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跃
桦川县四马架乡技术推广站 黑龙江 桦川 154300
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的增高,加上地区之间苗种、亲鱼的频繁流动,使鱼病的传播和流行日益加重,水产动物病害已成为威胁水产养殖业的一个严重问题。大量抗生素的应用,超量和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又使病原体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致使鱼病防治用药不断升级。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养殖者在鱼类病害防治方面要把握好两件事:
为了正确诊断和及时用药,在鱼病的诊断过程中,先要找出鱼病的病因。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引发鱼病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三种:一是外界的不良刺激,包括机械性损伤,物理性或化学性的刺激和病原体感染;二是机体的营养不良,缺少某些必需的营养物质;三是机体本身的缺陷。正确认识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条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本质,以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要准确诊断鱼病。首先要对池塘的生态条件、水质情况、饲养情况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正确掌握发病的外因;对病鱼除作目检外,最好作进一步的检查,通过解剖和镜检,结合病鱼的症状,对鱼病作出正确的诊断。一般来说,不同鱼病表现出的症状不同,但也有些鱼病症状接近或相同,对症状相似或相近的鱼病要认真鉴别,只有确诊后才能对症下药。对于已发病的池塘,确诊后要及时用药,切莫拖延时间。鱼生活在水中,它的一些活动我们不易掌握。一旦发现病鱼,往往它的食欲已下降,这给治疗增加了一定困难,如不马上采取措施,控制病情,病鱼很可能会因病情加重而死亡,病原也会乘机加快传播,严重时很可能蔓延全池,产生严重后果。只有在鱼病的早期,病鱼还有一定摄食能力时,及时投喂药饵,使鱼从体内治疗。不然单靠外用药物对池塘水体消毒,疾病是不容易被控制的。内外兼治不但对治疗细菌性和病毒性鱼病有作用,而且对侵袭性鱼病防止继发感染也有重要作用。
不同的鱼药针对不同的鱼病才奏效。一般来讲,细菌性鱼病应使用抗菌类药物内服加外消;寄生性疾病则应选用灭虫类药物全池泼洒或药浴。选择的药物要注意养殖种类对药物的适应性,如敌百虫常用于鲢、鳙、草、鲤鱼等,而不能用于加州鲈鱼、淡水白鲳。另外,不同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亦不相同,如草、鲢等鱼类对硫酸铜较敏感,浓度超1mg/L可致死;草、鲢等的鱼苗对硫酸铜和漂白粉的敏感性比成鱼大,鱼苗消毒时要慎用。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增减它们的剂量。确定了用药剂量,在计算用药总量时,应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分别加以计算,用药剂量是疗效的保证,所以必须计算准确。外用药应按水的体积计算,全池泼洒用药的计算,要求池塘水面积丈量准确,计算平均水深时,总测点应不少于5个,求其平均值。药浴用药的计算,要以药浴容器的容水量为准。内服药一般是按鱼的体重计算,其前题是要准确掌握被治疗鱼类的存塘量。当病势严重时,鱼类的摄食量大减,这时应按实际的摄食率,提高饲料中的含药量。以保证吃食鱼能获得足够的治疗药量,一般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给药方法,应根据鱼病的种类和药物的性质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外用药一般是主要发挥局部作用;体内用药除驱肠虫药及治疗肠炎药外主要是发挥吸收作用。在泼洒药物时,应先喂食后泼药。所用药物要充分溶解,经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对不易溶解的药物要充分搅拌,药渣不要投入鱼池中,以避鱼误食中毒。泼洒应先从上风处开始,逐步向下风处顺风泼洒,以增加药液均匀度。泼洒时要注意安全,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的伤害。泼洒的时间,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使其发挥最佳药效。一般应在晴天上午11时前或下午3时后用药,雨天停用,阴天药效较差。夏季高温天气应避开炎热的中午,可在上午9时前或傍晚进行,要注意清晨鱼浮头或浮头刚结束时,不能用药,当然增氧剂除外。制作内服药饵时,药物与饲料要混和均匀,同时注意药物与饲料添加剂间的相互作用,颗粒加工的大小要适口,喂前应先停喂1次或1天,再投喂药饵。病鱼康复后,投饲量应逐渐增加到常量,避免鱼类病体恢复后出现暴食。另外,当多种鱼病并发时,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合理用药,一般先治疗危害较大的疾病;也可混合用药,以增加药效,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