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视阈探析当前我党的作风建设

2012-04-12 10:47:06何少华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作风干部建设

何少华

(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8)

从历史视阈探析当前我党的作风建设

何少华

(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8)

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优良传统,认为作风建设是党的传家宝,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了优良的作风。新时期,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作风,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风建设的路径。

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历史视阈

2012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由此,掀起了新一轮党风学习和建设高潮。回顾我党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与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作风是分不开的。新时期,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作风建设不仅必须和必要,而且任重而道远。

一、党的作风建设的优良传统

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作风建设,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就根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开拓性地论述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他明确指出:“我们要完成打败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着我们学……那么,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能被我们打败的。”[1]

毛泽东同志正式提出“作风”一词是在1937年5月8日,他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讲到:“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这就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党的领袖应该有的性格和作风。”[2]抗日战争时期,鉴于党内长期存在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等不正之风,毛泽东又亲自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延安整风运动。通过整风,不仅端正了党风,增强了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而且使党的作风建设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成为推动抗战胜利的制胜法宝。党的七大,毛泽东深思熟虑,明确把党的作风建设概括为三个方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3]这三大作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作风建设的高度概括,构成了毛泽东党风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1949年3月,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及时预见到党在革命胜利和掌握政权后面临的挑战,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两个务必”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史为鉴,突破“政怠宦成”、“人亡政息”历史周期律的英雄本色。新中国成立后,党继续发扬三大作风的指引功能。1950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并于1952年2月3日又发出指示,要求把“整党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联合起来开展。这次“整党运动”和“三反”、“五反”的结合,使党的崇高形象没有因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受到影响,保证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顺利实现。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从1957年开始,我国转入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为了保证这场伟大变革的顺利进行,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各级部门在这一总路线的指引下,按照“团结批评—— 团结”的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展开。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他反复强调,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5]“三个有利于”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血肉相联的亲情关系,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公仆本色。正因为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作风建设,才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平稳快速的发展时期。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进一步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他说: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作风,发扬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作风”[6]由此,党的作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的领导集体紧紧抓住作风建设这个法宝,再上西柏坡,并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作风建设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特别是他创造性地指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7]由此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进入新一轮高潮。

二、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新时期,面对时代主题的转换,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集思广益,不断赋予作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容。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一致通过《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党的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重点,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8]而作风建设,关键是抓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决定》尤其强调,各级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应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要时时处处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以公仆的角色定自身,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仍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作风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思想基础,经济建设为作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突破口是制止腐败。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要把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建设的突出问题,标本兼治、惩防并举。要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

三、新时期加强党风建设的路径选择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首先是坚持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其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自觉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发展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加强学风建设。学风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对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首先,全党同志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把学习理论与总结实践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历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结合起来,与学习当代经济、科技、文化等知识结合起来。领导干部特别是走上新岗位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学习的表率。其次,学习的目的完全在于应用。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开动脑筋,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第三,学习制度化是加强学习的有力保证。要建立理论学习的领导责任制,严格督促检查。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制度和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

(3)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首先就要从加强教育,提高觉悟入手。要让各级领导干部从心里明白“自己入党为什么,为官一任干什么,离任以后留什么”的问题,从而在一切工作中,牢固树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谋福利是共产党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观念,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着力解决党和人民的当务之急。其次是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和评价标准,下决心改变主要看数据、听汇报、比指标的干部评价体系。坚持群众公认、单位公认、上级公认的“三认原则”。

(4)加强领导作风建设。坚持优良的领导作风,就是要关心群众,联系群众。当前有不少干部对此认识不清,把握不准,没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导致一些干部在领导作风上蔑视群众,脱离群众;一些干部工作飘浮,不深入群众,不下基层,即使下了基层,也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下车听汇报,开会念材料;一些干部不务实际,独断专行,在重大决策上,先拍脑袋决定,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群众和党的利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民主意识,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职责,善谋富民之策,常办为民之事,把我们的全部工作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

(5)加强生活作风建设。在新的形势下,全党尤其是党员干部要自觉过好生活作风关,努力做到五慎:“一是慎始,认真对待生活中每个第一次,不给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以可乘之机;二是慎独,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遵守道德原则;三是慎微,克服小节无害心理,谨防积小恶而成大恶;四是慎好,注意隐己所好,对于不利于事业发展和官德修养的爱好,要坚决放弃,以免玩物丧志或为别有用心的人投其所好;五是慎友,对于那些瞄着自己权力而来的所谓‘朋友’,要慎重对待,多交益友、诤友。”[9]从而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影响和带领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明大道上阔步向前。

[1]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M]∥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2.

[2]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奋斗[M]∥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7.

[3]毛泽东.论联合政府[M]∥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4]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M]∥ 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5]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M]∥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6]江泽民.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M]∥江泽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84.

[7]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七次会议上发表讲话[N].人民日报,2007-01-10(1).

[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J].党建,2001(11):4-12.

[9]罗殿龙.着力推进党的作风建设[J].当代广西,2005(6):32.

【责任编辑:王立欣】

Analysis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Current Style Construction from Historical Prospection

HE Shaohua
(Marxist School,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Beijing 100088,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fine tradition on style construction,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party’s family heirloom.The party always pays high attention to the style construction;the fine work style is formed and insisted on in the long-term of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In the new period,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ust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al style,and strengthen style construction,to unite with and lead the Chinese people’s all-round construction of the well-off society and speeding up socialist modernization.The means of the enhancement of the party’s work styl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is put forward.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work style construction;historical prospection

D 261.3

A

1008-3862(2012)04-0035-03

2012-04-27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10C1213)。

何少华(1981-),男,陕西宝鸡人,中国政法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作风干部建设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2:10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中国水利(2015年9期)2015-02-28 15:13:26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