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钰, 赵颂梅
(1.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61; 2.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7)
【学人论坛】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
丁国钰1, 赵颂梅2
(1.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61; 2.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7)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存在既有经济、教育发展中诸多问题造成的客观原因,也有毕业生择业观与现实脱节的主观原因。政府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在进行政策调控、高校就业指导机制建设的同时,还应在企业与人才交流、人才供需信息发布、大学生创业及就业保障方面提供支持。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高校扩招;就业指导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下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不争的事实。导致这一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社会对大学毕业人才的吸纳能力远跟不上骤然增加的毕业生数量。正是由于这种人才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使得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大学生就业问题之所以受社会关注、政府重视,在于它不仅事关学生个人事业发展前途和其毕业学校的声誉,而且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科教兴国战略的前景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如何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发挥其在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生力军作用,是目前亟待破解的一个社会难题,也是摆在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其他相关研究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既有扩招步伐太快、追逐经济效益、教育机制与社会变革脱节等客观原因,也受学生及其家长的择业观、单位的人才高消费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1.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过于迅猛
1999年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每年呈几十万级递加,增长势头之猛中外罕见。如1998年我国高校招生总数为108万人,1999年实际招生人数为159.68万人,增幅达47.8%。2001年268.28万;2003年212万;2006年达到505万;2008年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2010年更是达到630万。1998年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643万人,2001年增加到1 214万人,从2004年起,中国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2 000万人,占世界首位(美国1 420万)。而在这些年份中,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相对来说严重不足。此外,未就业学生的累加效应也使就业难问题显得积重难返。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初期就业率约为70%,2001年有30万毕业生在离校时未找到就业单位,到2004年已超过70万(李平,2005),许多没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把就业希望推到下一年,寄希望下年就业状况好转或通过提高学历来推迟就业时间,因而待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
2.学生、家长就业期望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为实现减员增效而进行的国企改革使得国企数量剧减,政府和事业单位的人员需求也有所减少,民营企业成为吸纳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渠道,而民企提供的更富有机遇和挑战的工作岗位往往被家长和学生打上待遇低且不稳定的烙印。相较高等教育精英化年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佼佼者就业无忧的辉煌过去,加上独子独女的家庭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找“铁饭碗”工作的传统观念和压力的影响,让刚走出校门而无所适从的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许多大学生缺乏对自身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其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工作地是否在大中城市、住宿是否便利等作为选择标准。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主动和科学性,对自己的个性、能力、兴趣和工作方式喜好不明确,缺乏对职业和自我的合理定位,缺乏职业决策和选择能力等(贺平,2011)。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学生和家长对于就业的期望和价值取向没能及时适应社会现实也是造成就业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3.现行的教育体制、办学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问题
作为高校毕业生的“生产基地”——高等院校,其现行的教育模式、机构配置和专业设置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管理者的办学思路、师资数量及质量上的限制、专业设置存在跟风等随意性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能有效对接等。上述弊端的原动力很大程度源于办学规模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这一事实。对大多高校来说,生源意味着收入,因此,不考虑办学条件就无序扩招,随意开设社会热门专业严重影响教育质量。众多高校现行的招生、教学和就业机制内在发展不协调,其各方面的调整转变与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不能协调一致,导致有些大学生未毕业已失业——要么是热门专业的过度人才供给,要么是所学专业无用武之地。
4.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导致了就业不畅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可用人才素质的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学位及综合能力的要求层层加码。在大学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今天,随着人才的增加乃至过剩供给,买方市场语境下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日渐提高,对其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竞争与进取精神、团体意识等素质方面也提出更高要求,这样,那些只有理论学习、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实践经验且沟通能力差的学生就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在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下,精挑细选、择优录用都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正是高校扩招提高社会效益的一个成果。然而,当前企事业单位乃至政府行政部门一个普通岗位动辄要求硕士、博士以上学位的现状不得不引起担忧。即使存在人才相对过剩的现实,这种人才的非理性消费也是对社会人力资源的无度浪费,导致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人为扭曲,还会对大学生职业取向及规划造成误导,导致学生及社会对学历学位不切实际的过度崇拜。以就业为目的的考研热、考博热正是这一后果的现实反映。
5.人才供需信息不畅和供需沟通不足的问题
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因而导致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严重不畅,地域割裂严重。地区间人才与职业信息获取缺乏官方渠道。位于较偏远地区高校的毕业生由于信息的先天不足而导致就业门路受限。
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对比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我们应在如下方面着力解决该社会难题。
1.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调控作用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完善毕业生就业管理体制,要从“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转移到“就业优先”的战略上来(孙嘉星,赵岩,2008)。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加强配套的就业服务政策,深化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发挥政府的组织作用有利于化解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对经济困难家庭的毕业生,除了帮助就业外,还应在待业期间给予生活补贴,对帮助推荐这种毕业生就业的机构给予奖励,对于营私舞弊、利用职权干涉就业的机构和人员要给予严惩。
政府应将就业问题作为考核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尺度,要合理设置热门专业或课程,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整体调整各专业的比例,避免资源浪费(孙嘉星,赵岩,2008)。
2.高校要以社会和市场需要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
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技能,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培养满足社会各种需要的人才。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其发展规模和速度一定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这是一条重要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培养专博相济、专深博广的高素质人才,以此改变市场与毕业生之间供求不平衡的矛盾。
3.加强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调整大学生就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心态期望高、独生子女的依赖性、传统的“一次就业定终身”和“求稳”的思想,以及大学期间缺乏目标、轻视实践、无心向学等因素导致自身素质不过硬,是产生就业问题心态的重要内因。每一个大学生首先要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明白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要干什么。其次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就业观。面对激烈的竞争,面对求职中的失败,要能经受挫折,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做到愈挫愈勇。最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要从各方面充实自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同时要勇于竞争,多方面发展,寻求机遇。
目前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择业首选,但能够实现这种选择的大学生比例是很小的,许多大学生在等待和争夺很少的职位时忽略和错过了其他的职位。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大学生只能首先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面临激烈的竞争,要让毕业生端正不良的求职意识,转变择业观念,引导他们先就业后择业。认清形势,合理定位,正确选择,从自身情况出发,结合实际寻找职业机会,而不是一味盲目跟从、挑剔。鼓励他们结合自身所能,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文化、社会需求的匹配,真正实现理性就业。在职场生涯中,不断发展个人能力,从而实现进一步飞跃。
4.加大创业就业指导
一是要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配备和培训。欧美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就业工作专职人员与毕业生比例多在1∶200左右。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就业工作多由没有实践经验的年轻辅导员兼任,没有配备专职从业人员的居多,这使就业指导工作多流于形式,不利于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凸显,对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政策水平、理论素质等要求也随之提高, 学校要及时给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指导, 以免造成工作的被动和滞后(周伟国,朱建平,2005)。同时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或企业管理人员做职业顾问,与各大就业指导中心联系,充实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二是要使职业指导的过程合理化和科学化。对低年级学生要做好职业导航教育,让他们初步了解职业概念;对高年级学生或毕业生,要通过开展与优秀毕业生、企业工作人员交流、报告等活动,分享职场经验,避免求职走弯路。同时对毕业生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在不同群体中,通过就业、自主创业、西部就业、深造等不同途径与渠道,让他们根据自身情况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
三是政府要对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在对大学生的创业扶持上,政府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优惠政策,不仅可以在小额贷款和担保等资金方面给予支持,而且应该提供系统的服务,如企业注册、税收政策的优惠、创业培训教育及指导等。同时,针对这些政策应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及实施细则,保障其实施效果。
[1]李平.大众化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2]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
[3]周伟国,朱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5,(1).
[4]孙嘉星,赵岩.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5).
Analysis and Solutions to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Problem in China
DING Guoyu1, ZHAO Songmei2
(1.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2.Hebe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7, China)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problem is one of common concerns in today’s society. The cause of its existence lies in objective factors related to economy,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subjective reasons related to graduates’ unrealistic career choices.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strategic actions in policy regul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career guidance of universities and formulate supportive policies in information exchange of job market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job-hunters.
college graduate; problem of employment; college enrollment expansion; career guidance
2012-03-20
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201103391)
丁国钰(1972-),男,河北张家口人,工商管理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及国际商务研究。
G645
A
1008-469X(2012)03-00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