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大学法治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2012-04-08 20:20王石薇
河南教育·高教 2012年6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体系构建大学生

王石薇

摘要:当前,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层出不穷,其权利意识薄弱和维权能力不足。大学法治教育是紧迫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为大学法治教育构建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势在必行。这个体系包括法治教育的内容以及实施法治教育的方式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教育;体系构建

一、大学生法治教育缺失的现状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层出不穷

从清华学生刘海洋向熊泼硫酸到马加爵宿舍杀人案,再到药家鑫用弹钢琴的手杀人;从盗窃财物到伤害他人,再到计算机网络犯罪……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层出不穷,并且呈现以下特点:犯罪人数不断增加,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类型多样化,主要有财产型犯罪、暴力型犯罪、性犯罪、网络型犯罪;犯罪群体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有普通大专院校的学生,还包括重点高校的学生,不仅有专科、本科生,还有硕士、博士研究生。

(二)大学生权利意识薄弱和维权能力不足

权利意识是指特定社会成员对自我利益和自由的认识、主张和要求,以及对他人这样的认知、主张和要求的评价。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具有初步的权利意识,但权利意识水平不高。很多大学生并不熟悉《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个人生活类和劳动就业类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也较为欠缺。

大学生在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上也显得不足,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在权益受到侵犯时不知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维权。在投诉渠道的选择上,被侵权大学生48%自认倒霉,24%求助于网站论坛,5%向媒体或维权组织求助,1%到法院起诉,另有18%求助于家长、老师和同学等。被侵权的学生不知道怎么维权,直接导致大部分人放弃维权,维权率仅有10%。或者是采用偏激的手段维权,如大吵大闹等非理性方式。这不仅不利于权益的维护,反倒造成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法治的含义

法治观念起源于西方,第一个对法治进行明确定义的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所谓法治,就是良法与守法的结合。

(二)何谓法治教育

目前,我国提得较多的概念是“法制教育”。笔者认为,“法制”即“法律与制度”,“法制教育”即“以法律和制度为主要内容,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也就是教会学生知法。从现状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不仅不知法,而且不会守法和用法,所以仅有法制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治”有“治理、管理、统治”之意,还有“办理、处理”之意,“法治”即“根据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还可以理解为“根据法律制度来办理、处理事务”。“法治教育”即以此为内容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教会学生遵守、服从法制,即守法和用法。

(三)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要对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不断发生的原因做一个反思。除了社会外界的客观原因,大学生自身不守法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守法有一个前提是要知法、懂法。对于没有学过法律知识的大学生,无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果超越了法律的许可范围将会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同样,大学生权利意识薄弱和维权能力不足的原因也在于此:不了解法律,就不能判断他人的行为是否是法律禁止的,自己有哪些权利是在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维护权益。只有通过学习法律,才能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

(四)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教育的本质之一是人才培养。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包括应对社会的各种能力,如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在依法治国的中国,当然不能少了法律能力。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事务,还是社会生活领域的事务,都要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进行管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备良好的法律能力尤为重要。而大学生良好的法律能力的获得,则有赖于高校的法治教育。

三、大学法治教育的体系构建

(一)大学法治教育的内容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和法律是我们依法治国的依据。大学法治教育理所当然应以宪法和法律为授课内容,按照法治理念、法律常识、一般性法律知识和专门性法律知识的梯度,有层级、有步骤地安排相应内容。

2.法律能力

大学生要学习法治知识,更要具备将所學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即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的能力,能够自觉认同法律的权威和价值要素,能够严格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能够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权利和自由,能够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和争议,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够主动抵制破坏法律和秩序的行为等。

(二)大学法治教育的方式和措施

1.依法治校的环境

高校管理者要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观念和意识,这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和基础;要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措施,根据学校章程修订与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和运行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要依法维护和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用法律的手段来调整、规范和解决学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让学生在依法治校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法治意识。

2.法律课程的设计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意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应该按照大学生的年龄和年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有梯度、有层级地教授法治理念、法律常识、一般性法律知识和专门性法律知识,并且以理论课结合实践课,形成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

3.专业师资团队的建设

首先,要选拔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教师从事法律课程的教学,以保证法治教育的质量。其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以进修或培训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培养,充实其法律专业知识。再次,要充分重视科研活动的开展,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促进学科的发展。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团队机制,重视团队合作的力量,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4.设立法治咨询室

高校要充分重视法治咨询工作,将法治咨询工作纳入学生管理工作的范畴,设立法治咨询室,聘请教师以及政法部门、律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担任咨询师,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咨询的平台。

5.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大学课堂开设的法律课程学时是有限的,而法治教育的内容是无比丰富的。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之外,我们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作为法治教育的辅助和补充。例如:开设专题讲座;在特殊的日子,如法制宣传日,利用海报、展板等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法律知识;组织学生走访监狱、旁听法庭审判。

大学法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设计、规划、实施和完善,需要科学细致的规划、长期不懈的努力,更需要来自高校管理者、教师和政法等相关行业各方力量的配合。

参考文献:

[1]张秋.高校大学生犯罪成因及对策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1,(1).

[2]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3]梁君等.大学生权利意识及其交易的调查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07,(9B).

[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关毅.法官遴选制度比较(中)[J].法律适用,2002,(5).

[6]韩世强.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建议[J].教育与现代化,2005,(3).

责编:一萧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体系构建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