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兆峰 王占胜
(淮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 蚌埠 233001)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主坝0+750~1+450段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对坝体进行加固。防渗墙顶高程24.5m,深入坝基2m。混凝土防渗墙最大深度14.8m,成墙厚度0.3m,混凝土标号 C15,防渗面积7700m2。渗透系数k<i×10-7cm/s(1<i<5),墙体连续可靠。
对坝体防渗墙进行开挖检查,开挖检查3处,开挖尺寸为长×宽×深(3m×2m×3m),开挖检查防渗墙体外观质量、厚度、槽段接缝情况。
采用钻孔桩基,自孔口钻至孔底设计墙底高程,钻孔取芯共取样10组,检测墙体质量及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深度。
以上检测方法能够全面了解截渗墙体质量情况,但对于检测方案中的钻孔取芯确定截渗墙深度的检测方法,笔者认为此法固然能够确定墙底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钻孔皆为贯穿性的,一旦钻至设计要求孔深,渗流通道便已形成。检测完成之后采用的灌注砂浆封孔,堵漏效果如何,是否可以完全封堵渗流通道,不得而知。因此,用此法检测有“千里大堤,溃于蚁穴”的危险,会给工程留下终身安全隐患。
由于设计截渗墙墙体厚度为30cm,墙体较薄,钻孔孔深平均为14.0m,若钻孔偏斜率达到1%,则偏差为14cm,如果再考虑桩基定位孔位偏差,影响更大,因此钻芯取样偏差在实际操作中控制难度较大,钻孔取芯方法争议比较大。另外利用钻孔桩基,成本定额价格约430元/m,除此以外,还会发生机械设备进场及出场费用,以及钻孔后封填发生的封填费用,因此,检测成本费用比较高。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质量控制,确保挖槽深度、浇筑混凝土工程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核查现场记录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截渗墙体质量。
由于开挖部位由检测单位现场确定,开挖尺寸也由检测单位现场确定,因此完全可以在开挖检查处利用小型钻孔工具直接在墙体上钻孔,不采用桩基钻孔。开挖后先进行外观质量检查,然后进行接缝处超声波检查,最后进行钻孔取芯,把芯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渗透系数和强度检测。取芯后,采用大于原设计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对钻孔进行封填,确保封填效果。
采用预埋管法利用超声波检测深度,管底埋至设计墙底高程,管口高出孔口20cm;每处埋设3 ~4 根,间距1.2 ~1.5m,钢管为直径50mm的镀锌钢管。在埋管过程中必须保证埋设管垂直并居中,管底密封牢固,埋设好后要注意保护,不得损毁。检测时把两根探头下至孔底,根据超声波情况分析墙体质量和深度。
根据水库测压管上游水位、下游水位和水库水位,分析浸润线,确定截渗墙深度及防渗效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非常清晰直观。
以上方法完全可以替代利用桩机钻孔取芯法,分析截渗墙体质量和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不会给工程带来质量和安全隐患;另外,由于不采用桩基钻孔,节约了检测费用支出。
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加强施工中间检测和现场施工监督,进行前馈控制,避免采用钻孔取芯破坏性的检测方法对工程的影响,确保工程质量是当前检测单位和建设单位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资料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仅仅因为验收需要第三方检测单位出一份资料,而全盘否定建设、监理及施工单位的所有现场控制,采用破坏性的检测方法给工程留下终身安全及质量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