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西安市长安区林下经济的思考

2012-04-13 14:51:39张宏勃
森林工程 2012年5期
关键词:长安区林业

郑 燕,张宏勃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林业工作站,西安710100)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为了使更多农民因地制宜,更好更快的富裕起来,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放到了蕴藏着大量未开发财富的林地资源上,林地面积广阔,林下经济所依托的特殊空间环境已经形成。

1 西安市长安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可行性

发展林下经济,有助于减轻林业产业的压力,优化环境,一是拓宽就业门路,为劳力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二是林下产业已成为推进结构调整,促进林区及山林、经济林承包者增收的重要产业;三是对于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企业增效和职工增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1]。

近年来,长安区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西安发展重心南移的机遇,依托紧临西安文化区和高新产业区的区位优势及秦岭北麓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主动承担和分享西安大都市功能,规划策划了“新长安战略”,把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努力建设西安的“后花园”和生态屏障,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3 a搞好平原绿化,5 a完成退耕还林,8 a绿化河流原畔,10 a恢复浅山植被的奋斗目标,积极保护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大绿工程,着力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几年来,政府先后投资3 000万元,采取政策调动、市场推动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生态环境绿化,实施退耕还林、飞播造林、重点防护林建设和天保工程造林8 667hm2,建成片林2 800hm2,绿化平原路网、河畔、原畔1 100 km,境内国道、省道、市道、区道以及乡村道路绿化率达到98%,沿山和山区的植被覆盖率为84%。自1999年相继开展林业四大工程以来,在山区、平原和原畔等大范围内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先后有“绿山富民,退耕还林,平原绿化”等多项林业工程,为了解决林业的长期生态效益和投资后的短期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提高林地的综合经济效益,为林农群众开拓出更多更好的致富门路,长安区开始探索发展林下经济之路。

2 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点模式

根据树种特性及实验推行的经验,林下经济可以概括为林下种植业和林下养殖业两大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林粮模式,林菜模式,林油模式,林禽模式,林药模式,林草模式,林菌模式和复合模式。

2.1 林粮模式

发展林粮间作模式可为林木及农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耕地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北方农林交错的地区,选择窄冠型杨树与农作物间作,从而在不降低农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增加农田收入[2]。“杨-麦”间作是比较成功的间作模式,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生长发育的物候期在时间上相互交错,峰谷互补。

除了小麦之外,还有玉米、大豆、花生、油菜和棉花等也是与杨树间作的常用作物。其中豆科作物间作效果最好,这是由于它们具有一定的耐阴性,本身具有根瘤,不但能缓解与林木对氮素的竞争,而且可以为林木提供氮素,它们与杨树存在一定程度的优势互补的作用。

2.2 林菜模式

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的选择种植种类和品种,发展耐阴蔬菜种植。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也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发展模式。

长安区王莽街办后沟村位于长安区东南部,交通便利,是长安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林菜 (核桃-土豆)模式的种植方式为:根据当地的土地、土壤肥力和土质等,选择种植地膜土豆,种植时间为春季2月20日左右,种植密度为150kg/hm2。先整地,将林下杂草、杂物去除掉,将土壤深耕一遍,在林下挖出条形土窝,选择脱毒或无病毒感染的薯形整齐,薯皮细嫩光滑的种块,适宜品种有克新1号、克新4号、早大白和荷兰15等,播前2~3d根据马铃薯的大小,切成2.5~3cm大小的种块,每个种块有饱满芽1~2个。把切好的种块先放在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0min,达到消灭病菌的目的,然后捞出稍凉,拌上草木灰即可撒种。撒下种子后,挖3~4cm深的穴,每穴一块,行距平均40~45cm,株距20~25cm,每公顷种植4 500~6 000株,播种当天必须及时覆盖地膜,地膜四周用土覆压。及时中耕除草培土,一般在苗期中耕除草,现蕾期进行培土,防治块茎外露,后期做好防治蚜虫的工作,当植株大部分茎叶变黄并逐渐枯萎时,进行适时收获,基本上在5月上旬时收获。大概每公顷投资种子费用450元,地膜费2 700元/hm2,化肥费2 100元/hm2,农药费300元/hm2,整地费3 000元/hm2,覆膜900元/hm2,运费1 000元,年管护费12 000元,年管理费20 000元,地膜土豆公顷产约1500kg,市场价3~4元/kg,按最低价计算,每公顷大约收益67 500余元,除去前期投资,种植10hm2地膜土豆,最低纯收益超过54万元。还有西安市高陵县耿镇耿北村、虎树林下种植黄花菜、芹菜和胡萝卜等蔬菜13hm2,每公顷可以增加收入800~1 000元左右。

2.3 林油模式

选择在林下种植大豆、花生和黄豆等油料作物。油料作物,具有固氮根瘤菌,不与林木争肥争水,且又覆盖地表,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但是树冠太大时不宜间作此类植物[3]。

黄豆的种植时间为夏季6月中下旬,种植密度为每公顷75kg种子,选种要选择大小适中、种粒饱满、外形圆润等特点的种子。整地要求将林下杂草杂物去除掉,在林下开挖出条形、宽度约为20mm的土窝,在窝内撒下黄豆种子,再覆上一层薄细土,厚度约为1~1.5mm。中后期要施肥,浇水,后期注意防鼠害、虫害,注意及时浇水,在大约9月中下旬可以收获[4]。

如果按黄豆种子每公斤6元,每公顷75kg计,种子需要450元/hm2,整地1 500元/hm2,化肥750元/hm2,运费1 000元,黄豆公顷产按2 250kg计算,每公斤6元,除去投资,种植黄豆10hm2,其最低纯收入为11万元。

还有西安市阎良区凤凰街办断塬村柿树下种植油菜13hm2,每公顷产油菜籽2 670kg,增加收益427.2元,效益较好。

2.4 林禽模式

林下养禽模式主要适用于平原地区,是一项新型产业,此模式把种植、养殖合理的安排在一个系统的不同空间,既增加了生物种群和个体数目,又充分利用了土地、水分和热量等自然资源,是节约节省土地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目前主要的养殖方式有林下散养土鸡和土鹅等,林地要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树、藤木龄2a以上为宜。以林下散养土鸡为例,要有搭建棚舍地形条件,并对园地适当轮作草本类作物,供鸡食用。养殖户有一定养鸡经验,受过畜牧部门专业技术培训最好。根据市场消费热点,选择“三黄”(羽黄、喙黄、胫黄)鸡,体形中等,符合消费者需求为宜。林地放养时,要视天气情况,再行转入。林地每公顷放养500~1 000只,采用铁丝网,纱织网等围栏分区,每两个月后再换到另一个区域放养,在原区域继续种草,实行循环轮放,棚舍既要通风,又要御风雨,冬天防寒。根据禽苗种年龄段,分舍内、舍外两阶段饲养。0~2月龄在舍内饲养,2~5月龄在舍外林下围栏饲养。0~30d龄用肉小鸡料,日喂4~6次;31~60d,喂大鸡前期全价料,同时添喂10% ~40%谷、麦、糠麸类饲料,添加比例随日龄逐步增加;60d龄以上,早晚各喂1次大鸡全价料,同时添喂40% ~80%谷、麦、糠麸类饲料,比例随日龄增加,100 d龄后,全部喂谷、麦、糠麸类饲料,饲喂时间5个月左右,体重平均1.6kg。注意用药,按NY5035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掌握好停药期,不得使用违禁药物,种类有鸡马立克、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法氏囊和鸡痘等,免疫程序及方法,应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5]。

用位于长安区王莽街办东三角村的高杰种养殖开发公司为例,在栽植核桃25hm2的林下,饲养成品鸡3万只,成活率90%,分3次出栏。鸡苗成本为6万元,饲料成本为15万元,兽药成本为0.5万元,人工及其他费用1.7万元,合计费用23.2万元,毛收入为10元/kg×2.7万只×1.8kg=48.6万元。30 000只出栏鸡纯利总额为25.4万元,平均每只鸡纯收入至少8.5元。

2.5 林草模式

林草复合系统,是指由森林和草地结合形成的多层次人工植被,林业上称为林草混交、林草间作。林草间作模式是一种长期和短期效益结合的高效模式。

目前长安区林下种草很少,而且种草是为了林下散养的禽类而种,没有单纯的种草模式。林草种植模式类型丰富,常见的有杨-紫花苜蓿、杨-草苜蓿、刺槐-紫花苜蓿、果树-三叶草和果树-紫花苜蓿等。

2.6 林药模式

林药模式即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阴的中药材,特别是那些怕高温、忌强光的药材,可有利于药材的生长。山区退耕还林地套种中药材,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的有效措施。

适宜林下栽种的药材很多,一般是喜湿耐荫的藤、草本或灌木类药材,比如:人参、田七、黄连、天冬、草果、细辛、石斛、青天葵、千年健、金银花、罗汉果、灵芝和天麻等。栽植时要注意根据树龄、当地气候、地势和坡向等选择药材的种类,还要正确选择农药防治病虫害等。

例如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上许村在花椒树、杏树下种植黄芩67hm2,第二年每公顷可产鲜黄芩4 500kg,加上黄芩种子收入,每公顷收入1 200~19 500元。已连续种植多年。

2.7 林菌模式

林菌复合生态系统是以林木为主、菌物为辅的生态系统。在自然界,无论是天然林或人工林,都有种类繁多的菌类在那里生长、繁衍。目前可供人工栽培的菇类已有20多种,如:香菇、平菇、金针菇和猴头菇等。.

林木长到4~5a的时候,大树遮阴,林间空地利用不上。但是林地阴暗潮湿正适合林菌间作。再人工林下反季节 (夏季)栽培食用菌,经济效益显著。

选择交通便利、有水源的3a以上、行距3m以上的林地,在树木行间搭建规格为宽1~1.5m、高0.8~1m的小拱棚,在小拱棚内依次排入菌棒。从菌棒入地到开始出菇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整个生产时间也就是两个月,经济效益非常高。

比如西安市未央区西马候前殿在杨树林下种植口蘑27hm2,每公顷可收入45 000~60 000元,效益高、示范效果好。

2.8 复合经营模式

复合经营模式是将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更为有效利用林地空地的一种模式。可以是林-草-禽,也可以是林-粮-油,林-油-菜等多种方式,复合经营模式更能节约土地资源,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3 结束语

林下经济的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发展林下经济是以可持续开发为基础,循环再生产为主体,立体经营开发为经营模式的新兴产业结构,它不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国家森林资源的保护,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净化,也有利于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6]。总之一切为了健康,一切为了绿色,一切为了环境。可以说,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性工程,是原生态保护和可续利用的资源再生工程,是绿色生态资源再生和可续利用的环保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性产业工程。

结合长安区目前的林业发展方针以及现状,笔者认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可以达到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再生资源可续利用的效果。它是保护和优化原生态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当代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项目,是一项新的模式,新的产业格局。

[1]李金海,史亚军.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贾忠奎.林下经济复合经营使用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3]刘美丽.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M].北京:林业实用技术,2007.

[4]刘新波.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J].林业科技情报,2007(2):18-19.

[5]胡苏英,朱自英.林禽种养是发展林间经济的一种好途径[J].河北林业科技,2007(1):45-46.

[6]李 波,齐 巍,刘少义.黑龙江省林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J].森林工程,2003,19(3):25 -26.

猜你喜欢
长安区林业
以博学担当 勇立行业潮头
——王艳君和她创办的长安区洪英培训学校
乡音(2022年12期)2022-12-24 06:32:12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2020年3期)2021-01-21 08:28:36
我的小宠物
land produces
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模式探究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3
建设
创建整三载硕果满枝头—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人大代表之家”工作的实践
石家庄市长安区政协视察检务公开工作
乡音(2016年4期)2016-02-27 18:14:53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