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2-04-12 02:31
河南社会科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农民群众农村

程 伟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我国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程 伟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认同。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意识形态领域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情况。客观分析这些问题,深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应对措施,切实加强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的迫切需要。

农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引言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新农村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主义在中国农村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广大农民群众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农村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情况,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变化。这直接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客观分析新形势下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积极思考和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着力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统领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的有效推进,以及党的理论武装和理论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同,社会主义主旋律在广大农村地区不断唱响和弘扬。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在不断滋生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唯心主义有神论思想的蔓延滋长,直接导致部分农民群众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这首先体现在宗教信仰问题上。当前,在许多农村地区,宗教活动有活跃的趋势,但一些农村合法宗教活动活跃的同时也给了非法宗教、邪教组织以可乘之机,它们打着宗教的旗号,利用农民思想文化素质不高的弱点,散布谣言、蛊惑人心,侵蚀农民精神世界。与此同时,封建迷信活动也呈现死灰复燃、愈演愈烈之势。很多迷信活动,在保留传统形式的同时,披上了现代科学的外衣,由隐蔽走向公开,实现了商业化运作和规模效应,具有更强的迷惑性和诱惑力。

第二,一些农民群众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理想信念,主流意识形态在农村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多元文化观念的冲击下,农村的社会结构以及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功利化倾向逐渐在农民群众中呈现出来。再加上目前存在的一些基层党组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严重,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对群众冷暖漠不关心的不良现象和由此催生的种种社会问题,严重挫伤了农民群众开展生产生活的积极性,这就造成农村社会生活和农民心理上对社会主义信念的抵触情绪,甚至直接导致一些非社会主义或反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也乘虚而入,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第三,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科学精神在农村的普及和弘扬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现代多元文化和先进传媒技术的冲击下,传统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已逐渐消失,新的适应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农民群众审美需求的文化娱乐活动尚不成熟;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活动平台普遍缺位,农民自发的文化活动缺乏完备的政策保障和有效的组织引导。

第四,农村文化市场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品力作供给不足,农民群众理论学习热情低下。长期以来,我们在重视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市场的同时,忽略了针对农民群众的心理特点和精神需求的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的产出,目前仅有的一些马克思主义通俗读本基本上都是各级党委宣传部门依靠行政力量组织编写而成的,语言风格与农民的现实生活不甚相符,读不懂、学不会、不愿读、不想学的厌学情绪普遍存在。此外,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在把经济工作和农业生产作为工作中心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教育和学习在农村基层被日益淡化和边缘化。

笔者认为,造成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存在上述问题的现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准确把握和探析这些原因,是科学制定应对举措,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在农村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础和前提。择其要者,这些原因主要有:

第一,生产力水平不发达、传统思维方式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以及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状况的存在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把一些农民群众推向了唯心主义有神论的怀抱。

此外,西方国家利用“宗教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宗教化”的手法实施文化入侵,推行文化霸权,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对宗教活动疏于科学的管理和引导,对封建迷信打击力度不大,更有甚者把其作为谋取经济利益手段的做法,都严重干扰了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第二,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涣散,战斗堡垒作用无法得到切实发挥,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给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蔓延以可乘之机。在现实中,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认识不到位等主客观因素,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组织生活不正常,对日常的群众教育和管理工作不开展,对群众的生活疾苦和实际困难置之不理,把主要工作任务仅限于完成当地的经济增长指标,甚至出现了信奉“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的现象,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和建设无人问津,结果把宣传舆论阵地拱手让出。

第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水平偏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农村文化事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够,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还依然存在,许多基层文化活动站设施陈旧、无人问津。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少、质量低,文化人才匮乏、队伍严重老化的现象,决定了闲暇之余农民很少能够受到文化的熏陶,新形势下农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第四,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和交织,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又是一个社会矛盾集中凸显期。农村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阵地,经济快速发展、利益日趋分化和社会急剧变迁,一系列的社会纠纷和问题也接踵而至。特别是在收入分配、房屋改造和拆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土地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再加上农村社会保障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基层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等,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农村、农民内部矛盾呈现多发、高发态势。这种社会存在必然会被一定的社会意识所反映,即原有的社会规范、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一时间造成一些农民群众出现了信仰真空和思想混乱,增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广大农民群众接受的难度。

三、加强我国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

面对当前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结合时代发展,联系农村实际,针对农民群众的心理特点和精神文化需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面前有所作为,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

第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意识形态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现阶段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要求。要真正贯彻这一要求,我们就应该:一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坚持“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实际”的原则,充分利用一切农村思想文化阵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宣传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精神以及辩证的眼光,去认识、分析、解决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从内心深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使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真正内化为农民的自觉意识,大力营造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的良好风尚。

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反对唯心主义的有力武器。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有计划、分层次地在农村积极开展无神论的宣传教育,营造反对封建迷信的浓厚氛围。通过组织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无神论宣传队伍,建立和完善宣传工作机制,有效开展精神文化活动等方式,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促使更多的人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积极引导宗教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尽管宗教也是一种唯心主义有神论思想,但它与封建迷信却有着显著的区别。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应明确区分宗教和迷信,在加大力度打击封建迷信活动的同时,努力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切实加强宗教管理工作,保护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合法宗教活动,团结并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拥护社会主义、拥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最大限度减少宗教的消极影响,使宗教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但决不允许宗教活动超出法律、政策允许的界限,对非法宗教活动和打着宗教旗号开展的迷信活动要坚决予以打击。

第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领导农村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1]因此,在加强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思想上着力提升坚持党领导农村意识形态建设的自觉意识。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之初,就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新时期新阶段,要想不断推进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这一系统的复杂工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就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强化思想意识,提升精神自觉,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性和系统性,筑牢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基础。

二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着力提升其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水平和能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农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单靠简单的理论演绎、灌输和说教难以收到良好成效,必须让广大农民群众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此,党的基层组织应在增强工作的创造力、提高工作的实效性上下工夫,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问农民疾苦、解群众忧患,既重视对农民群众思想认识的引导和教育,又注重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把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始终。

三是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加强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关键在党。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其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能力,关键要有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拓宽农村干部来源,选拔一批文化素质高、理论功底好、创新意识强的党员充实到基层组织一线,选好配好“两委”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优化工作条件和待遇,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在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的基础上,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和锻炼党员干部的基础阵地,从根本上实现基层党建和意识形态建设的良性互动。

第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文化市场,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和科普,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薄弱实际,我们必须在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在具体行动中真正贯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都要硬的要求,在集中精力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深入人心。

在这个问题上,一是要坚决改变以往那种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评定观,即把GDP增长指标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主要标准的错误做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和完善全面、科学、客观的政绩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领导干部政绩相挂钩机制,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考评力度,实行精神文明建设“一票否决制”等途径,鞭策和激发领导干部重视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在头脑中时常绷紧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线。

二是加强农村文化设施与文化市场建设。各级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应广开渠道,允许并支持通过民间资本投入、对口支援、企业捐助、城市帮扶等方式,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为农民精神文化活动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市场,重视那些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马克思主义通俗读物的编辑、出版和市场供给,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还应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整顿。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决不能成为腐朽思想文化滋生蔓延的场所。特别是要严禁封建迷信出版物流入文化市场中,一旦发现应对出版商给予严厉处罚和坚决打击,净化农村文化发展的土壤。

三是加强农村文化工作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建设一支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过硬的文化工作队伍,是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基础和关键。首先要提高现有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和培训,促使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其次要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对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工作者实行重奖政策,吸引相关人才进入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中,为其搭建有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再次,还应发挥民间艺人群体在活跃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传承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真正做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

四是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和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与迷信是一对天敌。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发展农村教育和科普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反对唯心主义有神论的有效途径。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加强科普工作,才能帮助农民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培育出新型农民,才能在农村形成和营造“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D6

A

1007-905X(2012)08-0037-03

2012-05-07

2011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1B224);2011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阶段性研究成果

程伟(1979— ),男,河南博爱人,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吕学文

(E-mail:dalishi_sohu@sohu.com)

猜你喜欢
农民群众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多让群众咧嘴笑
饸饹面“贷”富农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