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唱比赛看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质量

2012-04-12 10:47:06耀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音准合唱团歌唱

耿 耀

(沈阳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

从合唱比赛看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质量

耿 耀

(沈阳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

分析了我国合唱比赛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音乐教学中,为求音色统一而存在声音观念上的误区,为求新颖别致而存在强调表现的误区。提出高质量的声乐教学是合唱团员良好音乐素养的保障。

合唱比赛;高校,声乐教学

笔者长期担任学生合唱团的声乐指导,并多次随团参加国内的各类合唱比赛,通过亲身参与和观看一些大赛,笔者作为一名声乐教师感触良多,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个人对于这些合唱比赛的一些观点。

一、为求音色统一而出现声音观念上的误区

很多人在一起歌唱才能构成“合唱”,但合唱不是很多人一起唱就可以的,合唱之所以被称为音乐艺术中的一枝奇葩,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它的“合”字上。也就是说,合唱能够经过几百年的历史长河延续至今,它艺术内涵中声音的和谐、情感表现的统一等等都体现在一个“合”字。这个“合”字是合唱的灵魂,它强调了合唱演唱声音的统一性,这个统一性的前提,是由合唱团员个人的演唱技术来保证的。如果一支合唱团中每个演唱的个体都能保证在歌唱技术上无障碍,那么,这支合唱团整体的声音就容易做到和谐,否则,只能通过某种技术上的控制才能达到和谐的目的了。

央视合唱大赛上的一些合唱团为了达到音色上的和谐统一,演唱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某种控制手段来完成的,例如比赛中的几支男声合唱团的表现就可以反映出这个问题。比赛中,这几支男声合唱团在形式、表演等方面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但是他们演唱的音色却都给人一种暗淡、苍老的感觉。虽然声音统一了,可是由于音色暗淡,缺乏青年人的朝气,咬字吐字含在嘴里,不够“字正腔圆”,听了之后给人一种不够爽朗、明快的感觉。

造成上述局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合唱团员个人演唱技术不够,合唱团指挥(或声乐指导)为了达到声音统一的要求而不得已而为之;二是合唱团指挥(或声乐指导)的声乐观念所致,认为这样演唱是统一音色的标准,从而有意要求合唱团员这样演唱;三是由于我们举办高水平合唱比赛数量太少,接触国外高水平合唱团的机会不多,一些指挥(或声乐指导)对合唱声音的观念还存在“响、亮、齐”的阶段上;四是指挥或声乐指导面对合唱队员现有的歌唱技术做出的无奈之举[1]。

这也间接的反映出当前在声乐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其中有教师的歌唱声音理念问题,有教学的方法问题,有教学工作态度问题,还有人才选拔的招生工作问题,其次还有在合唱团训练工作中团结协作的问题,等等。如果每位声乐教师在工作中都能够做到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总结演唱经验,不断地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更新歌唱声音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耐心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地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教学质量就会有更大的提高,并通过合唱比赛这个平台来展示教学成果。如果合唱团取得了好的成绩,是每一名声乐教师的光荣,反之,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为求新颖别致而强调表现的误区

正如大家在合唱比赛直播中看到的那样,在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比赛中,各参赛队为了出奇制胜,竞相在表演中下足了功夫,各团队在演出服装上争奇斗艳、动作上各领风骚,既有载歌载舞的表演,又有合唱队型的不断变换,虽然他们独具特色的表演打破了以往合唱演唱的单一模式,但是,对于表演者来讲,合唱毕竟是以唱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音乐艺术形式;对于听众而言,音乐则是以听觉为主的艺术。可是目前,在国内的各类合唱比赛中,很多合唱团把动作表演提高到了与歌唱相等的地位,更有的合唱团甚至在演唱中将动作视为凌驾于合唱之上的一等要素。让人大有“看”合唱,而不是听合唱的感觉。

虽然说,在比赛中加入一些适当的动作是无可厚非的,很多合唱团在比赛中编排了很多花样的初衷也是好的,但是,不要忘记,合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是唱,是通过多声部色彩的和谐、强与弱、男与女音色的不同变化和对比、音乐作品写作技术手段的表现等等来展示合唱艺术的魅力的。说到底,合唱艺术主要是通过声音来感染听众的,而“表演”只是演唱中的辅助元素。试想,如果我们听唱片,能够看得到演唱者的表演吗?

另外,在比赛中很多合唱团为了强调和追求视觉上的新颖,编排的很多动作既不符合歌唱的生理要求,又有喧宾夺主之感,严重干扰了听众的听觉注意力。很多合唱团编排的动作甚至影响到了合唱团员演唱时的呼吸,阻碍了人在歌唱中生理机能的合理运用。还有的合唱团编排的动作使合唱团员的目光整齐地忽左忽右、忽上忽下,而将指挥完全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所以说,目前国内合唱比赛中盛行的动作之风完全是对于合唱艺术的曲解和误读,更是对我国广大观众对于合唱艺术理解上的误导,也是声乐教学的无奈,更是令合唱指挥们对于这个跨专业(动作编排及导演与合唱训练)的“新兴行当”感到无比的尴尬和悲哀[2]。

三、高质量的声乐教学是合唱团员良好音乐素养的重要保障

一支好的合唱团队,只凭团员们有热情和好的歌唱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每一名合唱团员还要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而良好的音乐素质则来源于平时声乐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长期训练和培养。

1.培养学生较强的自我音准控制能力

合唱作品主要是由多声部构成的,作品中各声部的旋律在横向上都不尽相同,那么,在演唱中就会出现各声部团员是否具备自我控制音准的问题,这个音准的控制能力问题除了需要在合唱训练当中解决之外,平时的声乐教学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教授学生练习的都是单声部音乐作品,但是,由于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歌唱技术,而忽略了学生歌唱音准方面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们在合唱演唱中只注意自己的演唱技巧和音色的质量,竟不知道自己的音准早已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由于很多合唱团员在接受声乐训练的过程中长期养成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歌唱习惯,要在合唱训练中马上将其改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需要声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从发声练习到演唱作品训练,都要十分重视学生歌唱中的音准问题,这样将有助于学生日后能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演员或优秀的合唱团员[3]。

2.培养学生较强的自我节奏控制能力

有些合唱作品的局部是采用复调手法写成的,有的作品更是全部用纯粹的复调技术写成的,因此,很多合唱作品在多数情况下各声部的节奏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在演唱这类作品时,就需要具有很强的节拍、节奏的领悟能力,尤其是在演唱时对作品整体速度的控制能力。因为在演唱这类作品时,一个声部的速度把握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到另一个声部,也可能破坏整首作品的层次布局,使整部作品的节奏七零八落。即使是演唱和声性很强的合唱作品,合唱团员个人的整体节奏感也是相当重要的。记得在2007年的“金钟奖”合唱比赛中,沈阳大学的学生们基本上将作品完成得还算可以,但是与那些优秀团队相比,该团的个别声部和个别学生在一些细节上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这也反映出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过分重视对学生歌唱技术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对作品节奏把握能力的培养。例如,平时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在演唱《大森林的早晨》这首作品时,在演唱“山青青,水潺潺”这个乐句的节奏时常常把握得不够准确;还有的学生在演唱《梧桐树》这首作品时,也经常将第三乐句“噢,听不见,噢,听不见”等处的节奏唱错。可是,声乐教师却在课堂上熟视无睹,这样的教学既是对专业和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更无法保证一支合唱团成员的专业质量[4]。

3.培养学生充分的情感表现能力

音乐素质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音乐情感的表现能力。要想使合唱团在合唱演唱中具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就需要合唱团员对整首作品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感悟能力。一些队伍在比赛中没有取得较为理想成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音乐情感的表现方面与那些优秀的合唱团队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教师在平时的声乐训练中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学生的歌唱声音训练上,而忽视了对于学生们歌唱中情感表现的培养。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在演唱中过分注重自己的声音和技巧,演唱过程中想得最多的是哪里要注意气息的支撑或是换气、到高音之前要如何进行生理准备等等,这样,就导致了将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舞台上的音乐情感表现等主要内容都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在声乐训练中,强调学生的歌唱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还要训练学生学会进行音乐情感的表现,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和要求,学生们在演唱中才能逐渐养成“声情并茂”的良好音乐素养,演绎的歌曲才会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我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培养学生们的“乐感”吧?而平日里的声乐教学缺乏的正是这种“乐感”的培养。

4.多为学生创造演出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

通过参与多次的合唱比赛,我们认识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声乐教学要重视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专业强调的方向不同,目前国内很多综合类大学的音乐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方面与专业音乐院校还有着很大的差距。通过参加比赛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些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合唱团在比赛中也有发挥失常的表现,但表现欠佳更多的则是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合唱团。例如,在那次“金钟奖”合唱比赛赛前“走台彩排”的练习过程中,由于我校学生平时的演出机会很少,缺乏必要的舞台经验,特别是缺少“大赛”的经验,尤其是对于大赛气氛很不适应,情绪或过于亢奋,精神或过于紧张,甚至出现了集体音准出现偏高,虽然经过指挥的及时调整情况略有好转,但还是让老师和指挥在第二天的比赛中捏了一把汗。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学生平时演出的机会太少、缺乏舞台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缺乏这种高级别大赛的经验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今后应该在教学中多为学生们创造演出或比赛的机会,为他们增长演出实践经验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实践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合唱是变换多端的人声之交响,一支合唱团优异的成绩取决于优美动听的歌声,而不是哗众取宠的外在表演,他们动听而又统一的音响是由合唱团员高超的个人演唱技术和超强的音乐素养所决定的,而个人的演唱技术和音乐素养正是来源于高质量的声乐教学。因此,一支合唱团如果要想在大赛中取得较好的表现,就需要声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努力地提高教学质量,在训练学生提高歌唱技巧的同时,更要注重于学生在音乐情感表现、舞台艺术实践、音乐素养等各方面的综合培养。从而把声乐教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1]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76.

[2]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

[3]徐武冠,高奉仁.合唱与指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24.

[4]马革顺.关于合唱艺术的表达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33.

【责任编辑:张耀华】

Teaching Quality of Vocal Music in Colleges of China from Chorus Competition

GENG Yao
(School of Music,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1,China)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orus competition of China are analyzed.The misunderstandings in concept of voice for unified timbre,and focusing on performance to be unique in teaching of vocal music are pointed out.It is proposed that,the high-quality vocal teaching is the protection of the good music literacy of the members of chorus.

chorus competi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y;teaching of vocal music

H 642.53

A

1008-3862(2012)04-0078-03

2012-03-20

耿 耀(1960-),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音准合唱团歌唱
为你而歌唱
歌海(2020年4期)2020-08-25 01:57:49
为你歌唱
小读者之友(2020年6期)2020-07-06 13:29:30
难忘的合唱团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38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歌唱十月
时代风采(2016年19期)2017-05-05 12:12:41
毛茸茸合唱团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快闪合唱团
小青蛙报(2014年10期)2014-09-22 21: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