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结构模型探索

2012-04-08 08:17朱小茼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优秀教师心理素质高校教师

胡 琦 刘 丹 曹 丹 朱小茼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高校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结构模型探索

胡 琦 刘 丹 曹 丹 朱小茼*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优秀教师 心理素质 高校

当今,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在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同时,也开始逐步认识到高校教师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及教书育人的直接实施者,其心理素质不仅影响自身工作成效和健康,而且会影响整个教师群体和广大学生,尤其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具有自我延伸和迁移的功能。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高校大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直接教育作用;二是对社会的辐射作用。因此,研究高校教师特别是构建高校优秀教师的心理素质结构模型对于优秀教师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教师心理素质

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高校发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教授将教师心理素质定义为:“教师心理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心理素质,尤其是个性品质,如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等是直接影响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

2 高校教师心理素质现状

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怀着忠诚教育事业的虔诚心理,恪尽职守,在教书育人的神圣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着,虽然生活清贫,但无怨无悔,勤勤恳恳,具备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高尚情操。他们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乐于工作的兴趣、健康平和的心态、敏锐精细的感知、灵活广泛的思维、热烈有度的情感、笑对挫折的勇气和敢于创新的意识等等;然而,随着改革形式发展愈来愈深入,高校教师的心理状态受到影响,心理素质较差的教师表现为心理素质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厌倦工作、消极抱怨、追名逐利等等。加之物质分配、教育投入、教师地位和待遇、勤政廉政、社会风气中一些不健康、不合理的现象破坏着高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的发挥,甚至构成了干扰教师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

3 高校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结构模型的建立

3.1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高校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结构模型的基础,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和保障。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心理健康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其心理健康模型,而且有助于教师形成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他们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大脑兴奋与抑制不平衡,生活经验少,自控力差,缺乏分辨力,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会出现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和青春期情绪困惑等问题,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师及时、有效地教育和指导。学生和教师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摹仿的榜样。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教师首先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具有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密和爱的能力,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热爱教育工作,体会工作乐趣,热爱学生并能与学生平等相处,有开放的知识心态和体会,悦纳自己和别人,愿意研究教育现象,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有坚强的意志,有积极的进取心,有创新精神,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反之,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常常是赏罚无度,喜怒无常,冷漠粗暴,很容易引起学生情绪困扰,适应不良,甚至发生心理障碍。

3.2 人格健全 健全的人格是高校优秀教师应具备的首要素质,也是高校教师人格结构的主要部分,是其“最”核心的素质,是其心理素质结构的“灵魂”。教师只有自己先学会怎么做人,才能做到指导学生怎么做人,进而传授知识。在教育工作中,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教师的人格结构健全、完整,才能帮助学生构建其人格结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互动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相互接触”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格起到培养、引导、感染和促进作用。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感召力胜过千万句豪言壮语,是无形的旗帜,引导学生走向智慧的彼岸;是无声的号角,激励学生攀登自我完善的巅峰。

3.3 专业过硬 专业素质是构建高校优秀教师认知结构的支撑,它反映优秀教师的认知水平,由于他们从事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所以他们应具有高学历、宽知识面、高文化品位等特点。其中学习能力素质和学术研究素质是提高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基石。①学习能力素质。是通过学校教育或自学途径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其中主要包括言语理解能力、信息获得能力、运用实际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等。它是高校教师及时获得新信息、掌握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保证。②学术研究素质。是运用掌握的知识以解决科学领域中的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资料的把握和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研究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因此必须具备学术研究所必须的专业素质,否则难以胜任高校教师的工作。

3.4 勇于创新 创新精神对于高校优秀教师来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素质。它由强烈的创新意识、出众的创造才能和显著的创新个性组成。作为一名优秀高校教师,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洞悉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观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加工,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和启迪学生去思考、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优秀的高校教师还应具有严谨的科研精神,不仅要学会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细心观察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现象,探讨教学机理,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还能积极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等活动,进行专业学科研究,积极跟踪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前沿知识,参加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5 意志坚强 顽强的意志也是高校优秀教师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同时也是教师意志结构的基础。从心理学上讲,意志就是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它是一个人完成困难任务必备的主观条件,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①教师的良好意志品质是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的保证。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细微而繁重的劳动。学生知识才能的获得,道德品质的养成及其健康的世界观的确立都要靠教师的辛勤培养。教师的工作永远是韧性的战斗,没有旺盛的精力和百折百挠的毅力,是难以胜任的。同时,教师要造就自己的学问,坚强职业修养,取得事业上的成就,也必须有坚定的毅力。作为教师,不仅要持之以恒地钻研自己的业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在道德品质上坚毅地修养,这样才能在教育工作中驾轻就熟、卓见成效。②教师的意志品质对学生来说也是良好的示范。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坚定、果断、沉重、冷静、耐心等意志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和锻炼。学生由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往往具有培养坚强意志的自我要求。因此,他们更喜欢评价教师的意志品质,试图在教师那里找到自己学习的东西,教师的意志对他们的影响也就越大。

3.6 师德高尚 热爱教育事业是高校优秀教师情感结构的灵魂。“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人之模范也。”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高校优秀教师应能够自觉抵制尚权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发扬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乐观向上、恪尽职守、无私公正,并以自己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大师的风范激励高校生锐意进取、奋发图强。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师爱”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也在奉献自己的才情才智给学生,实现着自己人生的价值。

[1] 张庆伦.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和知识结构及其提高[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1):102

[2] 史克学.对优秀教师心理素质认知的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8):55

[3] 韩月奎.心理素质:教师素质结构的时代要求[J].广西社会科学,2004,(10):108

B 844

C

2095-2694(2012)04-584-02

2009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S090909);2011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课题(编号:X2011058)。

*通讯作者。

(2012-03-12 收稿)(王一伊 编辑)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心理素质高校教师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记全国优秀教师朱阿娜
优秀教师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优秀教师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