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摘要】 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统的概念,民族化不单是技术技法的问题或借鉴一些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进行再创造。如何“洋为中用”,恰当地处理好中外、古今、雅俗、虚实的关系,处理好大提琴在戏曲乐队中的演奏风格、演奏技巧,使西洋乐器演奏特色与我国民族神韵有机得揉合在一起,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讨的。
【关键词】 “洋为中用”;戏曲音乐;大提琴戏曲是音乐、舞蹈和戏剧三者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它的“声”是音乐(唱和奏)或音乐化的声(念),它的“容”是舞蹈(舞和打)或舞蹈化的容(做),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再配合舞台美术等其它条件,共同给戏剧的情节内容以优美动人的艺术表现。
戏曲音乐作为整个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盖了唱腔设计、音乐创作以及伴奏艺术等诸多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综合体。它善于以抒情性功能、叙事性功能和节奏性功能来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戏剧气氛,统一和调节舞台节奏。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审美、欣赏水平上升到很高的层次,戏曲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作为戏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乐队在编制、声部平衡、音响追求、音乐表现力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戏曲管弦乐队是目前各专业团体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编制,而且已呈现出相对独立化、器乐化和交响化的艺术趋向。
大提琴作为低音乐器加入到戏曲乐队中,并逐渐成为其中不可缺少和无法替代的主要乐器之一。大提琴的音域十分宽广,音色富有人声美,音响具有独特的个性,并与其它乐器的声音有较好的融合度。作为独奏、领奏、合奏、伴奏的乐器,它既可演奏宽广、浑厚或抒情性很强地描写音乐,也可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大提琴在开幕曲、幕间曲、场景音乐、对白音乐、唱腔伴奏中都扮演着无法替代的角色。毫不夸张的说,大提琴在某种程度上,支撑着戏曲乐队的伴奏群体。它不仅对主奏乐器有很好的衬托和辅助,同时,也使戏曲乐队在渲染舞台气氛、增加戏剧效果、丰富音乐表现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统的概念,民族化不单是技术技法方面的问题,或借鉴一些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进行再创造,如戏曲中的叠腔、抖音,民族器乐中的吟、猱、绰、注或滑音的运用等。这些固然重要,但不应仅仅从外部去模仿民族乐器的演奏,借鉴的根本意义是追求与领会民族风格,演奏的“意境神韵”、“风骨神貌”、精神气质等,所谓“神似胜于形似”。这就要求大提琴演奏者不能生硬地注重形式,而要真正表现出民族文化的内在神韵和精神,从戏曲的整体艺术功能上领会戏曲音乐的风格之所在。如何“洋为中用”,恰当地处理好中外、古今、雅俗、虚实的关系,处理好大提琴在戏曲乐队中的演奏风格、演奏技巧,使西洋乐器演奏特色与我国民族神韵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讨的。
为达到这点,我们首先要研究理解各中国音乐史和各时代的音乐名作,了解民族音乐的体系,熟悉戏曲“综合体”艺术形式,并与之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加深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我们要研究作品的内涵(主题思想、基本情绪、人物形象等);作品不同的艺术风格特点(是古曲还是现代作品,是文曲还是武曲、是南方还是北方);作品的声腔系统、声腔类型;作品的曲式特点(联曲式、板腔体、旋律、和声、复调)、起承转合的艺术规律。我们不仅要对戏曲音乐的审美特性、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和研究,还要对戏曲作品的时代背景,作曲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等有所了解,以求得对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这对传神演绎戏曲音乐作品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的演奏风格已升华为一种音乐审美观念,我们要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中国人演奏历来讲究内在含蓄、细腻典雅、富于东方色彩美及韵味;讲究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意境。只有当演奏者的情感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感情基调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有灵韵的音乐诠释。
我们要分析了解各剧种和其不同声腔调式规律和施法特点,掌握各自的声腔特性音和在上行、下行、微升、微降等方面的音高变化。戏曲音乐的音准概念大多是根据区域性演奏的传统唱腔习惯和调式来设计,音乐唱腔中往往要比西方音乐的音准略高一些。大提琴演奏者应从戏曲音乐的角度,启发相对音高的自我鉴定,激发听觉能力。因此,平时需加强研究练习五声音阶体系,形成戏曲音乐的物理性音准概念,这样才能和唱腔主奏乐曲及整体乐队有机地融为一体。戏曲音乐在节拍节奏的运用方面是相当灵活的,特点是大量运用非功能性的均分律动和非均分律动,有时还将非均分律动和均分律动以对位方式结合起来,使它们在不同的声音部出现。如戏曲中的“紧拉慢唱”和唱腔化的散板,大提琴演奏者不应惯用西洋乐器的技法,应以戏曲作品内容为本,根据戏曲音乐情绪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握节奏与风格,进行戏曲化的节奏处理,在某个乐段或乐句、某个小节或音符上进行临时的渐快或渐慢、突快与突慢、由慢转快或由快转慢的演奏,突出技术服务于音乐的最高艺术宗旨。
在研究民族音樂的基础上,我们要吸收一些民族乐器演奏方法而创造出一种适应演奏戏曲音乐的某些演奏方法。如:它在发音、音质、音色,包括运弓、颤指、滑指、力度控制、施法处理、以及如何托腔,如何把戏曲唱腔字正腔圆的要求运用、移植到大提琴的演奏上来。
1.分弓的运用有其特殊的风格要求。如演奏《二泉映月》,分弓音头清楚似有重音而非重音,感觉潇洒流畅又具有歌唱性。左手按音富有弹性加上颤指的艺术运用而形成一种特有的演奏民族作品的分弓要求。赣剧《练氏夫人》一段幕间旁白音乐,演奏者用大提琴的这种技术优势,结合其戏曲音乐的唱腔风格,在音的处理上造成音断意不断、细细道来的感觉,在音乐上追求一种柔韧而含蓄的格调,轻重舒缓不太甜美但生动如歌。
2.手指轮奏拨弦法。选配各种不同的音型及分降和弦,演奏要求由慢到快,由疏到密,增强了音乐的弹性和活力。实践证明,戏曲很多作品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大提琴这一拨弦技巧。如秦腔《游西湖》江楼钟鼓的效果;昆剧现代戏《琼花》的铃鼓声;现代京剧《红灯记》一组对白的拨弦,似鼓、似板、似锣。为了演奏越剧《红楼梦》中一段哀怨倾诉的表情音乐,演奏者运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右手拨弦、左手滑指进行整体渲染,深入烘托了主旋律。
3.滑指法是演奏民族风格的重要手段。在戏曲音乐中一定要用的适当,演奏艺术上要恰到好处,单纯模仿二胡那种很重的滑音,往往效果欠佳。实践中大提琴创新了一种独特的三度滑行,手指连续颤音向下滑行,右手一弓拉完,适用于不同的伴奏音型。目的是强化音响效果,使旋律更优美,更接近于戏曲演唱风格。如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别一段中的运用,黄梅戏《天仙配》主题再现时的运用,通过具有倾诉性、戏剧性的音色变化,使得乐曲旋律行进得细腻委婉而又具有一定的张力。
几乎每个戏曲音乐都有一处需要大提琴“特殊韵味”的地方,这种需要特殊韵味的地方若演奏得当,对于体现乐曲的民族风格及揭示作品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意义。古装戏电影《背靴访师》音乐中,八王爷和寇准去杨六郎家中吊孝,在灵堂的一段场景音乐中,由大提琴担任独奏角色。独奏者将西方乐器的演奏技巧融入到戏曲唱腔字正腔圆特定的整体音响环境中,强化了戏曲乐队烘托剧情这一特殊的艺术功能,所奏旋律凄凉、哀伤,充分展现了杨家将为国捐躯、深受迫害、蒙受冤屈的悲愤之情。其演奏精雕细琢极富感染力,使观众为之动容,展示了演奏者对民族文化背景、文化内涵的深厚认识,可谓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戏曲音乐,上承前代,下接后世,并广泛吸收当代音乐的新成果,成为集古今音乐大成的音乐宝库。戏曲乐队作为戏曲表演艺术重要的支撑体,它与戏曲表演互为依存,相得益彰,其作用不可低估。戏曲音乐工作者经过长期不断艺术实践,总结出大提琴运用于中国戏曲音乐艺术本土化的可能性和规律性,以及它给戏曲乐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如今,从创作、配器到演奏,大提琴这个洋乐器在中国戏曲音乐中正发生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