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世界媒体的视线都紧盯着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里不放。
在这座总建筑面积达64万平方米的建筑里,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2000多名代表,讨论和决定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而1700多名境外记者则忙碌地穿梭于各个会议厅之间——这一数字比五年前的十七大多了约50%,更远远大于以往历次党代会。
一个国家执政党的内部会议,为什么引来如此大的关注?
“美国可以决定世界的和平,而中国正在影响世界的繁荣。”福布斯中文网在文章中写道,“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正在变得比美国总统选举更加重要。”
西班牙埃菲通讯社驻北京分社社长李兰芳说:“(我们)希望能通过此次大会更多地了解中国,揭开中国快速发展的奥秘。”
“十八大无疑是今年全世界召开的最重要的政治会议。”十八大召开之前,英国《泰晤士报》在社论里如是说。
全球关注
11月8日,十八大会议召开当天,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等世界级通讯社滚动播发十八大开幕的消息,介绍胡锦涛在开幕式上所作的十八大报告——美联社还特别将十八大开幕的消息列入当天值得关注的十件事。日本共同社和时事社这两大通讯社也一直不间断地播报十八大相关情况。
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十八大开幕式、开设专题电视节目“中国的未来”、介绍当天情况及胡锦涛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不同,英国广播公司直播了十八大开幕式,并用英文对胡锦涛所作的十八大报告进行同声传译。“中国官方媒体在十八大前夕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在中国各主要城市中,每10个人中就有8人支持政治改革,每19个人中就有7人认为政府应受到更广泛的公众监督,并加强反贪措施。但七成的人表示,他们觉得改革应逐步进行。”英国广播公司在网站上如是写?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在网站首页用红色粗体标题醒目报道中共十八大开幕消息,并特设十八大报道专题。该报网站8日报道说,这五年一次的重要政治集会将决定中国未来领导班子人选,以及确立中国未来大政方针,必将为中国与世界带来深远影响。俄罗斯“新大陆”网站更把中共十八大列为决定世界未来命运的两件事之一。
“他们都能言出必行”
选出中国未来的领路人,是十八大一项重要议程,也是外媒的关注焦点。
《俄罗斯报》发表文章称,中国政权有了新的面孔——十八大上确定了未来十年掌管国家的“第五代”领导人。“一条自上世纪末以来一直未动摇的规定使党的最高领导人的任职年限不超过两个五年任期。”
文章还称,中国已为自身树立声望:一切都要按未来数年所做的规划进行。党的路线偶尔会有波动,但并不影响人们对中国正朝既定方向迈进的共识。在全球愈发不稳定的背景下,中国的这一特点更加凸显。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政治分析师则认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权力实现有序的、机制化的代际转换,这不仅意味着中共党内民主的进一步成熟,也意味着中国将赢得国际社会更多的赞许和认同。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1日刊文称,中国的政治体系在过去30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上层是精英管理班子,基层实行民主,中间留有实验的空间。
英国《财经时报》则观察到,中共党员的数量从1949年的400多万人跃升至2011年的8000多萬人,一方面进一步扩大了执政基础;另一方面也使党员呈现出平均年龄更低、平均受教育水平更高、身份更加多元化等特点。
这与法国《世界报》的一份调查不谋而合。该报认为,中共党员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主要原因是更多在校大学生积极入党。而新一代“80后”、“90后”党员能熟练使用互联网,易于接受新鲜观点,具备较强表达欲,他们将为政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美国《纽约时报》分析中共党员的结构分布后指出,越来越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加入中共,提升了政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将促进政党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CNN则更加关注在私营企业中就职的中共党员。这家媒体援引学者的话报道说,随着中国私营经济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私营业主、企业高管将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扩大中共的群众基础,不同阶层的利益会更加平衡。
“如果有人在我1971年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时向我描绘中国今天的样子,即使只是想象一下高楼林立的景象,我也一定会说那是不可能的。如今,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现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接受采访时说,“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经历过中国的动荡岁月,这种经历使他们在面对当前各种挑战时更加坚强。从我与中国历届领导人的交往中看出,他们都能言出必行,所以这一次我也充满信心。”
“新时期”的挑战
而中共新一代领导面对的挑战,同样被外媒频频谈及。
美国《纽约时报》在对十八大前夕中共领导人发表的公开讲话进行文本分析后指出,中共新一代领导核心以“新”作为关键词,在演讲中频频强调“新时期”、“新特点”和“新知识”,预示着未来中国将持续关注体制创新以适应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学者Eswar Prasad认为,中共新一届领导人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纠正经济失衡。在政治地位巩固之后,再加上外部环境改善,新的领导人可能会抓紧推行包括金融业改革在内的更大幅度的国内改革,以平衡中国经济。
在金融危机的寒冬尚未完全过去的背景下,十八大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
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说,世界现在越来越依赖中国,因为它是需求和投资的重要源头。中国将很好地扮演领导角色,“世界从未像现在这样依赖一个国家的成功转型”。
美国知名财经媒体彭博新闻社旗下的商业周刊说,十八大作出的决策和形成的新的领导层将影响中国未来10年的经济和财政政策。文章称,十八大产生的新领导集体将认识到将中国发展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的重要性,并为此展开一系列的改革,“经济的改革离不开政治的推动,因此十八大的召开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影响值得每个人的注意”。
中国微观经济同样受到关注。
英国《经济学人》认为,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社保、医疗和教育等民生领域治理水平的提升将摆上中国新一代领导层的议事日程。
路透社同样关注了相关话题,并将目光聚焦于中国的社保体系改革,还特意为中国“支招”:拿出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注入养老金资金池,提升养老金体系的“造血”能力。
《俄罗斯》报写道,当前这波预言中国灾难临头的唱衰论调大概已是20年来的第四次。迄今为止,中国领导人在缓和局势方面一直做得很成功,他们找到了一条不断取得新胜利的“中庸”之路。
“中国过去十年取得的成就证明了很多悲观者是错误的,”一名采访十八大的路透社记者说,“我希望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能再次给人们带来惊喜。”
“向腐败发出最彻底警告”
解读十八大报告,是全球热议的另一要点——《时代》周刊形容,这是在“解读红色密码”。而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和其他重要国际媒体不约而同向世界传递一个重要信息: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
《纽约时报》以《胡锦涛十八大讲话总结执政十年》为题进行报道,称坚持进行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改革成为十八大的一个关键词。
俄塔社则指出,此次大会在意识形态方面并未出现重大变化。
新加坡《联合早报》写道,胡锦涛强调,要“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表明中国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报道还特意指出,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韩国《中央日报》则以一个“转”字来预测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模式。报道认为,“公平”将成为中国将来社会发展的一大焦点,未来中国政府将打起“改革”大旗,来解决在高速成长时期累积下来的问题。
报告中关于反腐的表述,尤其是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成为了外媒的关注焦点。
法新社称,这是“胡锦涛向腐败发出最彻底警告。”英国《卫报》网站的形容则是:“胡锦涛就官员滥用权力的危险发出的最严厉的警告。”
韩国《朝鲜日报》的分析据此认为,未来中国将把“正义”作为主要口号,从制度上入手,解决腐败问题。
巴基斯坦《新闻报》13日题为“中国换届”的文章说,中共领导人公开对腐败的忧虑,这是一种相当庄严的声明。這是一种对问题的承认——“考虑到我们国家猖獗的腐败,如果政府能像中国人那样有勇气,那将令人鼓舞”。印度《先驱报》认为,对中共领导人的警告,印度的政治阶层也必须由此得到启示,“期待我们的政治领导人做出同样的举动,肯定不算过分”。
“选边站”的压力?
日本则尤为关注外交问题。
日本官房长官藤村修8日出席记者会,未对中国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的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这一言论进行直接评价,同时强调:“应从大局观点出发加强在海洋领域的沟通,努力使东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这一点很重要。”
日本外务省副发言人斋木尚子则对外界回应称:“中国领导人谈论海事活动并不令人意外。但这些活动必须在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和平方式进行。”
也有报道会议的日本媒体记者对十八大报告没提钓鱼岛感到意外,于是将中国要“建设海洋强国”当做北京对钓鱼岛争端的不点名回应。日本《每日新闻》说,这句话就是针对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而说的。时事通讯社说,报告是中国将进军海洋的宣言,不仅意在牵制与中国对立的日本,中国在南海与菲律宾等国摩擦也会增多。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政治学教授、中国研究中心负责人克里·布朗认为,由于中国在世界上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他国家在国际问题上“选边站”的压力越来越大。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承受得起忽视中国的代价,但是也没有几个国家真正理解中国的外交战略。”布朗在文章中写道,“中国新领导人要传递出这样一条外交信息,一方面主张中国的合法国家利益,但另一方面不要敌视那些怀疑中国真实意图的不信任情绪。中国对其核心利益和外交形式的表达要能够应对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需求,这对领导层而言尤为关键。”
“这还只是一个开端,因为世界的未来不可能没有中国……不靠近中国的国家不足以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西班牙前首相萨帕特罗说。
资料来源:新华社、《参考消息》、《环球》杂志、《中国改革》杂志、《光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