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长海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生处,哈尔滨150027)
机制建设: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
曲长海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生处,哈尔滨15002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工作机制是否健全完善。从保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性入手,在运行机制、育人机制、队伍建设机制、帮扶机制上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参考。
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证
机制,本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整体或部分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运行和工作方式。就其要素来说包含领导、组织、管理、育人、队伍等方方面面,各要素组成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党委要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想教育状况,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校长要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责,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学校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协作,切实完成相应任务。”这就要求高校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建立和完善以党委为领导,行政系统为主的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及组织运行体制。在领导层面上,形成“党委领导、党政结合、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在组织实施上,发挥党群及行政系统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系统。一是组建包括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在内的党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为学校党委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动态和情况,具体规划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是组建包括学生处、教务处在内的行政思想政治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抓好教书育人、教育管理等工作。三是发挥好包括团委、工会、学生会等在内的群团组织的作用,根据党委的部署,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四是切实发挥好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础的课堂教育教学的作用。在具体落实上,明确四个层次,一是决策层,即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任务是确定实施目标、工作职责、任务。二是指挥协调层,即由学生部(处)负责协调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执行层,即以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为组长,成立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院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是操作实施层,即以班级、团支部等各级学生组织为单位,在辅导员、班主任的领导下,根据学生组织成员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四个层次组织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实施全方位的渗透、全员参与、全过程的育人工作,才能取得实效。因此高校全体教职工都需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把思想教育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是做好课堂育人工作,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专家、学者的人格魅力优势,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二是做好管理育人工作,管理为教育创造环境,是强化教育的手段,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与培训工作,提高育人工作的功效。三是做好服务育人工作,全体教职工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对学生爱之以真心,护之以真意,动之以真情,在服务中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真诚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四是做好全员育人工作,全体教职工都要以育人为己任,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同时,高校还应大力加强包括社会用工在内的全体教职工的育人意识,建立完善专兼职队伍结合、全校上下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工作体制,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如每月召开一次学工委例会总结安排部署工作,建立诸如:机关干部联系班级、班主任联系任课教师和家长、学生学习诊断、后进生转化、德育实践考核等系列制度。通过这些措施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支主体队伍之一,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中央16号文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在2006年出台了24号令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出了进一步的安排与部署,这些都足以证明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决定辅导员的工作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凡是涉及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事务都属于辅导员的工作范畴[1]。因此,高校应像重视学术和教学骨干队伍一样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高校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保障。首先,完善辅导员队伍的选聘机制,严把入口关。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辅导员的选配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招聘条件上,坚持思想正、学历高、专业近。“思想正”指辅导员要思想高尚、作风正派、必须是中共党员、担任过学生干部,“学历高”是要求必须获得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近”指辅导员要具有和本职工作接近的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党团工作的基础知识[2]。其次,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细化辅导员工作职责,实行院系和学工部两级管理,努力打造辅导员队伍三种形象,即勤做学问,树立良好的智能形象,使学生服;修身养性,树立良好的伦理道德形象,使学生敬;注重情感交流,树立良好的美感形象,使学生爱。在工作要求上以“让组织放心、让学生满意、让社会认可”为准绳。第三,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力度。以教育部设立的辅导员培训基地为依托,以各级各类培训为主体,以专业化为方向,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再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主题培训相结合,把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业务进修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享受学校有关的鼓励政策,按研究方向选送辅导员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国家就业指导师等专业性培训,以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技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中特殊群体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帮助特殊群体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准确把握这一群体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采取解决学生思想与实际困难相结合的形式,为这部分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关心与关注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资助政策,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勤工助学为措施,以国家、学校奖学金为途径的全方位的助学保障体系,使贫困生资助覆盖率达到100%,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在为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加强对他们思想、心理的教育和引导,做到既扶贫又扶志。一是定期选树自强自立典型,通过召开典型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宣传他们的事迹,做到典型引路,使贫困生学有榜样;二是实施“一帮一”工程,把教职工与贫困生结成对子,在思想、学习、生活上对贫困生进行关心和指导;三是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让贫困生自主经营,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四是组织贫困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
(二)加强对心理有问题学生的咨询辅导
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建立以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主阵地,以心理健康课为主渠道,以校、院、班三级网络为支撑,以学生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为主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设置班级心理委员,采取门诊咨询、网络咨询、团体咨询、沙盘测试等措施,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发展。
(三)加强对学业有困难学生的帮助
通过建立学风预警机制、学习指导中心等,对学业有困难的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情况、心理状态进行全面掌握,并分门别类地建立学习状况档案。将达到预警条件的,向学生本人及家长下发《学风预警通知书》,由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家长超前做好被预警学生的帮控和转化工作。
(四)加强对行为缺失学生的帮控
在对行为有缺失学生的惩戒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对于有异议的学生要允许其进行申诉复议,举办由学生、家长、教师代表参加的民主听证会,用听证会唤醒学生。邀请优秀校友到校讲述自己成人、成长、成才经历,用优秀校友感染学生。通过举办读书报告会等形式,用好书、好文章滋润学生。本着人文关怀的思想,开设违纪学生行为重修课,对考核合格的违纪学生给予解除处分,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总之,强化机制建设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与探索。只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同时结合新形势赋予其新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一定能够不断获得新发展,取得新突破。
[1]曲长海.试析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自我实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86.
[2]顾晓虎.把握五个“度”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45.
G641
A
1001-7836(2012)06-0107-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2.06.043
2012-01-01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44142)
曲长海(1972-),男,黑龙江鸡东人,副处长,副教授,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