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关键能力的内涵与培养

2012-04-08 17:40彭祖鸿陆先鹏
关键词:关键职业高职

吴 渝,彭祖鸿,陆先鹏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罗定 527200)

高职院校毕业生关键能力的内涵与培养

吴 渝,彭祖鸿,陆先鹏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罗定 527200)

高职院校是教育改革的产物,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此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什么是职业能力;2.束缚学生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如何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做好以下工作:设计好课程;设计好训练;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高职院校;毕业生;关键能力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是满足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对实用型人才强烈需求,教育应对的产物,高职院校主要突出对学生各项职业技能培养。与理论型学院相比,它发展的时间短,办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尽管有教育部的指导文件,但是在具体执行时又存在各种困难。从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到学生训练的设计,很多方面都要从头思考。在高职院校的改革浪潮中,有些改革是成功的,有些改革却是缺乏学理依据的。但职业教育有一个根本的地方,那就是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因此,对职业关键能力进行探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一 关键能力的内涵

“能力”本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从内涵上主要包括个体的实际能力和个体的潜在能力,[1]心理学上对能力的界定是纳入为个性的组成部分,是作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实际上就是个体从事活动的能力。[2]

关键能力,又被称为核心能力、必要能力,是具体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和具体工作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的一般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能起作用。[3]“关键能力”的概念于20 世纪70 年代在德国职业教育界提出并得到很大发展。D.梅腾斯认为关键性能力包含五个方面:组织、交往与合作、学习技能、自主性与责任感、承受力。[4]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5]

反观企业与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毕业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竞争力,其职业能力除了专业能力外,还包含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反映的综合能力,亦即关键能力。

有关关键能力的各种论述,所包含内在要素主要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特质。能力都是多种特性的综合,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关键能力的内容应包括:1.专业能力,体现专业发展的知识性和技能结构的有效综合,是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方法能力是指基于个人的能保证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的方式、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它主要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与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方法能力作为基本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善于观察、数字应用、革新创新等能力。3.社会能力是保证社会活动与交往过程中与周围人们相互交往,保持协调的能力。它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包括“外语应用”)“与人合作”等能力。4.个性特质是完成工作的非智力因素,是个体对事物的稳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它反映一个人的社会性,与个人的情感、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结合。当社会发展、职业发生变化时,所具备的关键能力能通过内在要素的潜质,稳固调整自身发展,体现的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

二 关键能力培养的局限性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国家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也是高职院校首要考虑的问题,增强就业的竞争力与抗衡力是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但这种竞争力的形成是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高职院校的区域化,在毕业生能力发展上带来一定的地方性。

1.关键能力认识比较肤浅。一般认为关键能力就是专业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培养靠专业核心课程负责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形成课程整体协调的认识理念,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对关键能力的解读不深,标准的目光放在因人设课上,而不是标准为促进关键能力发展所需而设置课程,实现发展的前瞻性。

2.关键能力培养方式比较简单。大多数的能力训练单纯从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教师教学更多按照教材知识照搬下来,哪些该教,哪些要训练都比较模糊。各门课程独行其事,不能很好地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相融合,以很好实现自身的能力迁移。而在能力训练过程中有效地指导不够,仍存在一些无目的无计划无监控的训练。更多指导放在面向全体学生集体性集中培训,而缺乏个别指导和个性化要求。

3.新知识、新工艺的渗透比较慢。信息来源渠道比较狭窄,知识老化、技术陈旧局面存在,导致教学内容的知识讲解增多,授之以渔的技术性传授降低。教育教学模式的定格、僵化的影响力仍然存在。

4.职业倦怠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内部环境的工作压力、竞争压力不大,教学内容的固化,容易形成安于现状的心态;特别是教师的授课时数过多,无法集中精力精心备课,钻研教法,对于工作的进取心被时间推移和某些自身难以改变的事实所击退。

三 从宏观上处理好关键能力的培养途径

有关关键能力的培养途径问题,许多研究者都有所涉及,有的研究者通过比较教育研究探寻比较适合我国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途径;[6]有的研究者从政府层面展开思考与探索;[7]不少研究者从课程的角度论述了关键能力的培养问题;但是从学校宏观层面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尚比较少见,而这恰恰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学者可以加以调控和管理的,也是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形成的主渠道。

1.以课程为载体的能力培养体系。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科学发展带来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边缘联系,大学的专业概念已经越来越淡化,通识教育增强,突出学科交叉、重叠发展。在各个学科、各行各业活跃发展的人才总是具有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真正从事具有专业性工作的人才很少。学生具有广阔的关键能力,培植其在各个领域成才的潜力,真正学有所得,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复旦大学前任校长杨福家先生认为培养人才的成功标志,是因为他们什么都能干。教育教学不是非制度性的活动,而是逐渐演变为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活动。

(1)调整课程结构,扩大行业选修。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战场——课堂,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教学成效。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确立课程意识,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各专业仔细研究专业、行业的关键能力与课程的对应关系,考虑山区学生的特点,淡化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的界限,渗透关键能力的培养过程。扩大综合课的学科设置,使学生在熟悉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加强文理渗透,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体现“一专多能”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实践课程的有效性,以综合培养和科学训练,突破重理论、轻能力的局面。同时,加强基础课程的扎实推进,适当开设拓展型课程,加大选修类别,特别是行业选修的渗透,丰富视野,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2)开好辅修课程,目的是通过其他的专业培训,让基础扎实、成绩优良、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认真完成主修专业的同时,修读辅修专业的核心课程,使之成为既掌握主修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辅修坚持“理工渗透、文理交叉、文文结合”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理工科类专业学生辅修文科类专业核心课程,鼓励有条件的文科专业的学生辅修理工类专业核心课程,允许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或今后的就业方向自主选择学习,以灵活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

2.形成“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从知识本位型课程模式走出来,探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建立开放的、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学体系,处理知识与能力关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看,许多学生在校期间课程结束考试后,该门课程的大部分内容都遗忘了。因此能力转化才是教学的关键。实现学科知识点的内在价值就是让学生透过事实、原则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灵愉悦,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结构才是教学的终极意义。每门课程的内容包含构成专业属性的核心体系即学科本身的科学原理与技术要求,教师要把握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扩大技术范围。

3.以训练、活动为主线的能力培养途径。

以杜威为代表的活动教学论认为现代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为目的,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这种主体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能力表现在相应的活动中。人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离不开个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从事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活动越多样,能力发展也呈多方面性。偏远地区高职教育要打破狭隘的职业能力训练的壁垒,从传授传统意义上的、高度专门化的、狭义的技能,向可迁移的、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转变,即由单纯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1)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训练自主学习模式。训练是关键能力形成的必由之路,扩大技能的培训力度和培训时间。提高学生获取能力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有效、科学的技能训练及完整的操作体系,以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生进校后就实行分组学习、分组训练。小组活动渗透到每一次每个人的活动之中,促进兴趣的激发,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2)开展人文教育活动熏陶做人的内质,完美人格的塑造依靠潜移默化,依靠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熏陶实现的。组织各种活动,加强人文素质熏陶。除了通过人为教育类课程的选修完成文化的渗透之外,还可以通过组织专家讲座、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大讨论、各种文体比赛、艺术节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打好知识基础与人格涵养结合,这是社会化的需要。人文学科教育把握学生基础扎实的同时,更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教以做人的道理,形成既有技术又有修养的人才。

(3)以社团活动为基础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是让个体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持续性强调教育教学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为不断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社团活动是学生集体活动的主要方式,开设各种社团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技巧,还可以发展兴趣,扩大视野,增强学生课余生活的趣味。社团活动的组织达到真正时效性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体制。

4.以职业规划为基础的能力培养阶段。

职业规划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对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进行预测,提出职业能力及发展方向。这种职业规划越早越好,作为职业院校职业规划从新生入学开始,一直贯穿在校学习阶段。

(1)明确一年级学生的职业倾向。一年级学生高考填写的志愿不一定是个人的发展意向,真正进入大学后,他们才更多地考虑未来职业的发展前途。就业压力与家庭的期望越来越大,尤其是高职类院校属于专科,社会对高职教育认知上的偏颇,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压力,导致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产生疑惑。一方面,市场需求带给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发展度,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学生对眼前的一年级学习与未来职业方向把握不定,不能尽快确定学习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动力机制;形成自信下降,怀疑感、紧张感增大,出现消极、被动的心理状态。对此,职业指导从进校开始,阐述各专业对学生提出近3年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与关键能力的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观念。

(2)制定二年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训练。根据学生一年的学习,对本专业有更深的认识,专业思想基本稳固,对此,加强职业训练是职业发展的关键,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技能要求;确定职业技能训练项目,开展技能比赛、文化活动节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职业指导的关键。职业指导的核心之一就是让学生形成“看家本领”,才能建立创业基础,学校为技能的训练提供条件,支持专业技能的发展。

(3)完善三年级学生的就业技巧,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双赢。就业技巧的获得是靠自身的悟性,我们现行的就业制度实现“双向选择、自主就业”,使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就业指导让学生明确这一现实的同时,增强学生自身的竞争力,转变“靠天吃饭”的观念,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偏远地区学生的淳朴、善良、真诚感染他人,在顶岗实习之中帮助学生形成求职技巧,找到职业岗位。

关键能力是形成的,不是自发的,高职院校需从整体发展规划入手全面铺开,才能实现教育的真谛: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

[1]梁宁建.基础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88.

[2]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94.

[3]唐以志.关键能力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0(7).

[4]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6).

[5]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手册[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9.

[6]吴雪萍.培养关键能力:世界职业教育的新热点[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6).

[7]高宏,高翔.对我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研究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6).

ClassNo.:G718.5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ConnotationandTrainingoftheKeyCompetenciesofGraduatesofPolytechnic

Wu Yu,Peng Zuhong,Lu Xianpeng

A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its atten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To finish this goal, the polytechnics have to consider what the key professional capacities are, which factors constra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etence, and how to cultivate thos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The paper proposed that polytechnics should offer a qualified curriculum for students, arrange the training practice and guide students to design their career planning.

polytechnic; graduates; key competencies

吴渝,副教授,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彭祖鸿,讲师,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南江文化。

陆先鹏,讲师,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1672-6758(2012)06-0042-3

G718.5

A

猜你喜欢
关键职业高职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考考好是关键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