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探微

2012-04-12 13:16卢黎歌程馨莹
关键词:理想信念理想道德

周 辉, 卢黎歌, 程馨莹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

相对于“80后”,“90后”大学生成长在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特定时期,经历着不同的国际局势、社会环境、文化氛围、重大事件,他们的生活观念、价值取向也因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使得他们的理想信念呈现出新特点。

一、“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特点

我国正处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政治结构、市场机制、思想行为、法律制度、民主程度等都在变化。而时代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传媒的发展使信息触手可及,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理想信念的形成,使“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呈现出新特点。

(一)社会政治理想高位平衡,但存在政治参与动机的功利性趋向

“社会政治理想是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设想,追求和向往”[1]39。“90后”大学生成长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对发达,参与国际事务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在这样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有着较高的满意度,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崇高的政治理想。与“80后”相比,“90后”大学生的政治理想呈现出高位平衡的特点。但是,经济全球化视域下,西方资产阶级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腐朽思想也迷惑了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参与动机更加趋向功利化。

(二)道德理想崇尚正直,但存在知行不一

“道德理想是指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人格,做人标准”[1]39。“90后”大学生拥有独立自主的道德评价体系,道德评价趋向多元化,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增强。他们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用“准成人”的标准来衡量社会的善恶美丑,他们赞扬、崇拜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大胆贬斥贪污腐败、扰乱社会治安、危害群众利益的丑恶现象。但是,青年学生的知识有限和生活阅历缺乏,容易偏激地对待腐败一类的社会现实,容易被社会极端分子所利用,做出不理智行为。同时,部分学生认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受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影响,出现知行不一的现象。并且,在对其群体素质和对自身的心理调试能力的评价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同一问题,在判断问题上却存在“对人”与“对己”的双重标准。

(三)职业理想多样重利,但也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要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1]39。“90后”大学生不再以社会的热门职业作为自己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趋向于自身兴趣和务实多样的职业理想,他们深受西方多元文化影响,更看重个人能力和个人的自我发展,职业理想由原来更多的注重社会的需要与评价向突出自我个性转变。同时,“90后”大学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凸显期,物质生活相对富足,从小接受磨练教育的机会较少,在实现个人职业理想实现过程中,对自身客观因素的评估存在失误,对潜在的困难、风险估计不足,以至于在面临困难时,手足无措、沮丧、意志消沉,甚至放弃,职业理想缺乏持久性,应对困难的能力相对较弱。

(四)生活理想积极自信,自制力不强

“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一定的生活方式,生活标准,以及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39。“90后”与“80后”相比,生活态度更加积极自信,更加注重物质的满足和精神的享受,痴迷于符号消费、高档消费,但对于什么是幸福,怎样理性地追求幸福却存在迷茫。对于生活目标,部分“90后”大学生缺乏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缺乏高度自觉地完成预期目标的意志力。同时,“90后”大学生向往理想浪漫的恋爱过程,但又极易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缺乏正确的婚恋观,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缺乏理性地思考,无视道德因素。

二、“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特点形成的原因

新时期,“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呈现的新特点,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国际国内的急剧变化形势密切相关。

(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提高了大学生对国家前途命运的自信心,也对大学生今后处理国际性问题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

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使“90后”大学生出现政治理想高位平衡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这些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道路选择的正确性。这无疑提升了“90后”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马克主义的信仰,政治理想出现高位平衡的特点。但不容忽视的是,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渗透,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也严重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二)互联网为大学生参与政治提供了技术平台,既增强了民主意识,但也对大学生的辨别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90后”大学生基本都是网民,网络最大的特点是主体之间是自由、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90后”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自由观念等价值观念的深化,培养了“90后”大学生独有的道德理想。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社会信息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也渗透在网络世界中,这干扰了大学生判断力的形成和培育,使“90后”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呈现出既独具特色,但又知行程度不一的特点。

(三)全球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局面,既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也引起更多的思想困惑

“90后”大学生生活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全球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使人们能够多维度地进行文化观察和思考,增进优秀文化的理解和吸收,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鉴别力,促使“90后”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更加多样。但是,他们毕竟还年轻,鉴别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社会上一度流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及西方宣扬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对“90后”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他们注重自身物质利益的实现和精神的享受,虽有丰富的职业理想,但却缺乏实现理想的信心,抗击挫折的能力较弱。

(四)“以人为本”成为我党重要的执政理念,增强了大学生的群众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我国倡导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90后”大学生成长在社会的尊重、关心、爱护的氛围中。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人们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希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自信的生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五)前进中的社会矛盾凸显,引发社会心理问题突出,理想信念容易波动

“90后”大学生成长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他们信息来源更广,对社会现象反应更敏锐,更加关注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既关心国家的经济繁荣,也追击突出的社会矛盾。收入分配不均、高房价、看病贵、强拆、社会公信力下降、X二代现象、行业潜规则等社会不良现象时刻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和讨论。国富与民享发展不同步,贫富两极分化突出,教育中的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不对称。这严重影响“90后”大学生的辨别力,直接导致“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出现反复、波动,呈现出知行不一的特点。

三、提升“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念正确还是错误,高尚还是庸俗,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新形势下,全面推进“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应该充分调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使之产生合力。

(一)加强“90后”大学生“三观”教育,克服政治参与动机功利问题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很难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与时俱进地开展大学生 “三观”教育,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采用理论传授与校园文化、校园建筑设计、网络传媒、社会实践、参观访问、讲座报告、文艺作品、党团活动等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隐性教育方法推动显性教育目的的实现,从而促使非理性理想信念向崇高的理想信念转化,使大学生真正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从而,克服政治参与动机功利的倾向,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突出情感教育,建立道德回报机制,解决“90后”大学生实现道德理想过程中知行不一的问题

毛泽东说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3]。可见,知与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要解决“90后”大学生实现道德理想过程中知行程度不统一的问题,必须注重知和行的双管齐下,不可偏废其一。首先,贴近学生实际,突出情感教育。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用理论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并通过情感教育,有效地使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内心信念,而内心信念越坚定,就越能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道德认知,减少道德失范行为,提高知行统一的程度。其次,建立道德回报机制。“道德回报是一定道德关系中的人们,把利益作为对个体行为善恶责任或其道德品质高低的一种特殊道德评价和调节方式,即社会中的组织和个人在自觉或自发地评价道德主体的行为动机和效果的善恶的基础上,对行为主体进行的物质、精神的奖励和褒贬”[4]。这一体制把惩恶扬善作为根本要求。社会转型期间,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冲突矛盾也会接踵而来,建立完善的道德回报机制,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对于英雄模范、先进事迹、道德楷模等正义事件大力褒奖,而对于贪污腐败、强拆滥占、扰乱社会治安等恶性事件坚决打击、绝不手软,使善人善事得到应有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对于恶性事件也予以物质惩罚,用外在的奖惩机制强化学生内心,激发学生伸张正义、弘扬正气的信心和决心,把道德内化为学生的信念、行为和习惯,有效解决知行不一的问题。

(三)鼓励“90后”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事业,增强职业理想实现过程中应对困难的能力

“90后”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成果的凸显期,也是国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他们是在“锦衣玉食”、“众星捧月”的环境中长大的,经受挫折的机会较少,这使得他们应对困难的思想准备不足,抵抗挫折能力普遍较弱 ,在这种情况下,鼓励“90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事业就显得尤为迫切,学校、家庭、社会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和公益岗位,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挫折的意义,并实现挫折后的重生。同时,利用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及时观察大学生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疏通与引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成长和就业问题上的“小插曲儿”,正确看待压力,变压力为动力,提高大学生的抗挫能力,完善崇高的职业理想。

(四)培养理性的消费观、婚恋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避免生活理想实现过程中自制力弱、忽视现实因素的现象

“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青春洋溢,首先,养成适度消费的绿色消费观,克服浪费、奢侈的习惯,提高自身自制力。“90后”向往高品位的生活,追捧娱乐性消费、电子产品类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浪费、攀比、跟风的现象,培养理性的消费观,从自身需要的实际情况出发,防止符号消费、盲目消费、恣意消费,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树立健康的恋爱婚姻观,端正恋爱动机,克服不切实际的恋爱观,使恋爱基于男女双方共同的生活理想,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文明相爱,切忌盲目、功利、片面地对待恋爱,理性对待婚前性行为。

(五)积极化解社会矛盾,防止社会矛盾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突出,为“90后”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学校园是大社会中的小社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也必然受家庭、集体、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具有强化、感染和导向的功能。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正确引导大学生前进的方向,树立理性的理想信念;而不良的外部环境会误导大学生的思想,从而形成非理性的理想信念。尽管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是深刻的,但是外部的影响同样巨大。社会的负面影响不是单靠学校教育能够抵消的。一方面要坚持学校教育的正面引导,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一方面也需要通过社会问题的逐步消除来最终解决学生的社会心理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矛盾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同样,社会矛盾也会随社会发展而出现,并促进社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矛盾、解决矛盾。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政治结构、分配制度、法律制度还有待完善,转型期间的矛盾和负面因素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些矛盾和负面因素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可变的。同样,教育中的公平正义的理想社会与复杂矛盾的现实社会的差距也是暂时的相对的,它必将会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各项制度的完善而逐渐弥合。所以,用客观、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矛盾,并及时化解矛盾、解决矛盾,促使矛盾向对立面发展,才能减少因社会矛盾所产生的社会心理问题,为“90后”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理想道德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