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2-04-08 05:11苗雨丰黄静寅
关键词:农民协会党团井冈山

苗雨丰,黄静寅

(湖南工业大学思政部,湖南 株洲412008)

在井冈山艰苦的革命斗争中,革命队伍损耗和增补幅度都很大,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不高。如何保持革命队伍的战斗力和整体质量,成为摆在毛泽东等革命领导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经过探索和实践,毛泽东意识到了坚持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他积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保证了各项革命工作的胜利完成。

一 因地制宜,注重实际,挖掘和培养本地人才

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并结合根据地实际情况,毛泽东坚持自力更生原则,力图自主培养地方人才,努力探索培养革命优秀人才的途径,逐渐形成了一套新的人才培养模式。192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强调:“要使地方工作人材逐渐减少依靠红军工作人材的帮助,能完全自立,以边界的人材任边界的工作,进一步能够供给红军的工作人材和扩大割据区域的工作人材——这些都是边界党在湘鄂赣三省暴动中极其重要的任务。”他还指示“特委要办经常培训班,各县亦应尽量多办培训班,造成干部人材”。根据这一精神,根据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尝试,通过开办多种训练班、培训班、短期补习班等方式,培训了军事、经济、政治宣传等多个领域的人才,为根据地建设和军事斗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依据人才来源比较单一,素质较差,而革命队伍对人才的需求又特别旺盛的实际,以毛泽东为首的根据地领导人因地制宜,广招人才。主要手段包括对边民的教育培训、对国民党战俘的改造以及对旧军阀和土匪等地方武装的收编等。

(一)边区群众的教育和培养

毛泽东相当重视对边区人民的教育和培养,力图通过教育使他们懂得革命的道理,跟随共产党的脚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和围剿,从而成为支持革命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土壤。毛泽东带部队上山之后,便着力发展农民自卫自治组织,号召农民自发建立革命政权。部队通过标语,口号、宣传画、革命戏剧、讲习所和学校,教人民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并简明扼要地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理论。如《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纲领》第二十三条明文规定:由工会开办工人学校,由农民协会开办农民学校,由县工农兵政府开办高级工农学校,以增强工农群众的劳动知识和一般文化程度。[3]除了在思想意识层面上高度重视群众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外,毛泽东还格外注意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在山沟里传播,教育群众。比方用与群众生活相关的、生动有趣的土话来道明一些原本很深刻的道理。如用“参加红军讨老婆不要钱”的口号来反对封建包办买卖婚姻的做法;用“当兵不要当白军,白军给人指背心;当兵就要当红军,哥当红军妹光荣”来形容无产阶级的队伍是为人民的好队伍等等。经过这样的教育和熏染,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热爱逐渐加深,纷纷加入革命队伍,为革命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和人才中坚。除此之外,农民武装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和地主武装做斗争,在侧面给予了根据地革命斗争以有力的支持。

(二)对地方武装的改编和对国民党战俘的改造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山后,收编了带有绿林性质的农民自卫军武装袁文才、王佐部,将其改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二团,帮其进行了正规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使其成为红四军的一只劲旅,增强了红色根据地的的力量。1928年下半年,原国民党中央和地方部队军官毕占云和张威率部起义,改编为红四军的独立营。还有在大小不一的各类战斗中,我军教育改造了大量白军俘虏,并在自愿的前提下,接纳其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这样,通过当地群众的热烈响应与参与,对地方武装和白军的收编教育,使得革命军队的规模不断的发展壮大,各类人才源源不断的充实于革命斗争之中,为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实践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持。

可以说,毛泽东等人因地制宜,注重发掘和培养本地人材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状大奠定了基础,并为以后我党我国人才培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宝贵的经验。

二 发挥先进分子的带头作用,促使党团军人才齐进步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烈士多达48 000多人,他们大部分人是穷苦农民出身,生活没有出路,深受反动官僚和地主的盘剥欺压,愤而参加革命。但是他们没读过书,不晓得文化,不太明白革命的目的和追求,只是追随部队转战南北,图个生计。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那些接受了革命熏陶和正规教育的知识分子群体。据现有资料考证,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而参加井冈山斗争的共有226人(不计重名),其中留学生7人,大学生17人,中专生78人,中学生70人,初小文化12人,军校毕业生99人。[4]这些文化人学以致用,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既知晓革命理论,又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因而他们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先进分子,他们用自己的理想信念、文化知识甚至是生命践行了革命真理,在广大人民群众和军官战士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艰苦的岁月中树立了我党光辉的形象。代表人物有:卢德铭、王尔啄、张子清等,他们的光荣事迹直至今日都还为人们所铭记和感怀。秋收起义队伍在三湾改编之后,只剩700多人,后一部开往湘南,一部遭受了战斗减员。部队在井冈山立足之后,吸收了大量地方武装和旧军阀人员,虽然骨干还是秋收起义留下来的同志,特别是黄埔生,但是部队人员整体构成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如何保持革命队伍纯洁性的重任,就落在了这些先进分子的身上。

(一)创办军官教导队

毛泽东根据军队中农民甚多、部队组织涣散、军事纪律和军事技术差等情况,在井冈山龙江书院创办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军官教导队,史称井冈山教导队,用以培养下级军官和赤卫队指挥人员。军官教导队由南昌起义部队骨干、黄埔军校毕业生担任教官,负责日常的军事技能训练和政治理论学习。军官教导队第一批人员是从红军队伍和地方武装中挑选的优秀分子,他们要么在战斗中勇猛向前,要么政治表现积极正派,受到了党组织的重点关注和培养。教导队的课程安排主要包括识字和政治、军事学习,后又根据实战需要增加了游击战术、夜间训练等科目,毛泽东等人亲自为教导队学子传授知识。教导队共下设4个区队,每个区队3个班,学制3个月,共招收150余名学生。教导队中专职教官有两名,他们是袁炎飞和黄天华,其余的都是兼职教官。其中有教导队队长吕赤,党代表蔡钟。吕赤为黄埔生,有深厚的知识积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是教导队学员争相学习的典范。教导队的纪律非常严明,学员们必须遵守“三不八能”,即不嫖、不赌、不偷,能写、能说、能唱、能算、能刻苦耐劳、能打仗、能生产劳动、能诚实可靠。作息制度规定“三操两讲一点名”,即早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室外操练,上午、下午各讲一次课,每晚有一次点名。通过这样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使得学员文化知识,政治素养和军事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培养出了一支雄壮之师,有力地支持了地方革命的发展。而创办军官教导队的办学实践也为党以后建立更高规模的军政大学积累了经验。

(二)开办党团训练班

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决议案中指出:“过去各地党之所以没有力量就是因为党员没有训练,甚至入党式都没有过,现在每个党员都须进行党的基本理论的训练。”这在侧面表明了湘赣边界党团工作的诸多欠缺和不足。毛泽东率起义部队开上井冈山后,针对此种情况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便是开办党团训练班。按照毛泽东委员的指示,深谙党务工作的特委委员宛希先负责开办了第一期党团训练班,负责培养地方干部的党团工作能力。党团班的培训课程涉及识字、政治理论、军事技术等,具体包括马列主义理想观教育、党的方针政策宣讲、国内军事斗争形式分析和阶级斗争实质等等。在学习中,广大基层党团干部克服时艰,积极学习,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枯燥乏味的学习培训做了很多创新和改进。在课余时间,他们为了增进了解,加强团结,举行座谈会、交流会、谈心会等,交流革命斗争经验,举办文艺晚会和歌曲联欢会等,表达对革命生活的无限向往。第一期党团培训班在短短2个月之内,为党培养输送了300多名革命干部,成功的达到了党团训练班的办学目的,即:“竭力铲除一般同志的机会主义思想和封建小资产阶级思想,确立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在沙盘为椅,石板当纸,枝条、木炭作笔的艰苦岁月中,学员们时刻不忘党的教诲,刻苦学习,背粮背面,坚持斗争,在广大根据地谱写了壮美的诗章。党团训练班采取军事编制,分为1个大队,下辖3个中队,每个中队又设3个小队,每个小队都有专门的干部负责。党团训练班主要为特委组织开办,但到后来,红四军军委,各边界县委等也开办了党团班。在宁冈、茨坪等地,红色教育的摇篮为边区党政军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量急需人才。由此可见,党团训练班的开办在当时人才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种实践也成为井冈山人才培养模式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 支持农协斗争,着力培养农运干部

农民协会是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的具有革命性质的团体,农民们踊跃加入农协,反抗地主阶级和反动武装的压榨和盘剥,坚决斗争,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各地革命形势的高涨。据统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农民协会的会员已上千万,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毛泽东等人特别重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民的力量,积极进行土地改革,支持和帮助建立农民协会,鼓励农民暴动,推翻反动政府,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农运干部,为农民大众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揭露农民受苦根源,指出解放道路

党的工作者和先进分子充分利用县农协与工会和各乡农协的名义,进行演讲并分发革命传单,涂刷革命标语,组织革命力量。并通过召集各种演讲大会、农协会或工会会员大会、乡民大会等,向广大农民宣讲目前深处苦海的原因和反动阶级凌驾农民之上,为非作歹的血泪事实,启发民智,号召农民团结起来,并提出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反抗、暴动!随后省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也适时地提出了农村暴动的口号即:“乡村政权归于农民协会!反对改组全国农民协会!拥护真正革命的全国农民协会!”1927年9月,作为中央特派员的毛泽东回到湖南,决定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在湘东赣西地区发动反抗国民党的农民暴动,暴动以农会为主要力量,号召广大农民参与进来,“夺取一切政权于农民协会”,继而进行土地革命,由“农民协会组织土地委员会决定土地之分配”,目的便是“夺取乡村政权,建设农会威力。”

(二)教育培训农民,探索农会建设

赣西南边界政府根据省委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顺应农民要求,颁布政纲——《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支持农会成为执掌政权的机关。《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就农协的产生方式、农协的职能以及农协的权力进行了界定。指出:“由各区、乡农民组织各区乡农民协会。乡农民协会即为该乡执掌政权的机关。区的执掌政权机关,则为各乡农民协会派出的代表。”县一级的农协组织则召开“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并选举正式人民委员会,为全县执掌政权的机关。”同时,作为农民权力代表的农协,须尽最大努力去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开启农民智力。“由农民协会开办农民学校,由县工农兵政府开办高级的工农学校,以增加工农平等的劳动知识和一般文化程度。”这样,井冈山地区农协在党的扶持之下蓬勃发展起来,在当地农民当中具有了极大的声望和权威。

在支持农协发展的过程中,我党将反抗国民党暴政,举行土地革命的口号深入到了广大农民心坎里,为党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民心和声望。同时,在农民运动中,涌现出了大批接受了党的教育,敢于斗争的农民先进分子,他们大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党早期的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奉献了青春乃至生命。

井冈山革命斗争是中共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幅画卷,它既是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战争的开端,又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肇始于此,毛泽东思想也孕育于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奠定了我党我军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是:因地制宜,注重实际,挖掘和培养本地人才;发挥先进分子的带头作用,促使党团军人才齐进步;支持农协斗争,着力培养农运干部。这个模式为今后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有益借鉴,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7.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写作小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193.

[3]荣 兰.试析知识分子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206.

猜你喜欢
农民协会党团井冈山
喜报!我厅获省直机关青年党团知识竞赛优秀奖
井冈山诗五首
冰岛政府与农民协会签署新农业政策框架协议
新形势下党团与班级建设创新研究
党团带队办好红领巾学校
欧洲议会左翼党团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全国首个省级职业农民协会在陕西成立
井冈山抒怀
桃调诰农民协会与大革命时期的梧州农民运动
英德红旅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