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理”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思考

2012-04-07 16:57韩小敬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原理马克思主义

韩小敬

(河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的环节。所以在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的实践教学是党中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与落实中央文件的内在需要和实际行动。与此同时,中宣部和教育部也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一文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实践的环节,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为此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和保障机制,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所以在高校探索实践育人的科学方法和教学方法也已经提到了迫切的议事日程,也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一、实践教学内涵的界定

实践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那么什么是实践教学呢?由于不同的人对其内涵的理解不同,或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内涵,所以理论界和学术界对此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第一种观点将实践教学等同于一些高校或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的“在企业、行政和公共事业领域中参加的实践性活动,其特点是时间长、人数多、全面搞活,直接获取第一手的实践经验,没有针对性的重点”。

第二种观点认为,实践教学不一定要在校园外、课堂外和社会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堂里和校园中展开实践性活动,并划分出基地教学、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校园特色文化学习、课堂辩论赛、专题演讲和研究实践等七个实践教学的基本类型。

第三种观点认为,实践教学应主要从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意义上,而不是从教学场所、地点和方法的角度上去理解其内涵与外延,以此为依据自然会得出下面两个结论:(1)实践教学未必一定要学生亲身参加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只要教学内容中包含有“社会实践性活动的意义和内涵”就可以看做实践教学活动;(2)实践教学非但未必一定要在课堂外、校园外进行,相反它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讲授来实施的。

第四种观点综合了上述的不同的观点,对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做了详尽的描述:第一,在教学内容上,结合课堂教学讲授的理论观点,分析和解答社会实践问题;第二,在教学形式上,参与一定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去参与、体验、研究和探索;第三,从教学地点和场所上,既可以在校园外进行也可以在校园内实施,可以走出课堂也可以在课堂内展开,实践教学不一定等于课外教学或校外教学,不能形而上学地割裂二者的内在联系。

由此可见,前两种观点都认为实践教学要在校园和课堂外,参加一定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凸显出教学实践性的特点。第三种观点富有新意,但又把实践教学“泛化”了,很难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一个较明确的区分。第四种观点从总体的角度概述了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比较折中,相比之下此种观点较为合理、科学。本文无意从纯理论和概念的角度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主要是通过探究实践教学内涵所体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艺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优秀课程;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校内教育向校外教育的延伸,从而达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原理”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

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就要探索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和教学方法,具体到“原理”课的实践教学来说,主要有以下的教学方法:

1.在深化对基本的原理理解上的教学方法

如何将抽象的原理变得简单易学,让学生们对深奥的理论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三种方法来实施:

(1)竞争合作法。即创立各种竞赛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发扬自我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竞争拼搏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既可以在课堂内和校园内,也可以在校园外和社会上进行,不受场所、时间的约束,针对现实问题和确定的主题思想,通过学生的社团活动、暑期实践、团体竞赛与辩论赛等形式展开,使抽象、生涩的原理变成生动可感知现实,加深他们的记忆,吸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做学习的主人。

(2)角色参与法。即根据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明确实践教学的选题,鼓励学生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在课堂和校园内进行参与和讨论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到生产第一线作实地考察和调研,亲身走访劳动一线的普通劳动者,采取角色的互换,使大学生走出象牙塔,真正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3)科技创新探索法。即鼓励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积极撰写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同时学生也可结合自身的心得搞科技创新项目,教师加以指导,以科研促进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使得深奥的理论活起来,实现生生、师生双边或多边教学互动,促进创新性的学法,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增强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4)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实现师生间无障碍的沟通。比如我校引进了Blackboard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地和学生进行学习、专业、思想和生活等方面平等交流。同时也可以通过手机发布最新信息让学生更加关注当前的现实热点问题,及时迅速地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使学生通过深入的理性分析,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另外,可以建立博客和开设论坛,专门设计出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的版块和栏目,实现资源的共享,简单、方便、易学,以教师或学生发帖和跟帖的形式自由地交流自己的思想、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教师可以直接加以指导,解答学生的疑惑,加强师生的互动;同时通过网络教学视频,邀请一些名师开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通过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学生直接接触到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开阔眼界,形成多方位、多角度、全面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实现知识的延伸和能力的扩展。

2.让大学生确立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方面的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只是教学目标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信仰的高度上让马克思主义转化为学生内心的信念、理想和信仰,这仅仅凭借课堂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验证,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就有必要引导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选择若干个文化场馆、国有企业、部队、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和有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活动基地。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实践教学的定点平台,在节假日组织学生代表参加劳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体验生活,开展服务人民为主题的调研;辅导一部分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和社会实践日记及心得体会,回校后向所在学校和班级汇报交流,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2)进行参观考察访问。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可以选择河北省或周边省市的综合或专业的博物馆,获取信息和资料,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某一理论问题、历史问题或现实热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得出结论,写参观、调查报告。

(3)可以通过平时的勤工助学、组织学生红色旅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师范生的顶岗实习等形式,探索和建立与“原理”课程相适应的理论学习、服务社会、就业创业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机制,在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实践中陶冶情操,升华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情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境界,增长服务社会的本领和知识才干。总之,通过实践教学让大学生置身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引发学生内心的震动和细致深入思考,自觉地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三、运用“原理”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要求

1.要把实践教学的方法制度化、规范化,切不可半途而废

要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各方面要积极认真地对待:学生要积极参加、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及时汇报;授课教师要精心准备、严格管理、及时指导;学校要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提供经费、组织和纪律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创造条件,给予支持,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便利条件。

2.实践教学要按照“原理”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确定活动主题和方式,切不可游离于其外

由于实践教学的空间、地点、场所和形式比较灵活,可以不局限于课堂里、校园里开展活动,要以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主动体验为主,因而活动主题一定要明确。例如我们曾根据各章节设计出了不同的主题活动方案:以“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为主题,组织学生到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村镇进行参观,了解他们是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进行农村社会建设的;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看待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为主题,组织课堂辩论会;围绕“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举办知识竞赛;举办以“理想与人生”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加深对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否则,就会把实践教学演变为单纯的课外活动甚至游乐和玩耍活动,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的浪费,严重损害了课程的整体性和严肃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适应实践教学需要改革考评制度,切不可让考试流于形式

在考评中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该课程的考试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不单单是理论基础知识的测试,而更应侧重于检验他们能否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判断、分析国内外事件,分析和解决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是否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现实生活、人生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侧重学生对原理的信任度和坚定度,把课堂成绩和实践教学的成果综合起来考核,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2004,(10).

[2]黄伟力.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J].思想理论教育,2008,(7).

[3]朱红晖.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7).

[4]邓小伟,张建成.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激励法探讨[J].沧桑,2008,(2).

[5]柳礼泉.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6]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2).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原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