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低碳生活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的实质就是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主要表现在节约消费,追求低耗能、低污染、低浪费,崇尚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反对过度消费、奢靡消费和不当消费,从而可以直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过低碳生活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要在全社会普及和倡导低碳生活就必须通过低碳教育培养全民的低碳意识。
一、高校学生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意义
首先,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高素质群体,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他们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低碳意识。
其次,在校大学生将来都是各行各业的研究者、决策者、管理者和行动者,他们的低碳意识和低碳行动对未来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的预防和解决将产生重要影响,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再次,在高校校园中,大学生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大学生们自觉或不自觉过着高排放、高耗能的“高碳”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大学生这些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对“高碳”的发展壮大直接或间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在高校中倡导低碳生活,有助于推动大学校园树立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可持续消费观,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在高校学生中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环境意识普遍较高、思维灵活的优势,通过对大学生低碳生活观念的教育,促使他们自觉采取低碳行动,从而以点带面,辐射推广。
二、高校学生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首先,要提高大学生对当前面临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使学生认清全球气候系统的变暖是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致,如果不采取行動,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可能带来一些“突然的和不可逆的”影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分别在1990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发表了4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4份报告渐次清晰地向世界证实了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该评估报告指出,在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中,二氧化碳约占63%,甲烷约占18%,氧化亚氮约占6%,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和全氟碳化物合计约占13%。如果按照现有水平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6℃,这将造成更多洪水、干旱、热浪等极端天气的出现。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1986—2006年,我国连续出现了21个全国性暖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的趋势,得不到遏制,我国和世界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
其次,要加深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和低碳生活的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认清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要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低碳经济。2003年,英国发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这是“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2008年,英国颁布实施(2008气候变化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2009年7月,英国政府又公布了《英国低碳转型发展规划》白皮书,标志着英国政府正主导经济向低碳转型。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先后提出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国政府部门积极倡导低碳经济,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于2007年6月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9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8月13日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迸一步提出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次,要帮助大学生形成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正确认识。要让学生认清低碳生活对于人们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保护环境,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不是要我们刻意地去减少碳的排放,而是更好的去追求一种高质量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因此,要培养大学生低碳生活理念,就必须消除大学生对低碳生活存在着的误解,引导大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事实上在较高发展水平情况下也可以是低碳的。
(二)打造以校园为空间的低碳生活氛围
首先,在校园中大力开展低碳、节能减排活动。比如动员学生积极植绿护绿,美化校园,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整洁;结合每年的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积极普及生态建设方面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等等。通过践行低碳生活,提升学生的低碳意识,建立低碳行为习惯。
其次,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在推广低碳生活活动中的作用。《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参与,公众、团体和组织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将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与学生的个体行为相比,学生环保社团作为环保非政府组织的一种形式,在宣传教育广大学生,构建低碳社会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学生环保社团通过各种形式,利用一切信息载体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将低碳理念渗透到学习生活中。如学生环保社团可以开展以“能源与环境”为主题的多个层面的立体模式的科普宣传活动,以宣传版画、影展、征文等形式向广大学生介绍我国乃至全球的严峻的能源现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再次,高校应将低碳管理的思想融入到学校的办学和日常管理中。高校主要是生活单位而非生产单位,在教师和学生社区要加强用水、用电日常管理,积极推行节能新技术的运用和节能项目改造,实现智能化后勤管理。可以广泛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降耗设备在高校实现低碳排放的生活模式,可以在开水房、澡堂、食堂等应用一些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的清洁技术,引导学校实现绿色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减少碳排放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高校若能充分利用科学知识与教育功能,做低碳校园的倡导者、实践者、推动者,通过低碳校园建设,以点带面,来带动全社会低碳生活方式的构建,两型社会将不再是一句口号。
【参考文献】
[1]王磊.论我国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186—189.
[2]杨晨光.高校应为“低碳”建设作示范[N].中国教育报,2010-03-07(2).
(作者简介:董秀梅,张家口教育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