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丽伟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基础部,广东 广州 510520)
礼貌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是友好关系的敲门砖。礼貌原则是人们之间在交往中彼此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网络语言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现今人们经常接触的一种语言,同样应该在使用的时候遵守礼貌原则。但是网络交际进程和交际要素的某些特性,使交际原则如礼貌原则的运用,部分地偏离了原有的规范体系。也就是说,日常言语交际中某些违背交际原则的非常态行为,在网络中可能变成常态行为。交际主体对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认可,还可能在网络言语社区里逐渐形成某种通用的行为规范。相对于日常言语交际活动而言,网络语言交际可以遵循原有的礼貌原则,或者背离原有的礼貌原则,还可以创生新的交际原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加速,网络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因此,网语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网语是“网络语言”或“网络语”的简称,是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由三种语言成分构成:1.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2.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3.CMC 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秦秀白,2003)。“网络语言”的定义表明,网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也包括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则是指CMC 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本文的网络语言是就狭义而言,也就是指网络语言交际中使用的自然语言(CMC 交际、BBS、网络聊天等)。
在我国一些语言学家和学者对网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其中秦秀白(2003),许秀如(2005)、于艳平(2006)、沙振坤(2009)、何巍(2009)等人从语体特征方面对网语进行了探讨;方彩芬(2002)、张璐(2006)、宋峻峰(2008)、邓娜(2009)、史良玉(2009)、(2010)从语用角度分析了网语特点;马思鸣(2009)就修辞视角分析了网络语言;倪雯婷(2011)论述了网络语言的影响力;刘晓树(2011)就网语拒绝策略进行了研究。诚然,这些研究对于人们如何更好地认识、使用网络语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多数学者在分析网语交际对语言交际原则的运用时采用的是西方语言学的交际原则,显然这没有考虑到文化的因素,对分析汉语文化语境下的网语还不够科学。有鉴于此,本文将从语用视角结合汉语文化语境下的交际原则中的礼貌原则在网语中的应用与违背问题作一些探讨。
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礼”在中国,从古至今历来是制约人们社会行为的最重要的规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贯穿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其对于社会的维系作用就好比西方国家的宗教,已变成了整个民族的潜意识和行为的潜规则。谈到“礼”的起源,“礼”是孔子所提出的。荀子认为礼是用来制约人的行为的,它调节着人们的主观欲求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二者之间达到一种能够维持社会存在的均衡状态。所以古代的“礼”是用于维护社会等级的行为法则:“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在现代,顾曰国先生(1992)对中国文化中的礼貌原则作过系统和深入研究。在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礼貌的起源及历史,借鉴了西方的一系列礼貌准则后,他根据中国的文化特点总结并归纳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五条礼貌准则:
(1)贬己尊人准则:对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是要“贬”,要“谦”;指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要“抬”,要“尊”。
(2)称呼准则:指人们出自礼貌,在相互称呼时应按“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关系中的社会关系。
(3)文雅准则:指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人认为是懂礼貌,有教养。选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语,少用直言。
(4)求同准则:指双方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愿望,尊重对方的“面子”和身份。
(5)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王建华(1998)教授认为相对性是礼貌的本质特征,该特征要求礼貌在一定场合中的适切和得体。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对礼貌的理解及礼貌手段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文化语境,撇开文化谈礼貌的相对与否无法使礼貌原则得到合理有效的解释。将礼貌与文化语境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礼貌原则。语言礼貌的功能是维持或改变现有的语用距离,而不是为了“讨好某人”或“为了挣面子”。语言是礼貌的表达工具,语用距离是礼貌的决定因素。任何礼貌的言语行为都是交际双方就双方之间的语用距离所作的洽商结果。任何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都是独特的,礼貌语言具有个性,不同的人对礼貌语言有不同的要求;对同一个言语行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话语礼貌本质上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话语礼貌的相对性是绝对的,而话语礼貌的绝对性却是相对的。
如今,愈来愈多的网民们通过语码转换来体现其礼貌。简单地说,网语中的语码转换就是将汉字、英文字母、数字交杂在一起同时使用。游汝杰及邹嘉彦(2004)指出,语码转换作为谈话策略之一,可以用来显示身份、表现语言优越感、重组谈话的参与者、表明中立的立场、用来改善人际关系和谈话气氛等。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加以分析。
A:“你也想网恋吗?你想吗?你想你就说呀,不说我怎么知道呢……
B:我ft.
在网语中,英文字母ft 是faint(晕)的缩写形式,例(3)中的ft 正是此意。一方面,A 有意说了一串罗嗦话,意在形成反差,以彰显其幽默。另一方面,B 只用3 个字符即我ft(晕),就足以拒绝回答A 所提出的那些问题。例(3)通过巧妙使用语码转换,一方面可以体现出交流双方的网民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缓和交流双方的语气,也就是这种特定语言符合了顾曰国礼貌原则中的文雅准则。
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现实生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网络语境中,网民们也常常借用阿拉伯数字所具有的一些特性来交流思想情感,如利用数字的谐音来表达不同的意图。如例1“526”,例2“51396”。例1 的意思是“我饿了”而例2 的意思则是“我要睡觉了。”表面上,例1 及例2 要表达的是“我饿了”、“我要睡觉了”,实际就是想终止和对方继续聊天的信号或提醒对方是“该吃饭”或“该睡觉”的时候了。毕竟,网语交流双方是来自现实世界的需要吃饭、休息的人。“我饿了”及“我要睡觉了”即能增加对方的同情,又不失礼貌,这样的网语符合了顾曰国礼貌原则中的求同准则。
人们的日常交际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被称为身体语言,是非言语交际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就是通过人体不同的部位: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协调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这种沟通方式较为形象,能够达到以表达意的效果。肢体语言在网络语境中也有所体现,只不过借用符号或QQ 表情得以反映,例如:“:-”的意思是“扁脸,不高兴了”;“:-*”的意思是“恶心,想吐”“:-#”表达的则是“守口如瓶”之意。这些肢体语言的符号表达了“不想聊了”、“不愿意聊了”、“什么也不说”等之意。换句话说就是在网络语境中,网民们通过使用这些肢体语言委婉地表达拒绝聊天之意图,这符合了顾曰国礼貌原则中的德、言、行准则。
网络交际参与者双方在非面对面的交际环境中,交际者常常为了交际速度,采取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较少使用特殊的话语标记(please,请)或恰当的称呼形式(称谓语)等来进行交际活动。网络交际的礼貌程度低于日常言语交际。在网络中,以求助型为交际目的的交际活动,其礼貌程度相对高一些,但也很少运用有礼貌标记的话语形式。所以,从总体上来看,网络交际的礼貌程度较低,这就违背了顾曰国礼貌原则中的称呼准则。
微博是当今网民表达感情、与人沟通的另外一种方式,以下是摘自一网民在自己微博上的留言:
“7456,TMD!大虾、菜鸟一块儿到偶的烘培鸡上乱灌水,这些水桶真是BT!哥们儿用不着PMP,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
以上实例是由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汉语等组成了一种特定的语码转换,其意义是:“气死我咯,他妈的!某些老将及上网新手一起在我的主页上随意发言,这些人真是变态!哥儿们用不着跟在他们后面拍马屁,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这段话通过使用语码转换而罗列了一连串的气话,虽然没有直接用污秽语“他妈的”、“变态”,但“TMD”、“BT”表意与其相同,这种特定语言同样违背了顾曰国礼貌原则中的文雅准则的。
求同准则要求交际双方在话题内容上有直接的联系,交际话语应与交际目的有关。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如果交际者主动违反求同准则,常体现为不礼貌的态度,例如:
同学甲:下午上什么课?
同学乙:我早上告诉你了,怎么又忘了?
同学甲的交际目的是获取课程信息,但是同学乙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没有提供相关的信息内容。显然这违背了顾曰国礼貌原则中的求同准则。
网络交际双方互相交换的话语信息内容应该是有根据的、真实的,只有这样才符合德、言、行准则。网络交际主体参与交际活动时,可以采用真实身份,也可采用虚拟身份。网络语言交际主体中相当一部分倾向于用虚拟身份参与交际,并且故意违反德、言、行准则,生成虚假的话语信息内容,以此来获得不同于日常交际活动的体验为了解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建议,本人曾“学生”的虚拟身份和一个陌生网友聊天,还编造了虚假话语信息来介绍自身的学习等情况。类似的情况在他人的网络交际中也普遍存在。这虽然违背了顾曰国礼貌原则中的德、言、行准则,但根据王建华提出的礼貌的相对性,这种行为也还是可以理解的。
通过对网语的语料研究分析发现如下:首先,网语对具有普遍适用的礼貌原则中的相关准则有所遵守,但是同时也偏离了其中一些准则,比如网络聊天室中经常出现的欺骗性的信息、互相谩骂、谴责、嘲讽、反对、抱怨等现象!其次,正因为互联网本身所具备的特性使得网络聊天者在网络聊天中采用了不同于日常交际的语用策略来满足各自不同的交际目的。网络聊天者已经习惯使用一系列符合网络交际要求但是可能会违背原有语用策略的会话方式。因此,在网络聊天中,偏离礼貌原则已经具有了必然性和普遍性。再次,在网络语境中,语言工作者应努力创造出更多的具有补充性、可行性和适用性的语用策略来确保其符合网络聊天的发展需要,进而促进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并取得最佳交际效果。
随着网络交际的发展和应用,如何使用恰当的语用策略来进行成功的网络交际成为每一个网络参与者考虑的问题,网络交际语用学必将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只是对网络交际的语用策略中的礼貌原则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网络交际并期望激起更多研究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强烈兴趣,共同促进和完善网络交际。
[1]邓娜.浅谈网络语言的类型和特色[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方彩芬.网络语言特点透析[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3).
[4]何巍.浅谈网络语体风格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5]刘晓树.礼貌原则下网语拒绝策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0)
[6]马思鸣.论网络语言的夸张[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10).
[7]倪雯婷.简析网络语言的影响力[J].文教资料,2011,(1).
[8]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6).
[9]沙振坤.网络语言语体特征探析[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10]史良玉.网络语言分析[J].安徽文学,2009,(11).
[11]宋峻峰.信息时代新兴的言说方式——简析网络语言的特点[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12]于艳平.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及语用功能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3]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4]王建华.礼貌的相对性[J].外国语,1998(3).
[15]许秀如.网络聊天用语的语体特征[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
[16]张璐.从语用角度试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化[J].安徽文学,2008,(5).
[17]周浩.浅析汉英网络语言的特点[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