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

2012-04-11 07:4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2年4期
关键词:人类资源环境

夏 光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主编

风景这边独好

夏 光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主编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于201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对会议的成果,虽然联合国官方人士认为会议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很多国际机构、民间团体和公共媒体做出了尖锐的负面评价,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会议或“闹剧”。

确实,这次会议基本在重复以前相关会议的议题,共识不如20年前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集中和有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分歧加大,全球范围上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意愿减退,几乎没有形成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机制;尽管形成了成果文件,但人们对这些文件的落实普遍没有信心。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从全球来看,可持续发展还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指人类转向以资源和环境持久承载力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和主动意识。在一个资源和环境十分充裕、自然界的容纳和再生能力足以抵消人类活动不利影响后果的社会里,可持续发展并不紧迫。从全球来看,目前人类发展进程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虽然很大,但还有较大的缓冲余地。发达国家基本解决了传统的环境污染问题,人与自然关系较为平缓。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人口密度不高,对环境的压力虽然很大,但环境承载力和恢复力也大。至于气候变化之类的话题,具有很强的政治含义,并不能简单归纳为温室气体排放这样的科技问题,或换言之,面对地球强大无比的自然力,人类排放温室气体的影响力是渺小的,不足以影响气候变化。综合起来看,在全球范围内,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非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地球还有相当大的空间供人类使用甚至放纵,因此从总体上说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并不充分。

但唯有一个国家例外,这就是中国。有三个因素决定了我国在世界上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一是中国拥有数量巨大并继续增加的人口,他们正处在从温饱型生活向舒适型享受型生活过渡的特殊阶段,其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是惊人且快速增加的。第二是我国适合人类生存和从事经济活动的有效国土面积只约占整个国土的一半左右,难以以宽松的方式提供足够的资源和环境支撑,而必须以集约的方式利用之,这是精细农业在我国历史上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第三是我国已经经历了六十多年的现代工业化进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工业化,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过度开发利用了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已经到了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候了。

世界上同时具备上述三项因素的可能只有中国,所以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陷入艰难境地的时候,中国恰是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最强力量。到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宣布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国家发展主线,并把节能环保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首位的国家。

由此可以预见:一,我国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方面加快步伐,逐渐走在世界的前列,并将在未来国际竞争中以绿色、高质、高效占据先机。二,推行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公共利益,只有在国家力量特别是政府的主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加强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政府执政能力将是必然趋势。三,可持续发展强烈地依赖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因此未来世界对人才的需求将强烈地集中在具有环保理念和掌握绿色技术的人才身上。

猜你喜欢
人类资源环境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人类第一杀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环境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