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彩琴
(河北省无极县中医院妇科,河北 无极 052460)
胎漏是妇产科常见病,以孕妇在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而无腰痠、腹痛为特征,现代医学称之为先兆流产。多发生于妊娠早期,偶见晚期。西医治疗本病疗效欠佳。2007-06—2009-01,笔者采用寿胎丸合胎元饮治疗胎漏60例,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患者,年龄24~32岁,平均29岁;病程1~6 d,平均4 d;经产妇39例,初产妇21例。
1.2 诊断标准 西医依据《妇产科学》先兆流产[1]诊断标准确诊。中医诊断依据《中医妇产科学》[2]胎漏的诊断标准,辨证为肾虚型。
1.3 治疗方法 予寿胎丸合胎元饮加减。药物组成:菟丝子20 g,桑寄生15 g,续断 15 g,阿胶(烊化)10 g,党参12 g,杜仲 10 g,白芍药 10 g,熟地黄 15 g,白术 12 g,陈皮10 g,炙甘草6 g。腰痛明显,小便频数或夜尿多,加覆盆子,补肝肾,缩小便;小腹下坠明显,加黄芪、升麻,益气升提安胎;大便秘结,加肉苁蓉,滋肾增液润肠;阴道流血量多,加海螵蛸、艾叶炭,收敛止血;阴道流血反复不止,加山茱萸、地榆,固冲止血。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连服10 d。
1.4 疗效标准 治愈:血止胎安,兼症消失,各项检查证实正常妊娠;好转:漏红减少,兼症改善,各项检查为正常妊娠;未愈:出血不止,甚至堕胎流产,或胎死腹中[3]。
本组60例,治愈46例,好转10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 93.33%。
中医学认为,胎漏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中医学把母、胎之间的关系以胎元来涵盖。胎元包括胎气、胎儿及胎盘3个方面含义。肾气的盛衰不仅关系到能否受孕,而且始终影响到整个妊娠期。肾气旺则胎元安,若肾气不固,肾失闭藏,不能载胎,易致胎漏或胎动不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脾气虚不能养胎、护胎,就可发生流产。另外,妊娠初起,由于血聚以养胎,故患者多见阴虚阳盛,阳盛则热,下扰血海,迫血妄行,而成胎漏下血。因此,肾虚封藏失司,脾失濡养是发生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原因[4-5]。脾肾虚损,气血不足,冲任失固的常见病因有肾虚、血热、气虚血弱和血瘀。此外,亦可有母体素虚,妊娠后劳力过度,或跌仆闪挫,损伤冲任,以至冲任二脉不能维系胎元,造成胎漏。因此,中医治疗胎漏时主张补肾固胎以补先天,健脾益气以补后天。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提出安胎养胎的当归散和白术散,代表了一寒一热的安胎方。朱丹溪提出“黄芩、白术乃安胎圣药”影响后世。《傅青主女科》广泛论述安胎七法,即培脾补肾安胎法、滋肾润肺安胎法、疏肝解郁安胎法、补火生土安胎法、补血祛瘀安胎法、益气摄血安胎法及泻火滋水安胎法。王清任倡导祛瘀安胎,叶天士提出“保胎以绝欲为第一要素”,张锡纯创制寿胎丸成为安胎首选方剂。寿胎丸合胎元饮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固摄冲任,历来被医家视为“补肝肾脾经之要药”,张锡纯曰“菟丝大能补肾,肾旺自能萌胎”;桑寄生、续断补益肝肾,养血安胎;阿胶有补血“圣药”之称,可滋阴补血,润燥止血,阴中求阳,水中补火,守而能走,效果较好;党参、白术健脾益气,温而不燥,补而不腻,以后天养先天,生化气血以化精,先后天同补,加强安胎之功;熟地黄、白芍药滋阴养血;杜仲固肾安胎;佐陈皮理气以防熟地黄、阿胶补而壅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补肾益气,固摄冲任,养血止血。
《校注妇人良方》记载“若气血虚弱,无以滋养,其胎终不能成也,宜下之,以免其病”。其旨在告诫我们不可盲目地保胎。因为流产也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如确因母体因素或胎儿缺陷不能保留,应及时终止妊娠,以免损害母体健康。特别提出的是治疗不能代替预防,在计划妊娠前应查明原因,排除男女双方非药物的因素,做好全面检查。孕前补肾健脾、调理冲任以固本,在双方身体达到最佳状态下妊娠,做到未病先防。孕后继续补养脾肾,益气养血安胎。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9.
[2]张玉珍.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7.
[4]罗元恺.实用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8-136.
[5]哈荔田.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