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珠,陶燕娜,叶雪君,顾红慧
(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浙江舟山 316000)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的症状[1]。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常造成脱水效率低下和透析不充分,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导致内瘘闭塞及重要脏器血液灌注不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血液透析室对51例患者实施血液透析5 702例次,血液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423例次,现将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报告如下。
本组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4.6岁;慢性肾小球肾炎33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3例,高尿酸性肾病2例,多囊肾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51例患者共行血液透析5 702例次,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423例次,发生率7.42%,其中透析时间<1h 72例次、1~3h29例次、>3h322例次。402例次经补充盐水或降低超滤量等处理后血压回升继续透析,21例次停止透析,无1例死亡。
2.1 有效血容量减少 透析早期低血压以年老体弱、潜在心功能不全、诱导期患者为多,透析时体外循环血量一般150~200ml,血泵速度过快致大量血液在短时间内进入体外循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致低血压;透析中后期低血压由于超滤脱水过多过快,引起短时间内大量超滤致心排出量减少,尤其以超滤脱水总量在体重的6%~7%者为多。本组187例次因有效血容量减少引发低血压,其中透析早期53例次、透析中后期134例次。
2.2 血浆渗透压降低 透析开始,具有渗透活性的小分子物质如尿素氮、肌酐等通过透析器被迅速清除,血浆渗透压降低,血管内水分向细胞内转移,血容量下降,导致低血压发生[2]。本组65例次因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低血压。
2.3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并发糖尿病的长期透析患者或老年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紊乱为主,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力下降而使血压下降;另外透析超滤引起的血管容量变化是刺激心钠素释放的主要因素,心钠素有利钠排水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和自主神经的调节,阻断儿茶酚胺,心钠素还可抑制心肌Na-K-ATP酶,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排出量,引起低血压。本组2例老年肾小球肾炎患者、6例糖尿病患者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低血压62例次。
2.4 药物影响 容量依赖型高血压患者透析前未按透析日特殊医嘱服用降压药,使用量与平时相同,血液透析后因血容量减少导致低血压[3]。本组因此发生低血压24例次。
2.5 透析过程进食 透析过程患者时有饥饿感,部分患者不遵医嘱、护嘱,进食较多。透析中进食可引起血管扩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刺激迷走神经,增加胃肠血流量,加重低血压[4];进食后分泌大量消化液,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产生低血压。本组因此原因发生低血压46例次。
2.6 其他 干体重评估错误,低蛋白血症及贫血患者对容量减少的应激反应差,透析中容量减少时,机体不能有效提高外周血管阻力,容易产生低血压。本组因干体重评估错误致低血压13例次,低蛋白血症、贫血患者出现低血压42例次。
3.1 血液透析护理
3.1.1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保持穿刺针和各管道连接通畅在位,防止意外失血致低血压;体重增加不多患者,在建立体外循环的同时从泵前补入等渗盐水150ml,也可在透析前30min口服盐酸米多君(管通),以提高外周血管阻力,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心排血量。
3.1.2 选择适宜的透析模式 对老年、心功能差、早期低血压的患者,透析开始30min只超滤100ml,血流量160ml/min,30min后设为正常超滤,透析结束前1h将生麦针50ml加入5%葡萄糖100ml中缓慢滴注,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指数、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氧供应、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起到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稳定血压的作用;对心血管功能不稳定患者、透析前血压较低且在透析超滤中易发生低血压者,采取低温可调钠模式,透析开始透析液钠浓度提高至145~155mmol/L,透析结束前30~60min降至138~140mmol/L,透析液温度控制在35.5°C,以提高血浆渗透压,诱导儿茶酚胺释放,提高外周阻力,稳定血压[5];诱导期患者采用增加透析次数、短时间低流量方法;超滤过多者应用序贯透析,超滤先快后慢,连续2次透析不能达到干体重患者则增加透析次数或延长透析时间。
3.1.3 加强健康教育 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宣教,告知严格限制水分摄入、控制盐及糖摄入的重要性,使每次超滤量控制在体重的3%~5%,即每天体重增加不超过l kg[6];注重加强营养,改善贫血;强调心功能的保护治疗,对连续2次发生低血压患者,更改透析当日降压药使用量;有低血压倾向患者避免透析中大量进餐[7],透析前相对饱餐,可在透析后1~2h进餐,并限制摄入量,透析后期如有饥饿感可吃巧克力等甜食;透析中不要突然起身或站立,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及穿刺针滑脱。
3.1.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低血压先兆症状[8],如打哈欠、便意、背部酸胀、全身发热感等,低血压时患者可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率增快、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症状,甚至发生一过性意识丧失。平时言语较多患者,如透析一段时间后言语减少;长期用胰岛素的性格内向糖尿病患者,出现双眼紧闭、头面部出汗,均应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测血压、脉搏,警惕低血压的发生。每30~60min监测血压1次,透析结束前1h每10~20min监测血压1次,必要时心电监护。发现患者有低血压症状或行为改变、收缩压较透析前下降20mmHg以上或降至90mmHg以下,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本资料中,护士巡视发现2例患者双眼上翻、呼之不应,血压监测不到,立即遵医嘱快速补充盐水、降低血流量、暂停超滤后症状好转,其中1例继续透析至结束、1例提早下机。
3.2 低血压的应急护理 立即安置患者平卧、头低位,调低血流量,降低超滤速度或暂停超滤;呕吐者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快速静脉滴注等渗盐水100~200ml或10%氯化钠溶液20~40ml;给予氧气吸入。经上述处理无改善,再次快速静脉滴注等渗盐水100~200ml,血压仍不回升,应结束血液透析,对症处理。患者下机后平卧15~30min,待血压回升至正常值后再起床,起床动作缓慢,如仍有自觉症状,继续卧床观察。本组402例次经对症治疗及护理血压回升继续透析,21例次停止透析。
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见为有效血容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药物影响、透析过程进食等。血液透析时注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选择适宜的透析模式,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低血压,立即配合医生做好低血压的应急护理,以确保血液透析安全,提高透析质量和效果。
[1]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7-151.
[2]李春兰,程霞,周怡.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731
[3]王巧珍,余海峰,康玉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循证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12):1007-1008.
[4]黎磊石,刘志红.中国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490-1491.
[5]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7-78.
[6]赵先锋.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预防策略概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6):371-372.
[7]靳红霞.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1,4(6):109-110.
[8]陈春叶.透析性低血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