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格 陈晓美 杨美荣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建构主义教学论在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罗红格 陈晓美 杨美荣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建构主义教学论 实验心理学 教学改革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教学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它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为实验心理学的教学服务。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可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历史并不悠久,但也开发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和随机访问教学是较有代表性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正是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标志着心理学最终脱离哲学,作为一门独立体系的科学正式诞生。现代心理学有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许多分支,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尽管它们涉及领域不同,但均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而实验心理学就是以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为心理学各分支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是各分支的基础,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是日后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一般本科院校实验心理学课程设置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主要讲授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实验设计及实验在各心理学领域的应用;实验课主要是学生实施实验,以验证理论课的内容。但目前实验心理学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实验课部分。①实验心理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最伤脑筋的课程,讲授这门课的教师也有很大压力;对学生而言,无论是在本科学习还是考研阶段,均是令学生头痛的一门专业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2];②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晦涩难懂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给学生理解和接受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学生对实验心理学产生畏惧心理;③实验课方面,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教学为主,学生始终都是被动接受者,按规定的实验方法、实验程序进行实验,按规定好的要求处理数据,得出书中已有结论。整个过程中没有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不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更可能连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实验设计都搞不清楚[3]。实际上并不是课程教学内容难,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改革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3.1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强调教学情境的重要性,要求让学生在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探究事件、解决问题,并自主地理解事件、建构意义。抛锚式教学大致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①创设情境: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与真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②确定问题:从情境中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以备学生去解决,当然,最好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一步的作用就是“抛锚”。③自主学习:学生各自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确定要建构的内容的能力、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以及评价、利用信息与资料的能力。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些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④协作学习:通过不同观点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修正、加深每一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达到对学习内容比较一致和具有相对确定性的认识。⑤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真实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学习的效果,因此它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教师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
3.2 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指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方法,借助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构意义。支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搭脚手架:确定要建构的知识,围绕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②进入支架:呈现一定的问题情境,由此将学生引入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为学生的建构活动提供基础。③独立探索:让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探索的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应由大到小、从有到无,直至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即:要逐步消解概念框架的支撑作用。④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是结果可能与以前确定的概念不吻合,应尽量使学生的理解达成一致,以完成对概念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建构。⑤效果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三方面。
总之,这两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明显改善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畏惧和厌烦心理,提供灵活的教学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构主义理论从独特的视角对学习和教学做出新的解释,这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教师在进行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时,应采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全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不断探索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对于提高实验心理学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1] 靳 莹,周志华.从结构主义走向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及其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0):45
[2] 张学民,舒 华,周爱保,等.高等院校“实验心理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5,3:59
[3] 李孝明.以研究性学习改革本科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尝试[J].学理论,2011,(1):274
B 84
C
2095-2694(2012)04-596-02
(2012-04-11 收稿)(王一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