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萍
(三门峡市图书馆,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功利性阅读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确有一部分大学生功利心强、心浮气躁,只愿意快速浏览一些对考试、找工作有用的书籍,抱着用过就扔的不良心态。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希望博览群书,获得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对考研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大学生们需要迅速、快捷地掌握所需知识,这必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时,他们选择功利性阅读也就无可厚非了。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我们要正视这种现象,深刻地进行剖析。
目前,大学生们所面临的考研、就业压力之大,人人皆知。在大学生中,除专业课外,阅读更重眼前利益,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多拿一本证书,就多一条就业出路;多拿一本证书,就多一个就业机会;在社会要求实用型人才和就业双重压力下,大学生们不得不正视现实,为就业生存而努力奋斗,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必须尽快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他们往往希望所学的知识能很快派上用场,而等不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积淀。碰到用得上的专业书,也没有时间坐下来静心翻阅,而是要找到核心内容并迅速掌握它,这是一种救火式的阅读。在这种强大的现实压力下,哪里还有心情再读一些晦涩难懂的经典名著,找几本轻松点的通俗读物来看看,适当进行减压也是正常的。
一方面,电子阅读因其资源更新速度快、不受时空限制、查找方便等特点,日益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每当临近考试、毕业,他们更依赖于内容丰富、方便快捷的网络,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子阅读有着经典名著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调查显示,近30%的大学生经常用MP4或手机看电子书,超过50%的大学生在写论文和完成作业时,资料查阅途径首选的是电子资料。而据湖北大学图书馆的统计,该校2009年电子图书下载总量达到10.484万次,单个电子资源的利用率高达40.5%。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不允许大学生们只待在象牙塔里苦读圣贤书,除专业课外,应该尽量多地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了解社会动态。休闲娱乐、汇集大量信息的杂志因轻松的阅读形式和内容,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首选。他们认为,一本小小的杂志可以集纳多种不同观念,并能对最近时事热点进行及时追踪和延伸阅读,是他们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而且价格不贵,值得投资。
从古到今,功利性阅读长期存在,从古代流传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等名句可见一斑。虽然这些并不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开卷有益”、“学以致用”的思想还是深入人心的。阅读的本质是什么?就是通过阅读获得自己的知识需求。阅读是读者的权利和自由,学以致用、阅读一些对自己未来生活和工作有帮助的书籍并没有错,我们不能因为高校大学生阅读有关考试、就业、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书就指责他们功利性强。虽然阅读经典名著,提高人文素养也很重要,但是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功利性阅读更为现实,更能对他们走入社会后的工作、生活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这才是大学生们最为看重的。
前面我们分析了功利性阅读的成因,虽然说功利性阅读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阅读需要。但并不能成为一种阅读的主流。在特定的环境中,比如面临考试、择业、人生困惑等问题时,为了快速解决找到答案,进行功利性阅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读书是一种体悟生命、感受文化魅力、涵养内在精神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习惯和需要。若长期进行功利性阅读,则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们浮躁的阅读心理,知识结构的简单化,进入不了文化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所担忧的。作为高校图书馆,要正视这种现实,采取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措施,帮助大学生达到阅读与功利的平衡,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大学生的阅读规律和阅读动机同其年龄、知识积累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从导读的客体上来说,新生刚刚来到一个新环境,对一切都感到好奇,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往往是无所适从、难以选择,要么搜寻一圈后空手而归,要么是不分良萎地搬回一堆。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年龄尚小,身心没有发育成熟不会选择,另一方面是因为对图书馆不熟悉,也可以说是图书馆的导读工作不够细致。新生的入馆教育非常重要,应该指定专人对新人进行入馆前的阅读教育,内容包括图书馆的重要性、阅读的意义、图书馆的布局、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方法、登录图书馆网站了解新书动态等,挑选一些培养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经典名著编制成导读书目,将新书推荐放在大厅、图书馆网站等醒目的地方。帮助新生树立良好的阅读动机、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并迅速融入到图书馆的良好阅读氛围中。对于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他们的大学生涯很快就要结束,除了兼顾专业课外,更多的是面临着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实用性和功利性变强。高校图书馆在此时要理解他们的功利性阅读行为,要建立导读反馈系统,及时收集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购置一批相关专业的最新书籍,从网上搜索最新资讯,有针对性地提供文献信息检索帮助,将他们所需要的有关资料及时送到他们的手中。
“读书需求师,读书需交友”。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想从中找到所需知识,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图书馆能建立“读者协会”,定期开展“读书交友活动”,在活动中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由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善于阅读的同学现身说法,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想和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大家一起来讨论功利性阅读的利与弊,从讨论中发现自己的误区在哪里。我想这比一味地去指责要有用得多,对于“饥不择食”般的功利性阅读者来说,如果没有各种压力,他们当然也更喜欢读一些经典名著、一些沁人肺腑的美文,总比枯燥无味的专业书强吧,奈何社会形势不允许,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此时,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能够使自己不但快速掌握所需知识,而且避免走入误区。对于社会上几乎一边倒的惋惜和指责声,大学生们常常谓之为“站着说话不腰疼”。高校图书馆要设法组织好“读者协会”,设计好讨论主题,为同学们之间的互相鼓励、互相推荐,互相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把握好功利性阅读的度。
大学生进行功利性阅读,期望在就职前多获取一些技能和知识,这是没有错的。只是大部分的大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要是关于技能方面的书都看,包括计算机、英语、会计、驾驶、心理学等,恨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这就走入了一个误区,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无限地扩大自己的学习范围,只能导致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精。等到去面试的时候才发现,什么都干不了。所以,高校图书馆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由专人对大学生进行职前心理辅导,也可请专业的心理专家到馆进行培训。使大学生们了解社会现有的形势,明白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转变,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一个积累和准备的过程。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需求,不能有急躁情绪,应该制定一个较详细完备的生涯发展策略,认清自己的差距,带着明确的目标训练自己,专注一门学精学透。另外,一个人只有在与外界的互动中,才能了解社会和他人,才能在一个更为广大的坐标体系中,真正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只有专心致志将自己的专业学好,有一身过硬的本领,才是立身之本。
[1]刘学平.功利性读者的文化报复[J].图书馆建设,2004(5).
[2]董一凡.功利性阅读概念及功能的梳理[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0(1).
[3]谢鸣敏,石武强.功利性读书无可厚非[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4).
[4]周庆梅.浅谈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教育[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7).
[5]梁春阳.大学生读书方法与图书馆导读工作[J].西北高校图书馆,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