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凤 姚登福 王德丰 徐水珠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1)
被引用情况在科技论文评价中影响刍议
何俊凤 姚登福 王德丰 徐水珠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1)
被引用情况 论文评价 影响
被引用情况常说明期刊被科技工作者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反映学术水平和在学科中的影响力,是评价论文学术水平的较为客观的指标,也是间接反映作者群的分布范围和状况。
据有关统计,一篇文章在发表后的2~6年期间,被引用的次数首先快速增加到一个最高值,随后呈指数地下降[1,2]。当前有不少研究者提出,影响因子受期刊所属的学科特殊性、学科规模和发展速度、期刊和文章的类型、期刊所登载的文章数量以及源数据库因素等的影响,且SCI本是一种强大的文献检索工具,用于评估科技研究成果是其衍生功能之一,而当前言必谈SCI及其影响因子,以其为金标准,实际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综合如下。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同国家期刊影响因子的差异,SCI收录期刊主要在欧美一些国家,中国期刊收录很少,国内的一线期刊因为语言等多种原因限制而无法入围,而产于国内的高质量稿件往往首选国外期刊,也导致国产高质量论文流出。
主要以英文刊为主,对于非英文刊杂志是个极大的门槛,国内期刊英文版少,中国一线期刊走向世界尚待时日,对非英文版论文的被引证频次十分不利。
学科与专业不同的学术期刊,其影响因子差别很大[3]。不同学科间由于发展速度和成熟度的不同,期刊基数的差异很大,从而致使收录的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差别很大,即所检索的不同学科的论文数和引文数相差较大,而相同或相近研究领域的论文倾向于相互引证,这又反过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不同学科间刊物的影响因子产生较大差异。
如1996年JCR学科期刊影响因子的统计表明,医学领域最高的影响因子为51.00,而数学领域最高的影响因子仅为2.13,两者相差22倍。金璧辉[4]等尝试开展对影响因子归一化处理的研究,其研究首先从学科角度出发,将各学科期刊分类后,分别列出其影响因子的降序,然后将学科期刊总数平均分为三等份,形成了影响因子的高区、中区和低区,最后再进行计分处理。这种方法克服了学科间的差异。
期刊影响因子是指某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高影响因子期刊由一些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和另一些被引频次较低甚至没有被引用过的论文构成。有人统计了一些刊物的被引证情况后发现:约15%的论文贡献了这些刊物的总被引频次的约50%,约50%的论文对总被引频次的贡献高达90%,即刊物中一半的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是另一半论文的9倍[5]。那么低引用或没被引用的论文是存在“搭车”效应。被引频次是文献计量学中被用来测度学术论文的社会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即使是国际优秀期刊,仍然服从于一般的引文分布规律,即少数论文产生大多数引文。根据引文的集中与离散规律,大多数科技论文属于低引频论文,高引频的论文只占少数。
高引用期刊上的论文并不是一概而论高质量、高水平,仍需要同行专家进行更深入、更细致地针对性评价才能区分出学术水平的高低。
[1] M.Amin&M.Mabe,Impact Factors:Use and Abuse-Perspectives in publishing[J].Elsevier Science,2000:1
[2] M.Amin&M.Mabe,吴金奇译.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正确使用和误用[J].中国基础科学,2001,7:29
[3] 孙亦梁,徐克敏.勿轻视SCI勿滥用SCI[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1):1
[4] 金碧辉.SCI期刊等级区域的划分及其中国论文的分析[J].科研管理,1999,20(2):1
[5] 任胜利,王宝庆,郭志明,等.应慎重使用期刊的影响因子评价科研成果[J].科学通报,2000,45(2):218
(2012-06-18 收稿)(王一伊 编辑)
G 21
C
2095-2694(2012)05-748-02