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爵《周易辨录》及其家道伦理思想

2012-04-08 11:15邢春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周易天地

邢春华(山东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杨爵《周易辨录》及其家道伦理思想

邢春华
(山东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通过对杨爵生平、牢狱生活、《周易辨录》及《杨忠介文集》分析,探究杨爵八年狱中生活实践《周易·困卦》,“德之辨”的精神力量及他文本中阐述家道伦理思想,进一步研究他牢狱困境下“厚德载物”思想和“兼济天下”儒家入世人文情怀。

杨爵;困境;家道;伦理

一 杨爵生平

杨爵(1493-1549),字伯修,号斛山,明陕西富平人。杨爵青少年时期痴爱读书,家贫不能入学堂,他就利用躬耕时间带着书本,一边读书,一边耕田,怡然自乐。他写的一首五言排律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生活情景:“吾家生计窄,岁 岁惯极寒。薄午烟方举,隆冬布不完。三旬九遇食,十载一加冕。坚读吾由命,长贫汝自安。但看颜氏子,陋巷乐瓢箪。”[1]杨爵二十八岁时,苑洛(今陕西大荔县)韩邦奇在关中传授性理之学,杨爵闻知,他从富平赶到苑洛遂拜韩邦奇为师,韩邦奇看杨爵外貌朴实,跟自己很像,就收杨爵为门生,对杨爵的学习精神非常赏识。韩邦奇赞扬杨爵说:“宿学老儒,莫能过之,吾几失人矣!刚大之气,百折不回。”

杨爵对亲情非常珍爱,讲究操守和孝悌观念。他兄长杨靖与前段令交恶被逮捕入狱,杨爵只身徒步百里多地为其兄长鸣冤叫屈,伸冤无成却被逮至牢狱中。他给县令上书,辞语激烈,不畏生死。县令为之惊讶说:“此奇士也。”当即将他释放,并以礼相待。杨爵母亲年老有病时,杨爵在母亲病床前侍奉汤药不解衣带。母亲去世之后,在其母亲墓前结庐守墓三年。

杨爵为官正直清廉,敢于仗义直言。嘉靖八年(1529)杨爵中进士,授官行人,经改选为御史。嘉靖二十年(1541)二月初四日,杨爵以河南道监察御史身份对嘉靖上书说:“今日致危乱者五:一则辅臣夏言习为欺罔,翊国公郭勋为国巨蠹,所当即去;二则冻馁之民不忧恤,而为方士修雷坛;三则大小臣工不觐朝政,宜慰其望;四则名器乱及缁黄,出入大小内非制;五则言事诸臣若杨最、罗洪先等非死即斥,所损国体不小。”(《黄宗羲《明儒学案·三原学案》)他的奏章直指嘉靖帝重奸佞远贤臣,嘉靖帝大怒,下令将杨爵逮捕投入锦衣卫镇抚司,杨爵以文表述了狱中遭遇,“十三日夜蒙笞,十七日夜复蒙询鞠,血肉淋漓,喘息奄奄。而所以困苦之者,则又日夜戒严未少疎焉”[1]。而户部广东司主事周天佐为搭救杨爵被逮捕入狱并遭杖笞,入狱三天即死。杨爵以“天上烈星坠,人间草木愁。满腔都是泪,只向暗中流”[1]诗句哭周天佐。监察御史浦铉也因搭救杨爵遭重笞而被棍杖打死在狱中。

二 杨爵狱中著述

杨爵修习诸子百家,精研《易》,著有《周易辨录》、《中庸解》和诗歌辞赋若干卷。《四库全书》收录有杨爵的《杨忠介集》。[1]

关于《周易辨录》成书经过,《钦定四库全书》《周易辨录·原序》中说:

予久蒙幽系,自以负罪深重,忧患警惕之念,即夙夜而恒存也。困病中,日夜读《周易》以自排遣,愚昧管窥或有所得,则随笔记之以备遗忘,岁月既久,六十四卦之说略具矣,因名曰《周易辨录》。《系辞》曰:“困,德之辨也。”吾以验吾心之所安,力之所胜何如?若以为实有所见而求济于古人焉,则吾死罪之余,万万所不敢也.杨爵书。[2]P31-32

《钦定四库全书·周易辨錄提要》中则说:

其书前有《自序》,题嘉靖二十四年乙巳,盖即其与周怡、刘魁等在狱中讲论所作,故取《系辞》“困,德之辨”一语为名。《明史》本传作《周易辨说》,其名小异。然《艺文志》仍作《周易辨录》,盖刊本字误也。所释惟六十四卦,每卦惟载上下经卦辞。然其训解则六爻及《彖传》、《象传》皆兼及之,特不列其文耳。其说多以人事为主,颇剀切著明。盖以正直之操,处杌陧之会,幽居远念,寄托良深,有未可以经生常义律之者。然自始至终,无一字之怨尤,其所以为纯臣欤?[1]P31

从这两段文字可知晓杨爵作《周易辨录》目的在于排遣狱中患上病魔,同时也是和狱友周怡、刘魁等讲论学习之结晶。“辨”字取意于 《周易·系辞》“困,德之辨也”。寄托了杨爵处于困穷之时,也能固守他忠贞不二的高尚德操,故《周易辨录》既是他的学《易》解《易》著作,同时也是他心志和德性真实体现。

杨爵刚直忠贞的事迹得到了后人高度评价。隆庆初年(1567)明穆宗朱载以世庙遗诏追赠杨爵为光禄寺少卿,谥忠介,并荫封其后代子孙。杨爵与海瑞(1515-1587))为同朝铮臣,时人赞称北杨南海。康熙帝为杨爵题赠:“杨忠介公明代事,关西夫子清世称。”

三 杨爵及《周易辨录》家道伦理思想

杨爵家道伦理观主要通过他对《周易》经传禅解体现出来,而对《周易》思想禅解集中体现在他的《周易辨录》这部狱中著作之中,同时他在狱中写得三十五则家书也涵盖了他的家道伦理思想。

1.重女贞之道

卦名《家人》,取一家中人之义也。必利于女贞,闺门风化之原,女贞,则家可齐,家齐则国治而天下平。举而措之耳,隐微之际,所系甚大。六二以柔得中正,女正位乎内也。九五以刚得中正,男正位乎外也。男女正合于天地之道,故为天地之大义也。……风化自此而出,亦有家人之象,言有物,则顺理而言,又不徒言而必行之也。行有恒,则要之有终而不变也,此修身之要也。家固国与天下之本,而身又为家之本也。立家之初,习尚未定,心志未变,训之以正则正,感之以邪则邪,如影响之出形声,断乎其不易矣。[2]P31、P82、P83

从这段引文可看出杨爵内心深处有着封建时代男尊女卑思想。他受传统女主内,男主外思想的影响,特别强调“女贞”,重视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他认为家庭中个体的修身是家庭和睦的基础。而家庭的稳固又是天下安定的根本。所以他强调“立家之初,习尚未定,心志未变,训之以正则正,感之以邪则邪”,如此正家风,是为了邪不侵害正。杨爵还特别讲求妇女贞操观念,他在狱中给家人的书信有三十五则,每则均在教导儿女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尤其在三十三则对家中妇人女子的嘱咐体现了他思想深处严重的女子贞操高于生命的意识。他在书信中写道:

我前者两次书来家,令仕买刚尖刀数十把,今又恐你不著意,愚蒙不悟,令舜卿买尖刀十把放书箱中带回到家,你取去,人各散与家中,妇人女子一把,使他悬带昼夜常在身,譬若有急事,即使人人从心上扎死,不要留一个,使将此言明白于家中大小妇人女子,说使勿宁做个干净鬼,决不要做个污浊人。[1]P1257-1276

在杨爵内心深处,妇人女子贞操是第一位的,生命则是第二位的,危机时刻,要妇人女子“宁愿做个干净鬼,不做污浊人”,要妇人女子做烈妇节女,而不要苟且偷生,真实体现了杨爵内心对妇人女子贞洁观念的重视,也体现了古语“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封建男尊女卑思想在杨爵等士大夫阶层的份量。因而他对女子的安全尤其关注和看重。如他在家书二十五则中对家中女子的安危特地对儿子仕做了交待,体现了他虽身陷囹圄,仍不忘为父为长辈的责任和职责。如他说:

又家中内外男女之分,须当谨慎,外姓孩子不要常在中门内,想你会用心,万万又使唤小女子勿往田野独行,与你母说,别人孩子不知人事,你替他体悉保爱,勿使有过差,就是阴德。亦家门可免羞辱。[1]P1257-1276

从这里可看出杨爵不仅对自己孩子很关爱,对别人的孩子也很疼惜,体现了儒家“仁爱”情怀和“大爱”精神。

2.重夫妇天地大义之道

归妹,为天地之大义者,天地交而万物兴,亦归妹之义也。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生死始终之理。具于此,无归妹,安有始?无始,安有终?故归妹,为人之终始也。说以动,则动不以道徇人,欲以灭天理,固有凶而无利矣。位不当,则征凶,天地翻覆,冠履倒置,贤不肖之荣宠摈斥相去远甚,盈天地间皆非人道矣。至是而欲行,则凶立至矣。柔乘刚,则柔用事而刚为所屈,君子无所利矣。未至如位不当之甚也,不有君子,其何能国?小人亦何所利哉?[1]P31-107-108

杨爵认为《归妹》卦主要阐述了夫妇天地大义思想。他认为夫妇之道正如天地之道一般,“天地交而万物兴”,有夫妇然后有父子,这是生死始终真理。“归妹,为人之终始”,天地大义思想,乃人类繁衍生息的终始。关于夫妇大义之道,杨爵认为“夫为妻纲”是遵循天地大义,如果“柔乘刚,则柔用事而刚为所屈”,于“君子无所利”,而“不有君子,其何能国?”夫妇各遵其位,应该如天地遵守自然的规则,否则就是违背“人道”,正如“天地翻覆,冠履倒置”,其结果则是家无宁日,国家也难于长久稳固。

3.重家邻和睦之道

杨爵对家庭邻里和睦之道非常重视,他在狱中写就三十五则家书句句尽涵对偲及仕等子弟们劝勉和告诫之情,教养子弟要做令人敬仰正人君子。这些家书涵盖了忠、孝、节、悌、义等儒家伦理规范,体现了他虽身处困境仍操心家事,对后辈拳拳之心和忧虑之情。他在七则和八则中说:

故我谆谆告语,皆为汝曹深远之虑,非为我目前计也。又千万说与你母亲,家中大小俱要以恩爱和睦体悉相处,共安穷分,甚不可猜忌不和,不成一家好人家,以贻远近之笑。能从我言,我虽死于狱中亦无恨也。……你兄弟须要恭敬相处,但知骨肉当厚,勿问其他。[1]

由此可看出,杨爵不仅心系国计民生,而且重情重义,重视家庭恩爱和睦伦理道德,同时他还非常重视晚辈对长辈孝顺和奉养之道,即使在牢狱之中,他也不忘对长辈尽孝养之心。如在他家书七则、二十九则、三十四则、二十一则中对子的叮嘱,就体现了他的忠孝之道。他说:

念我婶母年过八十,暮景已迫。恐我未得一见,不知苍苍中何如?

叔祖母今年八十九岁,过今冬九十岁矣。我日夜屈指数,恐我不得一见。

我前有书,令舜卿北山中买柏木与叔祖母作寿材,不要迟误。重我不孝不德以速上天之诛。

前祖母年老,此事伤心,你尽孝敬,便是学问。[1]

对长辈要尽孝顺和奉养之道,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杨爵也始终心怀感恩之心,尽管身处牢狱之中,也不忘告诉自己儿子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如他在家书二十五则、二十八则、二十九则、三十四则中告诉儿子:

杨廷臣当街上流涕与我穿袜,你谢他。

谦恭礼下以忠信为心,若人有横逆欺骂者,一意忍耐,不要使心上火气起来,相邻有事便闭户避之。

今日家门凶祸,各宜小心谨慎以消灾变,安贫守分,忍事让人。……切不可与人争竞,宁可我怕人,勿令人怕我。[1]

4.重后辈读书治学之道

杨爵一生有八年时间是在牢狱中度过,虽然不能和子女、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但他对家庭后辈学问教养非常重视,虽在狱中不能亲自面谈面讲学习的道理和方法,但可以通过书信表达他的谆谆教诲、劝告和良苦用心。如他在家书《二则》中说:

仕你今在寺中想已知道,人事早晚勤力,不肯懒惰。我又与你说:凡勤苦用功,须是自己心上开,洒乐欲如,此方有进益,学问必有辛勤,方能有成。况你资性不如人,比人又当加功。与人相处须要忠信谦逊为主,见长者尤当十分恭敬,读讲有疑当静坐思之。在先生朋友前,又当虚几质问,不要以问人为羞。……凡幼而不能事长,贱而不能事贵,不肖而不能事贤,此三者古人谓之“不详”。你深思此三句,不要略有傲慢。[1]

十七则中说:

不立志,虽秉赋清新,岂是下愚。但因我罪难奔走,流离于道路,以致荒废真可惜也。虽然至今,若能奋励不息,勉勉循循数年功夫,可以有成。孔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盖君子能立志向学必要做好事,必要学好人。一切流俗所尚,皆不屑为,故心路开发,一日明似一日,一日高似一日,未有不上达也。小人不肯学好,溺于流俗,不自振拔,故一日卑似一日,一日昏似一日,未有不下达也。你当勉力学好,勿自怠惰。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此一句最能发人心志。[1]

杨爵教养子弟是以孔孟儒家思想为主,要求子弟要做向孔孟一样的圣贤之人。 要子弟做尧舜般正人君子,远离卑下小人。不仅如此,他还常以古人的言论教导子弟。如他在家书二十六则、二十一则中说:

我再与仕讲古人云: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此二句最好。

儿当勉强学问以期后来光显,无负大人君子成就汝之盛心,可也。我向日令你所读诸书,次第及之经书,熟读熟看,令胸中贯通;《史鉴》、《性理》是颁降之书,考试出题;《五经》可以打开胸次。[1]

四 结语:困而弥坚,厚德载物

杨爵八年牢狱生涯,他对《周易·困卦》感同身受比其他易学家更为深刻,身处困境,内心对君王仍然怀有忠贞之心,对他人怀有仁厚之情,对家人怀有思念和不舍之爱。他以孝治家,以忠事君,以礼、谦对待相邻,以仁义礼智信教养子弟,要求后辈专心学问,成为德、学、识兼备的国家可用之才。正如《困》卦“《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杨爵正是具有君子风骨的人,虽遭困厄之运,宁愿守道而终,立志兼济天下。

[1][明]杨爵.杨忠介集[A].钦定四库全书·集部[C].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80.

[2][明]杨爵.周易辨录[A].钦定四库全书·经部[C].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80.

[3][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B221

A

1673-2219(2012)06-0006-03

2012-03-14

邢春华(1973-),女,陕西渭南人,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后,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易学、广播电视学。

(责任编校:王晚霞)

猜你喜欢
周易天地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从周易中学习治家智慧
新化山歌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Go to the Zoo
Where Is the Restroom?
甜甜的“蝴蝶茧”
拾天地之荒
《周易》与《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