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俊(信阳市水利局)
信阳市地处河南省南部,淮河干流贯穿全市7个县区。辖区内河道纵横,湖泊棋布,水利建设任务繁重。近几年来,随着水利工作战略地位的提高,各级政府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怎样发挥这些资金的应有作用,在水利基本建设中财务工作如何立足于水利行业发展大局履行职责,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规避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资金管理水平,笔者以信阳市水利基建管理的诸多办法为蓝本,试与同行探讨之。
监管不到位或多头管理一直是基建项目资金管理的一大难题。我们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实行统一管理的模式,经政府批准,按照建设内容,通过整合建设管理力量,组建专项建设管理机构,以这些专项管理机构综合管理所涉及的项目,这样可大大减少内耗和中间环节,加快运转环节,真正做到令行禁止,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也弥补了项目建设单位管理和技术力量的不足,加强了对项目建设实施过程的监督。具体的管理模式是:市水利局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政府监督职责,对各级投入水利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建设资金管理进行行业指导和实行规范有序的监督管理;各项目建设管理局为建设项目法人,负责项目建设的全程管理;各建管局下按照建设项目分别成立建管处,具体负责该项目建设的实施,建管处与工程施工、监理等单位签订施工、监理合同和廉政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和终身负责制,把责任制度落实到每个工程、每个环节和具体人员。这样就强化了领导,加强了管控,形成了一个各司其职,环环相扣,权责明确的管理系统。
制度是规范管理的保障。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市水利局以建章立制为抓手,以关键环节为主线,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信阳市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这些制度的制订中,我们既要坚持科学合理,又要注重可操作性,同时要注意和一系列的岗位责任制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组成一张细密严谨的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网络,覆盖整个业务流程,使每一项经济业务有规可依,有矩可循,真正使财务监管成为预防腐败防火墙,提高水平的助力剂。
基建资金量大,工期有限,涉及政策性强,对财务人员要求也应当更严一些。以信阳市成立的建管局为例,基建方面的财务人员,都是从系统内抽调优秀的专业财务人员担任,这些财务人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深厚,同时在系统内具有较高的威望,对资金的管理在客观上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我们应当明白,基建资金的管理并不全是财务人员的事,它的管理触角涵盖项目的整个过程,应是各个科室以及参建单位通力配合完成的一件事。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对参建的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工程科长、质检科长和财务科长等关键岗位人员加强财经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使各级领导和工程管理人员理解了财务管理的要求,也使财务人员知晓了工程概预算等领域的知识,从而使大家在项目管理上配合得更加紧密,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众所周知,只有外部监督才是最有力最有效的监督。可以考虑设立网上监督举报电话或举报信箱,也可以考虑在不涉及泄密的情况下定期公布相关基建工程资料,也可以主动要求第三方进行独立的审查监督。所有这些就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以及权力运行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监督,防范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情况,为基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凡事都有关键环节,抓好了重点步骤,事情才能取得成功。基本建设的关键环节,一是初期的招投标环节,二是建设实施环节,三是验收环节。在这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措施:一是要求规定金额(50万元)以上项目招投标必须有纪检监察部门从工程招标到工程验收全程介入,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和纠正。二是加强动态监督,实行飞检,检查人员直接到施工现场,实地检验,从而及时准确的掌握第一手资料。
日常监督是最常见的监管,是最难做好的监管,同时也是最有效的监管,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财务监督和进行内部审计来进行。
2.3.1 要充分利用好财务监督这一职能,把好预算关和支付关。项目单位领导在研究有关基建工作大的开支时,一定要有财务人员参加,对重要项目支出认真听取财务人员的意见,制订开支预算,把好预算关;在预算执行时,要注意与计划、工程和质检等部门的衔接,尽力把好支付这一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单位领导重视,财务、计划、工程等部门齐抓共管,一起做好水利基建财务工作的新局面。
2.3.2 要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主动性。由于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在加强财务管理的目标上是相同的,有着贴近管理、熟悉情况、便于沟通、容易发现管理漏洞的优势。要搞好资金管理,就应当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采取边检查、边了解、边讨论、边沟通的方式确认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改正措施和意见,并要求限期整改并追踪问效。通过内部审计监管,可以把监督关口前移,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充分结合起来,实现了动态的监督,严肃了财经法纪,提高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