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集成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英语系,广东佛山528225)
跨文化与区域文化背景下高职职业价值观的建构
刘集成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英语系,广东佛山528225)
本文阐述跨文化和区域文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对职业价值观提出新的观点,同时对职业建构提出新的看法。
跨文化;区域文化;职业价值观;高职教育
由于科技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跨文化交际的时代。本文以高职教育为样本,阐述跨文化和区域文化背景下高职教育中职业价值观的建构。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和使用非本族语者相互的交际,一般也可指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背景中有差异的人群中的交际。
区域文化是因为地理环境或自然条件的不同,在长期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具有明显和地理位置相关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区域文化视角下,其最大的特点是其文化承载着本身的传统文化。
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突破性的进展,世界的格局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人类的生活形态步入了一个跨文化交际时代。一个地区或国家围绕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政治、文化、科技、贸易等各个方面交往更加频繁。这种交往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合作和援助,这就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于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应该更多地关注跨文化和区域文化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1]。和职业有关的文化概念,主要是指择业的选择上,职业的倾向性上,职业的社会认可程度上。因为大多数人在选择职业时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区域文化的影响。比如,有的职业也许收入很高,但是认可程度较低;有的职业收入并不高,但是社会认可程度高,比如一般教师和医生。这些都是文化传统观念的作用。这说明,如果某一个职业与该地区的文化相适应,符合本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理念,那么即使这种职业的工资和待遇相对较低,也仍然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所以说,文化在对职业的选择和倾向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的政策调整,职业教育功能的拓展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部分职业学校生源充足,运转良好,学生就业渠道通畅,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也搞得有声有色。然而在这一现象背后,也滋生着各种矛盾,问题不断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教育教学实习实验设备陈旧,缺乏实验的指导老师。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逐年攀升,学校把大部分资金用于购地与建房,然而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实习等实验设备却远远没有跟上需要。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金投入的增加,很多实验器材都比几年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现在某些还在使用的实验设备是几十年前的实验要求设计的,甚至有的实验中的流程和工艺,都已经早就淘汰了。很多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还停留在较低水平。远远满足不了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职业技能培训效果较差。而在实验指导方面,由于专职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来指导学生的实验学习。而学校的实验员又因为职称、待遇等问题,很难吸引到高学历、有实际操作经验并在该学科领域内有精深知识的实验指导老师。而现在的实验老师,很多都是照顾进来的家属工。他们的责任心很强,但是对科学的理解有限,难以有效的指导学生。
(二)教学缺乏特色,专业不适应社会需求。一些学校与专业之所以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与市场需求脱离。一些高校盲目上一些“热门”专业和“短、平、快”的专业,结果很可能是学生招进来的时候还很热,出去的时候,“热门”专业变成“冷门”专业了[2]。而且所谓的“热门”专业由于招生的时候“一窝蜂”,大量的学校在招生,师资、实验、设备等方面远远跟不上,所以造成培养的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欠缺,人才又扎堆,重复建设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社会急需的人才培养不出来或数量极少,而社会不太需要的又供大于求,产生结构性矛盾。在许多地区的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声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免谈”,这种情况体现了高职高专办学不适应需求的一面,也同样反映了现行人事管理体制、用工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在学生“术”的层面上,我们可以尽量帮助他们适应跨文化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岗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与重塑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职业价值观,从而提高高职学生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职业和交际能力。
(一)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的职业特点,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不同的职业对道德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并不说道德本身没有定论,而是说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对道德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文化对职业道德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使学生不仅具备强健的体魄、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一流的交际能力。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当前负责,更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为此,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清楚将来的职业性质和跨文化交际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当他们明确以后将会面临什么样子的工作环境,面临什么样的文化氛围时,让学生自己心里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自觉地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要想求生存,求发展,要将自己的劳动能够和社会做有效的交换;在这种交换中,过硬的交际是一个职业成功的关键。毫无疑问,对于未来的从业者来说,适应跨文化的能力,对于其生存和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的职业生涯不是从进入企业开始的,而是从学校开始学习专业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力和独特的吸引力所在。
(二)用真实的案例、系统的理论进行跨文化的知识储备。在高职教学中,应安排专门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内容,从各种课程的特点上选择跨文化交际的内容,选取符合高职的跨文化案例介绍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分层次、分步骤地把跨文化的内涵、日常交际能力、社交准则、非语言的交际、职业价值观等等.给予学生在跨文化和区域方面的知识储备。
在学校课外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增加关于多元文化方面的内容和项目,比如,组织学生参考各种类型的博览会,鼓励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组成小组帮助其外出购物、游览、参与更多的社交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课内外的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
(三)模拟多元文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就是一个缩小的企业。工学结合则是实现校企“双赢”的重要举措,更是学生发展和学校壮大的“双赢”的重要举措。学校本身就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配备足量的实习实验设备,同时通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化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的操作管理,让学生置身于跨文化的环境下,感受到跨文化和跨区域文化的职业特点和独特魅力。学校应积极筹措校企联合办学,把工厂的车间变成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工学结合。让这种互动性的产学合作帮助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链条。
(四)有效评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跨文化和区域文化的交际学习,需要做出有效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正确地激励和引导,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给予反馈;收集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成功的案例,在学生中进行交流和张贴;多方设置和模拟跨文化的职业化场景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过程中,熟悉跨文化交际的特点和要深圳市。而学校在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时,要增加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成分,对于表现突出者给以适当的奖励。
(五)加强跨文化交际的职业道德培养。在任何文化背景下,良好职业道德都是职业生命力的必然要求,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职业生命是很短暂的[3]。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树立强烈的职业意识和契约观念,将终生负责的观念深深的植入学生的内心。对学生进行自律、爱心、宽容、敬业等观念的教育,帮助将职业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让学生体会到,在学校每一天的学习,都是和自己未来的职业相通。
在跨文化以及区域文化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既要承载区域文化的价值观,又要兼顾跨文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这就需要高职教育努力构建适应跨文化和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重塑学生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优势,搭建跨文化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服务平台,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学生时代就开始职业生涯的规划。同时,我们还应该通过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立足广东,辐射到东南亚甚至全球,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适应跨文化和区域文化的高技能应用人才。
[1]李畅.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1):63-64.
[2]朱世强.密切校企合作做好工学结合[J].教育与职业,2008(9).
[3]杨飞.浅谈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教育与职业,2008(9).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ocational Valu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Cross-culture and Regional Culture
Liu Ji-cheng
(English Department,Neusoft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Foshan,Guangdong 528225,China)
The paper expounds the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e and regional culture on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puts forward the new idea of vocational value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new view on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
cross-culture;regional culture;vocational value;vocational education
H319
A
1008—6772(2012)04—0058—02
2012-7-10
刘集成(1980-),女,湖南永州人,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英语系讲师、在职硕士,研究英语教育、英语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