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杨 张 涛张金涛
(河北联合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①国际教育中心 河北唐山 063000)
新时期高校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宋 杨 张 涛①张金涛①
(河北联合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①国际教育中心 河北唐山 063000)
档案专业教育 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国运兴衰,系于教育”。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同理,新世纪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教育及档案专业人才的素养。面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变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档案专业人才,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意义重大。
我国档案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始于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的档案系,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办学形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试考核等方面目前都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并为我国的档案事业培养、输送了众多专门人才,他们中大部分都已成为各级、各类档案部门的骨干力量。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旧体制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都已与社会脱节,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培养目标单一 我国的档案学专业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原苏联的教育模式影响,培养目标的落脚点是追求专业体系的“完整”、“系统”,更注重档案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其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档案学的传统科目,没有与发展中的档案工作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仅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学术后劲缺乏,更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造成了巨大影响,这与新时期对档案人才的要求极不适应。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档案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与该专业相关的管理学、文秘学等涉猎较少,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的信息学等专业设置更是比重偏低,致使许多科技前沿的最新知识无法及时反映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实践课程开设较晚,相应的实践操作训练无法及时跟上,使得“实习”这一教学环节的预期值大打折扣,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减弱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钻研实际工作的能力。
1.3 教学方式陈旧 迄今为止,绝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都是传统的“灌输式”,手段单一,概括起来就是“粉笔加黑板”,坐而论道,述而不作,只注重教授,往往忽略了接受的重要性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学生学习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近现代欧美科技发明之所以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其数百年所形成的“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档案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档案工作者能力和素质也相应提出了更新的标准。时代呼唤高校档案专业培养模式的更新。
2.1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完善档案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档案人员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知识机构单一、实际操作技能薄弱使得他们已经难以在社会立足。绝大多数单位招聘时,都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档案专业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行政组织能力、办公软件操作技能等相关业务知识。立足这一实际变化,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对档案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战略性调整,即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及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优化,立足于社会需要及通才教育,培养一大批“有理论、懂技术、善管理、能创新、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
2.2 拓宽专业面,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要想彻底改变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单一的问题,就必须拓宽专业面,改变原有的档案课程机构,即构建以档案学和历史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实现向“宽口径”跨越。一方面,在档案学专业课程调整的过程中,可以精简、合并一部分重复课程,从档案工作的特性、规律、社会职能等角度出发,增加一部分相关专业的学科,实现建设好一个“大档案学”,使学生通晓各类档案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另一方面,注重加强档案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渗透与融合,在高校机关,文、档(文书人员与档案人员)合一甚至是文、秘、档合一屡见不鲜,从档案学发展的趋势来看,图书、情报、档案、资料一体化,档案、信息一体化也是大势所趋,因此,在拓宽专业面的同时,还要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平台体系,使档案学、文秘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学科融会贯通,以保证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双双提升。此外,要重视档案教学的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是必修环节,可以通过参观、调查、实习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还可以将学分激励机制纳入到实践人才培养方案中。
2.3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教授的内容上。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如程序设计、应用软件等,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些“档案问题作品”,寻求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求知欲的保护,循序渐进地培养其自学能力,做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考核方式也应有所改变,要从传统的卷面考试逐步过渡到与实际能力考核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档案专业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铸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21世纪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是实现高校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档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国档案专业的师资力量相较于其他专业比较薄弱。据资料统计,全国30所开设档案专业的高校专业教
师仅有300余名,平均每所高校11人左右。截至2008年,全国只有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南京政治学院4所高校有档案专业博士点,另有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30多所高校有档案专业硕士点,这与其它专业相比差距很大。为了改变此种局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增加档案专业教师数量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铸就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要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升其教学水平,强化其实践能力;要逐步实现主要课程的教考分离制度,建立以考促教机制;要引入竞争、淘汰机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教师听课,从而增强教师的忧患意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孟世恩,梁国营.对档案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J].档案学研究,2006,(3):22
[2] 龙志鹤.创新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4):92
(2012-03-12 收稿)(王一伊 编辑)
G 27
C
2095-2694(2012)03-4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