场运行司茧丝绸行业发展座谈暨现场会近日在杭州召开,本次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近年来茧丝绸行业发展情况,探讨交流各地工作经验,贯彻落实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国家茧丝绸办主任邸建凯作了重要讲话。
“十一五”是中国茧丝绸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但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全行业共同努力下,行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茧丝绸产业历史上增长速度较快、结构调整力度较大、社会经济效益较好的时期。
近年来,在国内消费和出口带动下,茧丝绸生产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全国桑园面积达到1 203万亩,蚕茧产量64.9万t,比2005年分别增长3.7 %和5.4 %,全国蚕茧总收入达到191.1亿元,同比增长59 %,蚕农收益明显提高。2011年全国春茧产量达到26.8万t,同比增长6.4 %。同时,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10年全国丝绸工业总产值达到1 959.2亿元,丝产量16.2万t,比2005年分别增长47.3 %和30.5 %,规模以上丝绸企业实现利润76.4亿元,比2008年提高71.6 %,有效促进了社会就业和稳定。
中国丝绸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对传承东方文明、促进国际交流做出举世公认的贡献。近年来,我国丝绸出口在巩固美国、日本等传统国际市场基础上,加大对巴基斯坦、土耳其、俄罗斯、罗马尼亚等新型出口市场的开拓,出口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丝绸出口32.6亿美元,增长12.9 %,其中,丝绸制成品出口16.0亿美元,增长1.6 %。
为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近年来茧丝绸业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2006以来,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方针,组织实施了“东桑西移”工程,有效实施资源整合,实现了东部地区加工、技术、管理及资本优势与中西部地区土地、人力及资源优势的有机结合,通过区域产能的调整,推进了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带动了资本结构的优化,促进了产业链、价值链的形成,构建了东中西部茧丝绸业“各具优势、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同时,产品开发步伐加快,衣着类制品不断创新,丝绸家纺方兴未艾,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茧丝绸行业技术进步得到推进,促进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传统茧丝绸业的运用,为行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优良蚕桑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蚕茧单产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工业装备改造加快,生丝品位平均提高1.5个等级。同时,丝绸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得到提升,作为中国唯一的行业性公共品牌,“高档丝绸标志”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有27家企业授权使用高档丝绸标志,标志产品销售额达25亿元左右。各地结合自身实际,从市场需求出发,加强了品牌的培育工作,涌现出一批市场份额高、质量信誉好、研发能力强、知名度较高的丝绸骨干企业和丝绸品牌,成为扩大国内丝绸消费的新生力量,为弘扬和传承丝绸文化做出了贡献。
2003年随机构改革,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划入商务部后,部党组高度重视,茧丝绸行业管理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为稳定蚕桑生产,在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定期发布指导性生产计划,做好蚕茧收购价格的预测;为保障蚕茧收购秩序和防止低水平产能盲目扩张,加强了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和缫丝、绢纺等工业加工生产准产证制度管理;为保障市场稳定运行,建立和完善丝绸市场监测系统,实施监测预警,编制发布中国蚕丝价格指数,加强信息服务和引导。同时,根据茧丝市场运行行情,科学实施国家厂丝储备调控,特别是2011年针对茧丝市场波动加大的状况,及时实施了972 t的国家厂丝收储,有力地稳定了市场价格,增强了市场信心。为促进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积极争取政策扶持,推进贸工农一体化改革,目前,行业中约40 %的基地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开展了《生丝电子检测试验方法》等一批标准的制定工作,促进了行业规范发展。
总体看,近年来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成绩显著,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丰富人民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还存在一些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蚕茧农业基础仍不牢固,丝绸工业生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有待提升,丝绸品牌发展相对滞后,市场运行调控的能力有待提高等,需要在“十二五”加以解决。
“十二五”是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茧丝绸行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部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各地茧丝绸行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纲要》编制历时近一年,应当说,《纲要》的形成过程,是凝聚行业共识的过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加强《纲要》的贯彻实施,对做好“十二五”重点工作、促进茧丝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二五”时期既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凸显期。从国内外市场环境综合分析看,“十二五”时期,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虽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仍存在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从国际看,宏观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加深,世界经济的恢复受到美国主权信用降级、欧债危机、中东局势动荡等突发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确定性增加。2011年9月2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低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预测2011、2012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均为4.0 %,比6月份的预测分别下降0.3和0.5个百分点。未来五年,全球经济进入增长减缓、模式转型、竞争加剧期,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加剧,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丝绸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但也应看到,国际经济结构性变化趋势增强,国际丝绸市场需求逐步趋稳,包括丝绸制品在内的纺织品服装市场继续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
从国内看,保持茧丝绸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扎实。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国民经济将保持7 %的平稳较快发展趋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都将为茧丝绸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国家扶持“三农”、改善民生和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等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将继续为行业发展增添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丝绸产业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市场竞争和企业经营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必须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促进茧丝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茧丝绸业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农工贸于一体的传统产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必须在国家大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进行谋划布局。一要立足国家。要充分考虑到茧丝绸业是一头连着农民、农村和农业,一头连着国内消费和国际市场的关系农民增收和生产生活的民生产业,是承载着悠久丝绸文化的民族产业,正确定位茧丝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行业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要立足行业。要以科学务实的精神,深入研究行业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实施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勇于开拓创新,形成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三要立足企业。要为全面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创造条件,建立有利于企业良性循环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现状,在发展目标的设定中,改变以往扩规模、求速度的发展思路,而是注重调结构、提质量、求效益的发展方向,确定了行业发展的经济总量、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品牌培育和节能减排等五大目标。
2.2.1 保持行业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年均蚕茧产量稳定在65万t左右,丝及丝绵类产品总产量达12万t以上,蚕桑经济收入超过200亿元,蚕农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丝绸工业总产值达2 000亿元以上,真丝绸商品出口保持在35亿美元以上。
2.2.2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东部产业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东部丝绸先进制造聚集地;继续引导和推进茧丝绸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丝绸生态园区和新型产业集群。
2.2.3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及装备
初步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行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到2015年,数字化智能自动缫丝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新增真丝绸织造设备中无梭织机比重达到90 %以上,优势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
2.2.4 强化自主品牌发展
积极推动企业终端产品开发和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打造10个具有民族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2.2.5 促进行业节能减排
加快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新装备在茧丝绸行业的推广应用。到2015年,烘茧和丝绸印染领域单位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0 %以上,丝绸工业单位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缫丝企业实现污水零排放,茧丝绸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 %以上。
为实现以上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茧丝绸行业要紧紧围绕“调结构、创品牌、促升级”的主线,以技术进步和品牌培育为重点,以政策扶持为手段,以改善农业生产、提升工业水平、优化贸易结构、推进管理和机制创新等为主要内容,重点完成七项任务。
一是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区域结构,加快推进区域协作和专业化分工,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中西部要继续提高蚕桑生产集中度,加快形成和优化加工产业链;东部地区要发挥人才、技术、管理、资本、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建设形成中高档丝绸品牌设计研发中心和生产贸易基地,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是提高蚕桑生产水平,夯实行业发展基础。要通过加强桑蚕优良品种的研发和推广,以及“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推进,巩固优质蚕桑基地,建立和完善提高蚕桑生产的有效机制,不断夯实产业基础。
三是提升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通过新型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大力提升丝绸加工整体水平,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促进丝绸产品结构的改善和提高。加快丝绸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提升中国丝绸技术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四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行业运行质量。要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整合行业资源,不断提升信息咨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强茧丝绸行业统计、监测、分析、预警和调控,综合运用市场准入、信息服务、储备调控等手段,提升行业运行质量。
五是加快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通过建立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加快茧丝绸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和绿色加工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茧丝绸产业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六是统筹国内外市场,拓宽贸易渠道。要通过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优势企业“走出去”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丝绸品牌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要优化和创新商业营销模式,发展电子商务,建设专业营销网络和现代物流体系,大力拓展国内丝绸消费市场。
七是弘扬民族特色,打造中国丝绸品牌。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品牌公共服务体系、实施自主品牌培育重点工程等措施,尽快培育形成一批国内知名、国际影响力强的丝绸自主品牌;要通过特色丝绸小镇、古典商贸街区和文化创意园等建设,提升和保护丝绸文化,扩大丝绸自主品牌影响力,树立中国丝绸整体形象。
要确保重点任务的完成,既需要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投入,也需要各地行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商协会组织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是今后一个时期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各地茧丝绸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加大宣贯力度,提高对行业发展的引导性和指导性。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区行业发展情况和趋势特点,制定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断提高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各地要以《纲要》为指导,以政策扶持为契机,以项目管理为手段,统筹考虑本地区行业发展方向,突出支持重点,强化项目监管,做好项目验收,保障资金安全,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能。
落实好《纲要》政策措施,需要各地茧丝绸主管部门做好协调工作,积极配合部里做好政策的推进和落实工作;同时,要加强与当地发改、财政、科技、工信以及农业等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做好与有关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和政策合力,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各地要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行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要加强对行业运行的监测分析,做好预测预警和信息服务;要将缫丝绢纺准产证和鲜茧收购资格证管理作为调节产能和优化布局的重要手段抓实、抓好;要积极探索地方储备调控方式方法,促进市场平稳发展。
茧丝绸业是关系千家万户蚕农和百万产业工人的民生产业,是涉及国内消费和出口市场的重要产业,茧丝绸协调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宣贯为契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开创“十二五”工作新局面、推动茧丝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