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运动人体理论完善“特警搏击科学化训练”探索
周波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特警训练发展迅速,但其中的问题也很突出,特别是培养体系中缺乏自然科学理论的指导。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的研究已经大大促进了体育的发展,因此将该理论引入特警人才的培养过程,对多角度提升警务搏击教学训练的科学性,完善“特警人才培养体系”警体教学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警;人才培养;运动人体科学
警务搏击技术是指警察在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缉捕犯罪嫌疑人,或在执行职务中遇到不法侵害行为时,在不准使用、来不及使用或不宜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情况下,以徒手制服犯罪嫌疑人的一项重要的警务实战技能。良好的警务搏击技能不仅是警察有效打击、制服犯罪分子的有效手段,也是在执法战斗中减少伤亡、树立现代警察良好形象的方式,同时也是维护警察身心健康的必要手段。根据我国警务实战现状,警务搏击技术教学是警察院校特警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发展公安缉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公安工作所需人才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警察院校特警徒手对抗训练发展现状
我国特警警务搏击训练中,教师不仅要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还要踏踏实实地积累知识,努力钻研与摸索,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警察院校或上级管理部门每年都有计划地对警务搏击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定期安排教师深入基层参加公安实践锻炼或搞调查研究。警察院校特警警务搏击教官实践和文化理论水平能力都较高,基本都具有多年专业搏击训练经历和二级以上专业运动员证书,学员参加工作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但是在特警培养中,教学仍然以“口传心授”的经验之谈进行,面对学生受伤而束手无策,训练疲劳后不知如何恢复(多数靠机体自我康复,缺少主动的人体康复理疗方法治疗),这样会导致对警务搏击教学模式的规划出现偏差,最终反映在我国特警人才培养过程中效率相对不高。相关运动人体科学辅助在特警警务搏击训练只是刚刚起步尝试阶段。除个别警察院校配有运动医学教官外,各地警察院校特警训练还没有配备专门的运动医学教官、生理检测师,营养师和心理辅导师更是纸上谈兵,基本没有定期的生理监控检测和有专门针对性的运动损伤生理康复监控。在特警训练避免运动疲劳、降低运动损伤中,还没有认识到科学利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践应用“特警人才培养体系”重要性。
伴随国家特警教育的师资队伍、教学力量、硬件设施的快速发展,特警警务搏击科学化训练发展还是远远滞后。我国特警方向人才培养经历了“地方身体强壮警察组成的家班”、“体育专业人员组成的科班”,再到目前“警院特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今天,科技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并蓬勃发展,而我国特警教育人才培养领域仍是一片空白,依旧沿袭从前“土法炼钢”模式。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教学模式、技能培养、训练模式等方面到走上工作岗位,贯穿“经验至上、口传心授、自然淘汰”思想,自然科学理论知识与研究丝毫没有涉入特警人才培养领域。训练过程中没有运动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监控,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运动疲劳监控凭经验、运动损失康复靠毅力。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特警警务搏击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它们的解决,决定着我国特警教育事业的成功。这些状况,正是目前我国特警教育人才培养领域总体环境的真实写照。虽然我国特警教育也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但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问题,这些问题甚至可能是决定特警教育事业未来发展方向与生死存亡的问题。
(二)国外警察院校特警警务搏击训练发展现状
国外警察由于执法理念和国家法律、法规不同,更侧重于警械和武器的使用,但现在也越来越重视徒手格斗的训练,并把徒手擒敌训练视为身体、心理训练的重要手段。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特警训练中非常注重格斗技术符合实战的训练,训练中非常强调技术动作的凶狠及实用性,基本都是相当凶狠的踢、打、摔、拿、锁具有可运用的实用格斗技艺。特警成员接受近乎于苛求的挑选和残酷的训练,用来提高人的意志、反应能力、坚定信心与斗志,以保证在执行任务时能“以一敌十,以十敌百”。特警培养相关科学研究,除特警战术理论研究之外,比例较大的、主要的就是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科研,涉及人体科学与警务实战各角度的有机结合,已经能够应用于人体科学从宏观到微观各方面的实证知识指导。从选材到动作优化,从疲劳恢复到执法战斗的各个环节,甚至涉及特警心理调节的领域,对特警人才的培养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其科研成果的各种论文、论著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所以,发达国家的特警培训能力水平相对较高,是因为有坚实的科学理论的支撑。教授专家们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著书立说研究人体科学、研究特警训练相关的创造性思维。很多警察学院聘请著名医生、学者、专业教授组成研究组,共同研究特警人体科学新领域的内容。实战训练中每个训练小组(6-10人左右)都配有专门的医师、营养师、生理监控师、心理辅导师、康复技师,保证在所有的训练科学安全。定期对每个队员进行生理监控(体重、心率、血液、尿液等检查)和心理辅导,尽力避免运动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对于运动疲劳和运动受伤人员都安排有专门的主治医生和康复师,针对不同受伤队员安排有专门针对性的生理康复监控和医疗处方。
(一)当代体育发展历程
现代竞技体育以第一届1896年在雅典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为标志,迄今已逾百年。百年奥运体育史中,主要分成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30年代前,对运动训练的认识尚浅,加之运动训练相关研究成果不多,运动员要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刻苦训练。同等条件下,运动成绩与训练强度呈正比。苦练、大强度是现代运动训练起始阶段的主要特征。第二阶段:30年代至50年代期间,教练员与运动员逐渐发现,训练的刻苦程度与成绩提高并非正比关系,同一个项目训练量与强度相同,成绩的提高却迥然不同。多年研究显示,成绩不仅与训练有关,更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选材问题受到运动训练者的高度重视。最有代表性的说法为:“发现天才”,或“选材是成功的一半”。这一段历史称作“天才发现”阶段。第三阶段:上世纪60年代至今,科学迅猛发展,研究成果不断被应用到体育竞技中来,推动其迅猛发展。在此期间,训练理论水平也不断提高,运动生理、生化、生物力学、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及最新科研成果持续融入,各种测试手段、信息手段、训练手段、恢复手段等都出现新的进展。运动训练借助科技的力量,获得的无穷的动力,这一切的基础就是科学,是多学科运用阶段[1]。
(二)运动训练科学体系的建立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相关的自然科学学科,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均不同程度应用到运动训练中去,极大地完善了运动训练科学的内容。而社会学范畴的心理学、教育学、组织学、系统理论等成果的介入,使运动科学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体育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五大类的近50门体育学科的完整体系。靠拼体力取得优异成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以体育科技为先导的新时代。
(三)科技对体育的促进作用
科技对体育实践的指导,主要包括科技手段与科技理论两方面。其中科学理论属于软件保障,各项科技手段属于硬件保障。没有科学理论的保障,训练就等于失去科学的翅膀,是否有科学理论手段的保障是判定科学训练的关键。科学理论包括:身体机能检测、技术监控、心理调控、体能恢复、伤病防治、运动营养补充,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显示了先进科学理论与最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对体育的促进作用,科技奥运的理念是科技体育的表现。
(一)警务搏击与体育运动统属身体活动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方式实施或实现对人体自身的改造活动,它限定了活动手段——身体。无论是竞技类还是健身类体育活动,在实践中都由动作及动作系统组成,都是由肢体动作基础,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的活动方式。警务搏击技能形成的过程,是摔跤、散打、柔道、跆拳道、空手道能力实战化的过程,是一种综合性表现形式,是依靠法律性质的程序化的执法战斗搏击能力的体现。特警队员作为活动的主体,身体依然是唯一的活动手段,“远踢、近打、贴身摔”的基本功同样是通过身体表现出来,这就是理论探讨的基础,是特警警务搏击能力的物质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认定,与体育运动分支警务搏击表现形式在此性质上属于身体活动。任何动作都有固定的程序与动作形式,即高效、实用,有些特警队员正是把程式化动作的个性化完成作为自己个人特警实战能力突出特点的表现形式。从运动科学角度分析,程式化动作具有三个要点:首先,程式化动作必须按照一定的规格要求进行;其次,它需要合理、有效地完成各个动作及其衔接;最后,这个动作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机体能力。因此可以认定,从运动角度而言,警务搏击训练过程中程式化训练在运动本质上属于运动技术。
(二)特警掌握警务搏击动作的能力属于运动技能范畴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有效掌握和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是在准确的时间和空间内大脑皮层精确支配肌肉收缩的能力,是后天获得基础上建立的复杂、连锁的、本体感受的运动条件反射。它是运动技术与能力的结合,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掌握动作的特殊条件反射的能力。其内在表现为大脑皮层精细处理神经反射,外在表现为自动化动作,在准确时空内精确支配肌肉收缩的能力。
警务搏击是一门“综合警察体育实战能力培养课程”,其实质是以警务实战动作为手段的实战形式。特警队员掌握这些程式化动作的过程中,需要一遍遍刻苦练习,不断地在教师的指导下,纠正错误动作,熟练正确动作,并反复练习,最终掌握各种动作。从运动科学角度而言,特警队员掌握各种警务搏击实战动作的能力,就是属于特警自身的一种技能,就是运动技能所代表的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掌握动作的特殊条件反射的能力,是经过学习后而掌握了的具有个性化的自动化行为方式,对任何动作而言,掌握的过程都符合运动技能的特征,即,内在表现为大脑皮层精细处理神经反射,外在表现为自动化动作,在准确时空内精确支配肌肉收缩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就特警自身而言,通过学习、练习而掌握动作而能够高水平警务实战水平,这个掌握的能力可以认定为运动技能。
特警队员培养的第一阶段就是体能训练与学习警务搏击基本技术动作,这是初入门者必须经历的阶段。此阶段最重要的是练好过硬的体能,基本功的好坏程度将取决于日后的警务实战运动技能完成好坏、质量高低。这些技巧的习得与形成,来自于天长日久的刻苦训练,这种训练是日积月累的长期科学训练的反映。
(一)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运动技能的形成始于运动技术的学习,通过学习、训练而系统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都是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同理,特警队员警务搏击能力的掌握过程属于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这个形成可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泛化、分化、自动化(动力定型)阶段,它们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不可分割,没有绝对的界限,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量变到质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第一阶段:运动技能的认知定向阶段──泛化阶段;第二阶段:运动技能初步形成阶段──分化阶段;第三阶段:运动技能协调完善阶段──自动化阶段[2]。
(二)特警警务搏击基本动作的掌握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运动科学是指任何通过学习、训练而系统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都是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3]。通过这个定义能够认定对特警中警务搏击技能自动化动作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从运动科学角度而言就是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在特警对警务搏击的学习、掌握过程中,势必都要经历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泛化、分化、自动化阶段,这是客观存在并且根本无法绕开的。由于目前罕有运动科学的理论进入特警警务搏击教育领域,作为特警教师,没有经过运动科学理论的深入培训,因此了解动作掌握的科学分段理论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则较为困难。警务搏击技能形成的表现,从运动科学角度而言,就是以动力定型的形式进行表达,也是“按照严格的顺序、路径来完成的技术动作的一系列组合”[4]。对特警学员而言,熟练的动作自动化能够确实体现节省化、高效化、实战化等特点。
(一)研究领域
以运动人体科学作用于特警警务搏击训练领域,完善特警人才培养模式,前期主要集中于以下方向:
1.运动损伤领域
任何涉及应用肢体动作以达到实践目的的运动中,教学与训练环节是相对容易出现伤病的,特警培养也不例外,大量的伤病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技能学习与水平发展,严重的甚至影响学生的培养进度。但是从客观出发,伤病情况发生的普遍性、发生率、原因、环节、特警专业训练中疲劳产生机制与变化规律,特警训练的职业伤病、防治措施与解决手段等内容,目前根本没有详细、客观的调查。若需要彻底对此方面进行研究,获得对特警人才培养中伤病出现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与研究对策,则需要借助运动生理监控理论的知识进行。
2.疲劳恢复领域
我国特警的人才培养中,几乎没有涉及到特警训练后疲劳恢复方面内容。在以“三从一大”为主要表现手段进行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如何休息、恢复体力的手段是次之又次的。沿袭至今,“练后洗澡、累了睡觉”也就成为了学生恢复疲劳的主要措施了,因为没有人在此方面有研究。然而疲劳恢复在整个特警队员训练过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恢复是训练强度安排的基础,是特警适应教学训练计划、积极训练、警务搏击能力提高的基础,是减少伤病发生的必要措施。
在体育界,科学、高效疲劳恢复的手段,已经成为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必经之路。同样以人体为表现基础的警务搏击,虽然不完全以高、快、强为目标,但是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特警队员发挥特警警务搏击能力创造性的基础,是追求高水平实战能力的保障。
3.科学训练领域
对任何动作而言都存在一个学习与掌握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学与训练必不可少。当今的特警人才的培养,还没有看到对教学过程的科学性的评价手段,师承与口传心授的特点导致无法对教学与训练的科学性进行判定,更何况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存在的多是主观标准。而教学的主导思想正如我国七八十年代体育教练的主导思想:“我的教练就是这样教我就出成绩了,我这样教学生也没有错误”,其中没有考虑什么客观性、科学性的因素。从辩证角度出发,未对过程的科学性进行过评判,不等于过程就是科学的。长期沿袭下来的师承教学与训练模式,必定存在其合理性与科学性,但是这个过程是否符合人体运动规律,动作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大脑对动作的习得规律,教学与训练量与强度的安排是否符合人体代谢规律、是否符合人体对运动强度的适应规律与疲劳恢复的规律等等,这些内容在没有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涉入的前提下根本无法进行回答。所以应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对特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训练部分进行评价与完善,使之更符合科学训练规律,是应用运动人体科学的必经之路。
(二)研究内容
应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完善特警人才培养实践,以其为出发点,从科学选材、运动疲劳恢复、运动损伤康复三方面入手,进行特警人才体质监测、制定特警人才选材体系、运动疲劳与损伤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内容集中于以下方面:
1.科学选材
以日益成熟的运动选材理论为指导,结合特警人才特点,从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生理指标、生化指标等角度出发,结合特警专业特点,建立相对完整、日趋完善的特警人才选材体系,既可适应目前在特警专业的基本选材需求,又能够充分体现不同警种的专业特点,真正意义上实现科学选材[5]。从人才培养的起跑线开始科学的指导,为特警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证。
2.运动疲劳恢复研究
结合国际先进的疲劳恢复理论,应用运动生化理论,探索运动疲劳与特警人才训练的适应机制,对运动性疲劳准确界定、积极干预,揭示特警专业训练中疲劳产生机制与变化规律,并探寻延缓疲劳产生、促进恢复的有效手段,以缩短疲劳的恢复周期,提高个体恢复的体能峰值与神经兴奋峰值,促进个体对教学、训练的适应与警务搏击水平的快速增长[6]。
3.运动损伤康复研究
通过对教学、训练中发生的损伤、劳损、顽固性损伤进行针对性研究,对与特警专业特点相联系的职业性损伤的相关研究,利用先进的康复手段与医疗设施,对伤病个体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与功能训练,达到有效降低与减轻损伤的程度,直接缩短损伤的康复周期及重返训练的周期。以有效保证教学、训练的延续性,同时促进整体上提高警务搏击教学、训练的水平。
通过此三方面作用,达到应用先进理论指导特警专业的选材、教学、训练全过程,最终达到完善现今特警人才教学训练模式,提高特警人才整体培养效率,缩短成材时间周期,并同时达到提高人才整体培养水平的目的;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特警人才培养总体培养目标的改革,改善特警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模式,合理配置教学课程以优化人才知识结构,增进特警人才创新意识与文化素养,提高我国特警人才综合素质与竞争力,切实推动我国特警事业的发展,从真正意义上缩小我国特警警务实战水平与国际一流水平之间的差距。
对照国内特警训练科研资金投入的稀缺,仅观国内与特警实战能力同出一宗的体育事业,在经历了摸着石头过河到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后,科技显示出来巨大的能量。近二十年,国人亲眼目睹国家体育事业的腾飞,目睹体育强国的塑成,这都归功于体育科研工作投入与展开、应用,尤其是对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投入这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国家及各省市每年大量资金的投入,致使我国体育科研水平急剧上升,研究层面也由简单的体质研究,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再到目前遗传基因的研究,越来越系统化、尖端化、科学化。而巨大的效益也随之而来:我国体育科研水平日益发达,中国已成为世界体育舞台上令人翘楚的国家。展望体育发展,体育已经成为一种成熟产业,强大的经济链支撑的竞技体育,已经完全和高新科技融为一体。其背后,是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体育科研的投入,是一个在科学理论与技术指导下的体育发展的良性循环的产业经济链。
借鉴体育发展,我国的特警人才培养事业如要在运动科学技术与理论指导下飞速发展,突破口就是科研工作,其中科研工作的基础是特警培养科研中权重最大的部分:只有解决了特警人才培养从选材入门、教学训练到徒手格斗之间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各种与人体科学相关的问题,才能真正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效率,真正提高特警人才警务搏击培能力养高度与水平;才能让我们的警察高等教育机构利用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带来的产品——富足的时间来进行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的优化调整;才能让我们的特警人才有文化培养时间与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的可能性;才能让我们真正看到我国特警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看到与国际一流特警教育培训比肩的时刻[7]。
因此,借鉴体育科研发展道路,引入人体科学理论知识、科研手段与设施,通过相关科研工作,应用科学实证理论指导特警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人体科学理论与特警传统教授经验的完美结合,是改革特警人才徒手实战能力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推动特警事业的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1]王杰.从管理角度对科学训练进行的系统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6).
[2]武雪莲,梁建平,焦胜利.试论运动技能的形成[J].四川体育科学,2005,(1).
[3]盛克庆.运动技能习得的系统理论及教学运用研究[J].武汉体院学报,2005,(11).
[4]曹景伟.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 [J].体育科学,2004,(2).
[5]王金灿.当前运动选材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4).
[6]田麦久.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7]冯炜权.对运动疲劳机理的再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orts Science Theory in the “Scientific Training of SWAT Fighting Course”
ZHOU Bo
(Nanjing Forest Police Academy,Nanjing,210046)
Although SWAT training is developing rapidly,noticeable problems being barriers to progress remain unsolved, especially the lack of scientific guidance in motor skills training.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therefore introduction of Human Movement Science Theory into SWAT training,which aims at the scientific improvements in“SWAT training system”and“Personnel Training of SWAT”,is considered to be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SWAT;personnel training;Human Movement Science
D631.15
A
2095-1140(2012)06-0127-05
(责任编辑:左小绚)
2012-10-0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ZD201142)。
周波(1974-),男,江苏泗洪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警务实战技能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