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平
(耿马县贺派乡农业服务中心,云南 临沧 677500)
随着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耿马自治县“三农”工作得到全面发展,促进了农业机械快速发展,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依照国家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和谐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分析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加快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近几年,在国家和地方购机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农机化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农业机械保有量持续增加,农机化水平稳步提高。耿马自治县到2011年底,农业机械资产原盾22970.27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4130万W,拖拉机拥有量13478台,农用运输低速载货汽车358辆,农田地耕整机652台,联合收割机53台,各类配套农机具2654台(套),农产品加工机械1703台(套)。从事农村农机操作人员17139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员11420人。从管理情况看,全县拖拉机注册挂牌率88%,拖拉机驾驶员持证率87%,拖拉机年度检验率 92%。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给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在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下,在上级农机业务部门的指导,耿马县认真按照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精神,重点抓了农机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拖拉机驾驶人员的资格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拖拉机道路安全运输执法检查工作,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有效地杜绝了重大特大农机事故,减少了一般事故发生。但农机安全隐患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在农村道路、边远山区农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从管理源头上查找问题,主要表现和原因是:
(1)农机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比较淡薄。由于耿马县以傣族、佤族为主多民族居住自治县,居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自觉学法、遵法、懂法意识低,特别是边远山区、半山区农机操作人员,拖拉机主要在本村本组道路、田间从事农事活动较多,不愿办理农机相关证件,不参加相关学习培训。无证驾驶、无牌行驶现象在农村道路上经常存在。
(2)拖拉机违法载人,严重超载,酒后驾车违法行为在农村道路时有发生。这些违法现象表现在农村村民赶集、侨迁新居、举办婚庆、走亲访友,违规载人、装载、驾车。一旦发生农机事故,必将带来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给自己和他人家庭带来创伤,严重的会导致受害群众家庭走向贫困。
(3)陈旧、超使用期限的小型拖拉机较多。这部分拖拉机大多长年从事纯农作业,在本村本寨农事生产耕作、运肥、秋运、拉柴等,因此农机户不愿注册挂牌,已登记但又不自觉检审。其车况相对较差,不善维修保养,超负荷运载,农机生产事故时有发生。
(4)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监管不到位。近年来,农村小型碾米机、饲料粉碎机、磨面、米线加工、青饲料切碎机等,这些操作手由于得不到相关部门技术培训,在使用过程中不懂得正确操作技能,经常发生操作不当,发生农机生产事故。
上述主要农机安全隐患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①少数民族地区农机操作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他们的文化水平大多数是小学程度,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较差。②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不透彻、宣传面不广泛、宣传手段措施单一,少数民族机手自觉参与意识不强。③对山区或半山区农村道路上的农机监管不到位,执法检查甚少,不全面,只注重国家公路沿线和县、乡道路农机执法巡查。由于山区半山区村寨道路坡陡路窄、路面质量差,农村客运没有全面辐射,当地群众出行依赖拖拉机,载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④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从事当地党委政府其它工作,履行本职工作时间甚少,只能维持农机管理基本业务办理,上路或到村到寨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较少,没有形成农机监管常态化。⑤农机安全管理组织网络不健全,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和装备差。村级无人管无人问尚未建立农机安全员。乡镇农机监管部门装备基本没有,致使农机全面监管困难较大。⑥县级农机技术培训单一,重点抓驾驶员培训,而忽视了其它农机技术操作培训,致使农村农机操作人员不懂加工机及其它农机具维修、使用技术。因此,为从源头上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工作,要结合当地民族工作,创新工作方法,使广大机手自觉接受依法管机,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
(1)要按照“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在宣传上不能走过场。宣传方法要以事故案例图片、电视图片、警示教育片和易读易懂小资料等方式,入村入寨入农户开展宣传工作。要结合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及农村产业发展培训等工作,开展农机常规操作和农机具维护保养技术学习培训。争取县乡政府领导支持,使农村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农村安全生产重头戏来唱,把农村机械化安全宣传工作贯穿于农村社会管理和民族地区教育工作,从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提高广大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管理水平。
(2)强化农机安全监督执法检查,加大对农机安全的检查力度,要抓好拖拉机及驾驶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重点突出在农村道路、田间道路上的农机违法行为的检查。重点查处无证驾驶、违法载人,酒后驾车、超载、混载违法行为。在执法手段要加强与安监、公安交警、交通运政部门的配合与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建立联动机制,制定工作目标,建立长效机制共同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3)依据国家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国家应出台农业机械强制报废制度配套政策,对农村大量超期限,超能力“服役”的农业机械进行报废补贴,激励农民主动接受,消除或减少达不到技术要求的农机具继续从事农机作业,降低农机生产作业事故隐患。为农机管理部门提供依法管机的政策依据。
(4)加强农机定期检验工作。农机安全检测是农机监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确保机具完好率,促进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拖拉机定期检验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要求,对拖拉机各项技术项目逐一检查,对检验不合格的技术项目必须督促,指导农机手对其机具进行维修、参检。要建立健全拖拉机登记制度,谁检验、谁负责,确保检验工作的严肃性,提高检验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农机检验质量。
(5)加强农机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农机教育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依靠技术来保证机具的完好率,消除事故隐患,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开展农机培训,不但要坚持办好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还要针对从事农产品加工、农机维修,微型耕整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通过开展全方位的培训,使广大农机操作人员掌握大量的实用技术知识,使之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骨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人才。
(6)建立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要建立落实县乡村户四级农村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管理目标。重点巩固完善乡镇农机管理机构,保持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对农机拥有量比较大的乡镇可以建立村级农机安全协管组织,聘请1~2名懂技术、政治、法规意识强机手为村级农机协管员,承担本村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安全信息传递,农机发展需求等工作。在有条件的村可以示范性成立农机安全生产协会,开展农机安全生产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逐步探索农村农机安全监管新举措。
(1)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成立农机安全生产领导组织,定期召开农机安全生产联席会议,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农机安全生产纳入当地政府安全工作目标考核中。各级政府要从财政给予经费支持,确保必要的安全措施落实。
(2)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①要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将县乡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序列,增加人员编制,改善农机装备建设,争取在农机发展比较大乡镇设立农机安全监理站,进一步发挥其岗位职能作用。使之尽快适应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监督管理工作。②加强农机监理队伍人员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岗位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才能适应新时期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新要求。
(3)建立健全比较规范的乡镇“农机办证服务”窗口,制作窗口《岗位工作职责》、《农机规费执行标准》、《农机办证流程》上墙公开,建立健全《农机操作人员登记台帐》、《拖拉机注册检验登记台帐》和其它农业机具登记台帐等工作制度。服务人员要着装整齐,用语礼貌文明。为创建“平安农机”乡镇树立农机管理良好形象。
(4)依据国家《农机管理条例》建议上级政府制定专门从事农田作业机械生产管理配套政策,将不上道路行驶的从事纯农的拖拉机依法登记注册挂牌,牌照可以制作为纯农拖拉机号码,而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短期学习培训,考试合格,发放纯农拖拉机操作证,从而依法加强纯农机械的管理,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5)建议县级农机管理部门内设组建农机监理执法巡逻队,将县乡两级部分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纳入该队,明确职责,固定人员,制定工作制度,着装上岗,统一调度管理,常年深入到县乡村道路,开展农机安全执法检查工作,形成工作长效机制。从而充分调动发挥两级农机监管有限人力资源。
[1]林廷君.新形势下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5):47.
[2]于世涛.浅析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2007,(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