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庆 贺建红
(吕梁市水利局)
2003年以来,在水利部、黄委会和山西省水利厅的关怀和支持下,吕梁市大力实施了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建设项目。经过近10 a的建设,临县的万安沟坝系、六家沟坝系,方山县的石张坝系、店坪坝系及兴县的贺家会坝系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顺利通过验收,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减少入黄泥沙作出了积极贡献。
1.1.1 万安沟流域
万安沟流域位于临县北部,系黄河一级支流湫水河的一级支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流域总面积53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2.2 km2,占总面积的98%。年均土壤侵蚀模数14 300 t/km2,年输入黄河泥沙76.4万t。
1.1.2 六家沟流域
六家沟流域位于临县西部,系黄河一级支流,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流域总面积8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78 km2,占总面积的88.64%。年均土壤侵蚀模数14 040 t/km2,年输入黄河泥沙109.5 万 t。
1.1.3 石张流域
石张流域位于方山县城西40 km处,系黄河一级支流湫水河流域上游,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流域总面积84.33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80.85 km2,占总面积的95.87%。年均土壤侵蚀模数12 000 t/km2,年输入黄河泥沙97.02万t。
1.1.4 店坪流域
店坪沟流域位于方山县城西南30 km处,属黄河一级支流三川河流域北川河的一级支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流域总面积56.2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2.9 km2,占总面积的94.1%。年均土壤侵蚀模数12 000 t/km2,年输入黄河泥沙63.5万t。
1.1.5 贺家会流域
贺家会流域位于兴县城西南50 km处,系黄河一级支流,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流域总面积65.4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8.9 km2,占总面积的90%。年均土壤侵蚀模数13 230 t/km2,年输入黄河泥沙77.9万t。
5条流域坝系建设的总目标是:通过建设淤地坝,有效拦蓄流域内的洪水泥沙,提高工程对流域的控制和防洪能力,增加坝地面积,不断提高坝系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综合防御能力。
5条流域坝系工程共建设淤地坝211座,其中新建骨干坝44座,加固配套骨干坝2座,中型淤地坝66座,小型淤地坝99座。总投资8 929.4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 094.32万元,地方配套3 835.08万元。各坝系工程建设规模及投资如下。
1.3.1 万安沟流域坝系
新建淤地坝45座,其中新建骨干坝7座,加固配套骨干坝1座,中型淤地坝15座,小型淤地坝22座。总投资1 75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06万元,地方配套846万元。项目建设年限为2003-2005年。
1.3.2 六家沟流域坝系
新建淤地坝40座,其中新建骨干坝15座,中型淤地坝15座,小型淤地坝10座。总投资2 605.4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 573.32万元,地方配套1 032.12万元。项目建设年限为2005-2009年。
1.3.3 石张流域坝系
新建淤地坝29座,其中新建骨干坝4座,中型淤地坝5座,小型淤地坝20座。总投资912.4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61万元,地方配套351.47万元。项目建设工期3 a。
1.3.4 店坪沟流域坝系
新建淤地坝49座,其中新建骨干坝8座,中型淤地坝14座,小型淤地坝26座,加固配套骨干坝1座。总投资1 874.4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71万元,地方配套903.46万元。项目建设年限为2003-2005年。
1.3.5 贺家会流域坝系
新建淤地坝48座,其中新建骨干坝10座,中型淤地坝17座,小型淤地坝21座。总投资1 785.0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 083万元,地方配套702.03万元。项目建设工期3 a。
万安沟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3年7月通过黄委会组织的专家评审,2004年5月由省发改委以晋发改农经发[2004]44号文件批复。共下达投资1 75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906万元,地方配套846万元。所有建设资金于2007年底全部到位。单坝工程除1座中型坝(旧家山沟坝)和1座百万方以上骨干坝(殷堂沟坝)未验收外,其余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
六家沟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5年9月通过黄委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并由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局以黄规计发[2005]67号文件批复。共下达投资2 605.4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 573.32万元,地方配套1 032.12万元。单坝工程于2011年底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
石张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6年3月通过省水利厅和黄委会组织的专家评审,2006年11月由省发改委以晋发改农经发[2006]824号文件批复。共下达投资912.47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561万元,地方配套351.47万元。所有建设资金于2010年底全部到位。单坝工程于2009年底全部竣工,并于2011年5月通过验收,验收结果全部合格。
店坪沟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3年7月通过黄委会组织的专家评审,2004年5月由省发改委以晋发改农经发[2004]44号文件批复。共下达投资1874.46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971万元,地方配套903.46万元。所有建设资金于2006年底全部到位。单坝工程于2006年底全部竣工,2007年11月通过由省水利厅及市水利局组成的“吕梁市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项目库容100万m3以下单坝验收组”的验收,验收结果全部合格。
贺家会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5年3月通过省水利厅和黄委会组织的专家评审,2005年8月由省发改委以晋发改农经发[2005]546号文件批复。共下达投资1 785.03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1 083万元,地方配套702.03万元。所有建设资金于2008年底全部到位。工程于2010年底全部竣工,除红家沟骨干坝和寨子沟骨干坝属百万方以上库容的工程没有验收外,其余单坝工程均于2010年10月前通过验收,验收结果全部合格。
为了切实加强项目的建设管理,确保项目目标任务完成,并尽快受益,临县、方山县和兴县均成立了淤地坝建设项目部,明确淤地坝建设项目部是工程的建设单位,对流域坝系工程进行全面管理。根据省、市“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管理细则”,项目部在完成项目可研、设计报批及接到项目投资计划后,按法定程序委托工程招标代理公司进行了工程招投标,并由项目部与中标单位签订工程建设合同。选择工程监理公司对工程实行全程监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并在项目区进行公示,接受受益区群众的监督。
为了顺利完坝系建设任务,临县、方山县和兴县均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水利局局长和受益乡(镇)长组成的淤地坝工程建设领导组,有力地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领导组主要决策项目建设重大事项及土地协调等,具体日常事务由淤地坝建设项目部负责。
工程实施程序为:年度计划下达后,各县对下达的骨干坝工程进行公开招投标,选择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中型淤地坝和小型淤地坝按照合同制管理模式进行,并及时在所属村委进行公示。合同签订后,由项目法人、驻地监理、承包商三方共同组成施工团队,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分别承担施工过程中的相关事务,确保了工程有序进行。
在具体施工管理过程中:一是注重与工程所在乡镇政府的配合。施工单位与所属乡镇密切配合,对施工中涉及的土地、道路、树木等诸多事宜,由乡镇委派包村干部协调解决。二是强化技术管理。由于坝系工程具有单项工程数量多、工地分散等特点,县项目部抽出技术人员,进驻到施工现场,吃住在工地,对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进度督促,确保建设程序规范、质量合格、工期不托延。三是完善监督体系。在施工过程中,除施工队自检、监理单位复检、建设单位和上级主管单位抽检和同级质量监督部门监督外,各县还在受益村中选择有责任心的群众作为义务监督员,对工程实施全过程监督,进一步完善了淤地坝建设监督体系。
淤地坝建设资金实行专账、专户、专人管理,支付程序为:首先,由施工队申报阶段完成的工程量和支付申请,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核准后,签发支付令;然后,由建设单位分管领导、纪检领导、主管领导联签;最后,由财务人员支付兑现。
淤地坝作为公益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可极大地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其运行安全、效益发挥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工程竣工验收后,统一移交当地乡村负责工程的运行管理。工程防汛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上述5条流域坝系内所有的新建工程全部落实了管护责任,并签订了管护合同。市政府出台了《吕梁市淤地坝安全运行管理办法》,临县、方山县和兴县都以政府文件出台了本县区的《水土保持淤地坝管护暂行办法》,把水土保持淤地坝的管护经费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大、中、小坝分类给予补助,有效促进了淤地坝的管护工作,确保了工程正常运行和综合效益发挥。
截至2011年底,上述5条流域坝系项目的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加上流域内原有的淤地坝工程,淤地坝总量达到324座,其中骨干坝55座,中型坝89座,小型坝180座,总控制流域面积226.59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45%。除主沟道流域未控制外,其他沟道均有工程。项目的防洪减灾、拦泥淤地、蓄水保土、增收致富的目标框架基本形成,部分效益已开始显现。已淤积坝地169.10 hm2,部分坝地已耕种,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5条流域坝系项目的实施,使各流域内的大部分沟壑得到了工程控制,新建工程运行以来,已拦蓄泥沙765.64万m3,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流域内地下水位明显提高,下游沟道的清水径流量明显增加,区域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流域坝系项目建成后,增加了坝地基本农田,进一步促进和稳定了坡耕地的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部分淤地坝坝路结合,改善了交通条件,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区域经济结构逐渐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多元化经济发展,群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坝系项目是国家补助性项目,省、市、县均需配套。但我市的临县、方山县和兴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县级财力不足,群众自筹能力有限。项目实施过程中,除省级配套落实外,市、县财政配套和群众自筹只有部分得到落实,资金不足和按基建项目管理形成突出矛盾,给项目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坝系建设的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一是项目不全。流域交通道路等附属工程,未列入概算;二是人工工资预算偏低,与实际社会价格出入太大。建议水土保持概算定额应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坝系建设项目概算内容应全面反映实际需要。
农村土地30 a不变,有个别村集体无机动地,有的地方乡村积极性不高,施工及淹没占地得不到合理解决,地权农民与施工单位矛盾纠纷较多。赔偿无标准,因赔偿而侵占工程建设资金的现象屡见不鲜,使本来资金的先天不足雪上加霜,影响到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甚至伤害了施工方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